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023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I卷 选择题(48分)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2个小题,共48分)1.宋代一部分士大夫提倡日用之学、治生之术,积极参与以往被士大夫讥为“堕落”行为的诸如土地

2、兼并、商业贸易、钱财房贷等与民争利的行为。这一变化反映了A. 市民价值观念的转变B.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C. 传统伦理道德的缺失D. 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土地兼并、商业贸易、钱财房贷等与民争利的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人与人之间经济交流的增多,商业贸易、钱财房贷等与民争利的行为受部分士大夫的关注,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宋代一部分士大夫提倡日用之学、治生之术”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日用之学、治生之术受部分士大夫的提倡,没有体现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故A选项错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三纲五常等思想,

3、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传统伦理道德缺失的现象,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世致用思想在明清时期逐渐提倡,并且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经世致用的思想盛行的现象,故D选项错误。2.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考试制度的不公平B.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了文化和教育重心的南移,导致1397年科举考试录取的进士全是南方人,北方人倒数落选,出现了“

4、南北榜争”,B项正确;“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凭成绩录取的考试制度相对公平,A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央集权的加强,均与“南北榜争”的出现无关,CD两项错误。3.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但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等高了2倍多。这一变化A. 导致世界贸易中心发生改变B. 巩固了西班牙的霸主地位C. 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D. 阻碍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为新航路开辟后,财富源源不断流向欧洲,导致价格革命出现,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故C正确;世界贸易中心的转变,与材

5、料信息无关,故A不正确;财富流入西班牙,并没有转化为资本,而是流向了邻国,促进了荷兰、英国等的发展,西班牙最终丧失了霸主地位,故B不正确;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故D不正确。4.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用于经商,而是购买了大量的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的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A. 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 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 社会动荡,无法经营【答案】B【解析】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足以证明这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而导致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度量衡不统

6、一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吕相自身就是商人足以证明商人并未消失,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无法经商而是重农抑商,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5.一位史学家说:“北魏孝文帝强制授给露田这对农民是一种剥削的手段”这主要是因为()A. 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B. 授田农民要承担徭役杂税C. 孝文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D. 授田的实质是强迫农民开荒纳税【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信息“这对农民其实是一种剥削的手段”可知,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消极影响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北魏政权将无主的荒地作为露田授给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农民的经济剥削,故选D。A

7、是土地制度,排除;授田农民要承担徭役杂税是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孝文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排除C。6.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A.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B. 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 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 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只要内心信仰虔诚上帝,不必通过教会和教会,不必参加各种繁琐的宗教仪式,就能获得上帝的拯救。这一主张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

8、其神学权威。故选A。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欧洲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内容7.魏源外大西洋墨利加洲总叙载:“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世袭),且不四载即受代。”“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材料反映出魏源A. 肯定英国政治制度的优点B.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 开始探索西体中用的途径D. 传统夏夷观念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因为英国保留了世袭君主,所以根据题干中“外大西洋墨利加洲总叙”“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世袭)”可知其描述的是美国共和制度,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抵抗西方侵略,故B项错

9、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探索西体中用的途径,故C项错误;题干中“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说明魏源对美国共和制持肯定的态度,说明其传统的夷夏观念发生了变化。故D正确。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思想的萌发魏源思想8.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在本质上体现了A. 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B.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C. 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D. 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10、材料列举了梁启超、康有为、严复、孙中山多变”的现象,并认为“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 ,其根源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社会变迁影响了思想观念的变化。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维新变法思想【详解】9.光荣革命后,落实每三年一度例行化的议会是议会政治斗争的最大目标。1690年,英国托利派议员托马斯克拉格斯爵士提出建议:“如果你给于(国王)以3年期限的关税收入的话,那么,就能确保议会的存在。”此建议的目的是A. 剥夺国王的行政权B. 运用财政规制追求民主C. 重新分配议会席位D. 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主张意在通过同意国王课征3年关税,

11、以确保议会的正常召开,对王权及政府进行限制,B项正确;该主张意在限制王权而不是剥夺国王的行政权,A项错误;重新分配议会席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D项内容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答案为B项。10.在美国制宪会议过程中,一些州代表说:“我们从来不是独立州,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州(独立)与它们的支持者在其主权思想中过于沉迷了。”这些代表A. 主张州与联邦分享权力B. 呼吁州权高于联邦权力C. 强调加强联邦政府权力D. 认识到联邦制的局限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美国的联邦体制。依据材料中 “我们从来不是独立的州州(独立)与它们的支持者在其主权思想中过于沉迷了。”等信

12、息可知,这些代表强调突显联邦政府的权力,联邦政府权力在州权力之上,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联邦权力的强调,并未主张州与联邦分享权力,也并未呼吁州权高于联邦权力,A、B两项错误;D选项错误,制宪会议召开之时美国实行的是邦联体制。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提出递交国书一项,只是按照西方的国际法惯例行事,并没有考虑到满清朝廷的特殊国情;当满清朝廷提出见皇帝需要磕头时,被他们以国家之间一律平等的理由加以拒绝。据此可知A. 西方挑战满清统治的合法性B. 西方假借国际法制造战争借口C. 清廷利用近代外交抗衡西方D. 清廷拒不承认西方的平等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

