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昆明小升初数学模拟考试练习这篇昆明小升初数学模拟考试练习是查字典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口算150.25=1.525=591.8=2.50.4=2438=2.4+1.6=51256=572125=1425%=322.5=二、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4.67-(2.98+0.67)73.816-73.86(45 + 14)73 +710三、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计算。1、一个数比40的30%多1.2,求这个数。2、18减去它的13是多少?四、填空。1、甲数是21,乙数是30,甲数比乙数少()%。2、五年级有学生29人,比女生多16%,女生有()人。3、三亿六千五百五十五万零五写作
2、()。4、一块三角形菜地,边长的比是345,周长为84米,其中最短的边长()米。5、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6、3.6时=()时()分7、单独完成同一件工作,甲要4天,乙要5天,甲的工效是乙的工效的()%8、抽样检验一种商品,有38件合格,2件不合格,这种商品的合格率是()9、把781.7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10、一个挂钟时针长5厘米,它的尖端一昼夜走了()厘米。11、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4厘米,高2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比是()。12、甲数的23等于乙数的34,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五、判断。1、因为31.5=2,所以3能被1.5整除。()
3、2、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3、订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所用的钱数成正比例。()4、减数与差的和,等于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的12。()5、如果a除以b等于5除以3,那么a就是b的35。()6、一个数乘以分数的积小于被乘数。()7、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8、4和0.25互为倒数。()9、A、B都是自然数,因为A34=B45,所以AB。()10、任何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倍。()11、去掉小数点后面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12、两个数是互质数,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六、应用题1、一个打字员打一篇稿件。第一天打了总数的25%,第二天打了总
4、数的40%,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打6页。这篇稿件有多少页?2、学校有男生540人,比女生人数的56少60人,学校有女生多少人?3、一堆煤,第一天运走的吨数与总吨数的比是13,第二天运走4.5吨后,两天正好运走了总数的一半,这堆煤有多少吨?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
5、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4、用铁皮做一个长3米,宽0.8米,高0.5米的长方体水槽(无盖)。大约要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得数保留整平方米,用进一法取近似值)“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
6、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5、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某校组织97名同学去公园玩,带800元钱够不够?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以上就是由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提供的昆明小升初数学模拟考试练习,希望给您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