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76505 上传时间:2025-1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一、计算。1.直接写出得数。205024360801541024731070023360+705008260072-28304023+4822466022.用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2536793856803.列递等式计算下列各题。(800-254)6963838+624二、填空。1. 2019年是闰年,下一个闰年是()年,这一年共有()个星期零()天。2.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个信封的面积约是2()一幢大楼高15()一头大象重约6( )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 )小明身高134( ),体重30( )。3. 果园里有80棵桃树,平均每棵产桃60千克。这些桃

2、树去年一共产桃( ) 千克。如果把这些桃运往市场,安排一辆载重( )吨的货车比较合适。4. 估计下面各题的积,用线连一连。5.用一根长16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6. 7分米是( )( ) 米,写成小数是( )米; 9角( )( ) 元,8元5角=( )元。7. 小军从南京乘车到盐城,上午9时出发,下午2时到达。小军一共乘了( )小时。8.方方家写字台的面是一个长方形,长12分米,宽5分米,周长是( ),面积是( ),合( )平方厘米。9. 四位同学进行100米跑的时间分别是:小明15.3秒,小军16.8秒,小华16秒,小山15.1秒,跑得

3、最快的是( )。三、在正确下面的里画。1.去年小红连续62天住在外婆家,正好是两个月。她是哪两个月住在外婆家的?2. 下面的年份中,哪一个不是闰年?3. 0.0.5,里可以填什么?4. 1棵白菜重2千克,多少棵这样的白菜重1吨?四、解决实际问题。1. 每筐稻谷65千克,载重3吨的汽车一次能不能装45筐这样的稻谷?2. 甲乙两地相距345千米,一列火车已经行驶了187千米,剩下的路程用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列综合算式解答)3. 学校组织学生春游,每辆大客车可以乘坐45名学生,5辆这样的大客车3次一共可以运送多少名学生?4. 1张课桌和1把椅子是一套(如图)。学校买80套这样的课

4、桌椅,一共要花多少元?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

5、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

6、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5. 三(1)班有40名学生,喜欢唱歌的占 ,喜欢画画的占 ,喜欢唱歌和喜欢画画的学生各有多少人?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