13、次鸦片战争。英法是对清政府的“华夷观念”不满,而不是挑战满清统治的合法性,故 A 项错误;题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爆发,所以 B 项说法错误;满清朝廷提出见皇帝需要磕头不符合近代外交理念,故 C 项错误;满清朝廷提出见皇帝需要磕头体现了等级观念,说明清廷拒不承认西方的平等地位,故 D 项正确。12.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这些改动的前提是A.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B.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C.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 抗日民族

14、统一战线的建立【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共在瓦窑堡会议上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题干中名称的变化,正是这一时代背景的产物,故A项正确; A项决定D项,故D项排除。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是国内阶级矛盾的产物,与题意无关,故B项排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在1936年,时间不符合,故C项排除。第II卷 非选择题(52分)13.18世纪中叶,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灿烂的艺术丰碑。此后,对红楼梦的研究不断展开,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红楼梦的批评与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

15、1754年至1901年。第二阶段是1902年至1949年,这是现代红学的开端。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出版石头记索隐,继承了清中期以来对红楼梦研究的思路。1921年时任北大教授的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观点正好与蔡元培相反,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胡适使用“科学”、“实验”等方法考证红楼梦,吸引了一大批的追随者,真正形成了一个学术流派,开启了现代红学的研究。第三阶段自1949年至1978年。1954年,毛泽东写下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亲自领导和发动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运动,开了建国后将不同学术观点之争同政治斗争联系起来的先河。此后,用阶级斗争分析法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主流。

16、第四阶段自1978年至现在,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红楼梦研究与海外红学合流而相呼应,从而进入了一个更加彻底的多元化时代。据陈维昭红学通史等(1)明清时期,以红楼梦为代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迅速。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2)蔡元培与胡适关于红学的争论体现了当时北大的什么办学方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胡适“开启现代红学研究”的主要思想文化背景。(3)根据材料指出红学研究第三到第四阶段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4)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学术研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案】(1)原因:封建专制腐朽没落;理学僵化、文化专制使部分文人将精力发挥在小说创作上;资本主义萌芽

17、,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小说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故事性使其具有广泛的流传性;印刷术的不断进步;(2)方针: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背景:北大宽松的学术氛围;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提倡民主和科学);对传统文化和研究方法的批判、反思(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海归运用西方先进的学术研究方法;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形成(3)变化:从单一的阶级斗争分析法到研究的多元化。原因: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拨乱反正);兴起思想解放运动;实现改革开放;恢复双百方针;重视海外研究成果,国际交流频繁;(4)因素:政治氛围;学术氛围;时代背景;学术者的思维方式;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科研

18、能力等;(答出一个给2分,答出两个要点以上给3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特征的反映。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阶段,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特征,考生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阶级、科技等方面分析小说呈现繁荣局面的原因。(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1917年,蔡元培到北京大学任校长,他采取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联系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有关史实和胡适的学术研究方法分析胡适“开启现代红学研究”的主要思想文化背景。(3)本题

19、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第三阶段自1949年至1978年,用阶级斗争分析法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主流;第四阶段自1978年至现在,由于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重新贯彻双百方针,实行改革开放,红学研究从而进入了一个更加彻底的多元化时代。(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比较难。该问属于开放性的问题,考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政治氛围;学术氛围;时代背景;学术者的思维方式;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等都会影响到学术研究。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20、双百方针的提出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33年中共党员成分1938年中共党员成分 图一 图二根据材料,提取一项图一到图二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明确,史实运用合理,说明充分。)【答案】示例:信息: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1933年更为多样。说明:1933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仍,中共领导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大批农民党员,为“工农武装割据”作出了重大贡献。1938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为团结社会各阶层抗战,中共吸纳大批拥护抗日的中小商人、地主、知识分子入党,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0世纪30年代党员成分的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根

21、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时调整策略,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解析】【详解】按照题目要求,本题需要提取“一项”图一到图二“变化”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从图中可以明显得出的信息是,与1933年相比,1938年中共党员成分更加多样,增加了地主和中小商人,知识分子的比重也有所增加。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先要开门见山地点明材料给出的信息,接下来需要结合所学,从两个时间条件中,得出由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拥护党,相信党的爱国人士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成员,这一数据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成熟壮大等趋势。在说明信息时,要运用时代背景和相关概念,简明扼要分析,有理

22、有据有升华。请考生在第15、16、1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题记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15.材料 乾隆时期,有大臣建议改革科举,甚至提出应“别思遴选真才之道”。近代以后,李鸿章、郑观应等主张改八股、停武举,并开考洋务科目、重视学堂。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废八股、试策论的主张。申报万国公报等社会传媒持续参与。1901年开始,袁世凯、张之洞等人逐渐争取到慈禧同意废除科举。在日俄战争的压力下,1905年,张之洞等人抓住反对变革的军机大臣王文韶离职的机会,联合奏请迅速废科举、大兴学校。同日,清政府予以批准,并通过临时加开特科、进

