1、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抽考试卷一、仔细思考。1. 从右边起,第六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第八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2.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 ),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 )。3. 用6、7、4、1、0、9这六个数字组成的六位数中最大的是( ),读作( ),最小的是( ),读作( )。4.12时整分针和时针都指向( ),顺时针旋转900后分针指向数字( ),时针顺时针旋转900经过( )小时5.80047620是由()个万和( )个一组成的;8在( ) 位上,表示8个(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近似数是( )。6.一个数的十亿2、百万位
2、、万位上的数字都是8,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7.一个数由250个万和400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 8. 比最小的7位数少1的数是( ),比最大的8位数多1的数是( )。9.28053880000是一个( )位数,最高位是( ),数字中的5在( )位,表示( )个( ),把它改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10.一个九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7,十位上的数字是2,任意相邻的三个数字的和都是15.这个九位数是( )。11.一个数的近似数是30万,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 )。二、仔细分析,巧思秒断。1.数位顺序表中,从左边起第五位是万位,第六位是十万位。
3、( )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3.火车在在铁轨上沿着直线行驶,可以看作平移。( )4.50120190读作五千零十二万。 ( )5.读数时,不管中间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仔细斟酌,精挑细选。1.个、十、百、千、万是( )A.数位B.计数单位C.计数法2.写数时,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 )。A.位数B.数位C.计数单位3.在36后面添上( )个0,这个数是36亿。A.4B. 9C. 8D.74.下列四位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A.606006B.600606C. 600066D.6066005. 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个数与原数比
4、( )。A.变大了B.变小了C.不变四、端正态度,认真计算。1.直接写出得数。240612030245360-3606901856070615312-55-452.四则混合运算(307209)1125276(178+22)2025335+186324+18(537488)420195+260184+(48-16)2五、读读写写。1.读出下面各数。28800600读作:()80120190 读作:()906705008读作:()30050007000读作:()2.把下列各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3850000 ( )万82600000 ( )万5600000000 ( )亿3201900000
5、 ( )亿六、解决实际问题。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小军参加冬季阳光体育长跑锻炼,前两天共跑了1600米。照这样计算,他一个星期(5天)共可以跑多少千米?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
6、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2. 周日妈妈带小明去体育用品商店,一个篮球58元,一个足球46元,问:(1)小明想买1个篮球和2只足球,应付多少元? (2)如果这些钱用来买35元一副的羽毛球拍,可以买几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