23、入学校等措施安排了大批旧科举人员摘编自刘海峰、李兵中国科举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科举改革过程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科举制得以废除的原因。【答案】(1)具有长期性、曲折性:社会舆论(大众传媒)积极参:与发展学校教育相结合。(2)统治集团力量对比的改变:改革策略相对合理:社会的渐变发展:民族危机的加重和西方思想影响。【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乾隆时期,有大臣建议改革科举”、“近代以后,李鸿章、郑观应等主张改八股、停武举,并开考洋务科目、重视学堂”可归纳出科举制改革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根据材料“申报、万国公报等社会传媒持续参与”可归纳出社会舆

24、论(大众传媒)积极参;根据材料“联合奏请迅速废科举、大兴学校”可归纳出与发展学校教育相结合。(2)原因:根据材料“袁世凯、张之洞等人逐渐争取到慈禧同意废除科举”、“并通过临时加开特科、进入学校等措施安排了大批旧科举人员”和所学可知,关于清末科举改革的成因可从当时的民族危机、政府主动调整、改革策略等方面进行归纳即可。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初,德国成为欧洲大陆头号经济强国。此时的德国傲视一切,但作为一个姗姗来迟的角色,举目四望却发现在瓜分欧洲和世界的盛宴上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位置。德国外交大臣比洛声称:“让这个邻邦或那个邻邦瓜分大陆和海洋,而我们自己则满足于欣赏蔚蓝色天空的时代一去不

25、复返了。”作为德国冤家对头的法国,其民族复仇主义情绪极其强烈,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法国认为实现对德复仇的时机已经为期不远了,复仇的利剑随时等待着出鞘,重夺欧洲霸权的野心再度膨胀。当时欧洲东部存在的以俄罗斯为首的泛斯拉夫主义,则大力宣扬斯拉夫民族优越论,宣称其他欧洲文明已经枯竭,未来属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斯拉夫人。泛德意志主义和泛斯拉夫主义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俄德关系迅速恶化。难怪时任德军总参谋长的小毛奇在1913年指出:“欧洲大战迟早会爆发,焦点将是日耳曼民族与斯拉夫民族之间的斗争。”与泛斯拉夫主义紧密相连的是大塞尔维亚主义、大保加利亚主义、大罗马尼亚主义等。交织纠缠在一起的各种极端民族主义,在舆

26、论界的疯狂鼓吹和政府的操纵利用下,在民众的喧嚣声中,导政欧洲日趋癫狂,局势逐渐失控。摘编自金立昕、李新伟极端民族主义推动一战爆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初欧洲极端民族主义愈演愈烈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答案】(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列强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需要;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2)民族主义在神破中世纪神权控相,催生民族国家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强;极端民族主义已蜕变为列强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理论借口;极端民族主义往往加速战争爆发。【解析】(1)由材料“德国成为欧洲

27、大陆头号经济强国却发现在瓜分欧洲和世界的盛宴上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位置”、“与泛斯拉夫主义紧密相连的是大塞尔维亚主义、大保加利亚主义、大罗马尼亚主义等”和“未来属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斯拉夫人”,从而归纳20世纪初欧洲极端民族主义愈演愈烈的原因。(2)由材料来看,要一分为二认识民族主义,一方面,它在冲破中世纪神权控制,催生民族国家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强。但是,以一战为例,极端民族主义容易蜕变为列强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理论借口,往往加速战争爆发。17.材料:1950年和1956年,国家先后两次开展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和表彰活动,各地区,各行业也逐级进行劳模评选表彰活动,共

28、涌现出数十万名先进生产者。重工业、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等行业劳模所占比例较高,全国最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鞍钢工人王崇伦、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田桂英,西北国棉一厂细纱挡车女工赵梦桃、山西平顺县西沟村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女副社长申纪兰等等,他们是那个时期劳模群体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也是激励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精神楷模。在共和国成立后的短短七年的时间里,一个欣欣向荣的崭新社会面貌日益形成。劳模群体有力地践行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豪迈宣言劳模群体的精神引领,无疑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创社会风气、重建大众生活的重要原因。摘编自姚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

29、表彰及其社会效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劳模群体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劳模群体涌现的历史意义。【答案】(1)人数众多;行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工业化领域;女劳模较多。(2)有利于构建崇尚劳动、崇尚技术的社会氛围;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适应 了工业化领域的需要;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新政权的认同。【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共涌现出数十万名先进生产者”、“重工业、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等行业劳模所占比例较高”、“鞍钢工人王崇伦、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田桂英、西北国棉一厂细纱挡车女工赵梦桃、山西平顺县西沟村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副社长申纪兰等等”可概括出的特点是人数众多、行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工业化领域、女劳模较多。(2)意义:根据材料“劳模群体的精神引领,无疑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创社会风气、重建大众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劳模群体涌现的历史意义有有利于构建崇尚劳动、崇尚技术的社会氛围;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适应了工业化领域的需要;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新政权的认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