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032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

2、”,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岀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像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

3、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

4、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虛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选自2018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的。B.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C.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

6、”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D.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C.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D.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7、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B.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C.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D.文章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材料一:机器人新闻是使用算法自动从结构性数据中生成的新闻,这种依赖数据生成新闻的程序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高速生产出海量的内容。所谓机器新闻写作是一种自然语言生成引擎,

8、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各种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据库,借助人工智能(AI)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最后由机器自动生产新闻。由此可见,机器人新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自动化,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新闻。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的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脱颖而出。通过“多、快、好”且本来就备受关注的新闻消息吸引并锁住大众,机器人新闻俨然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紧随着西方国家将机器人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成功实践,近几年来,把机器人撰写新闻稿件应用于新闻生产过程也在国内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

9、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的报道也主要是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摘编自机器人新闻:开启新闻生产模式新样态)材料二:最先出现的腾讯梦幻写手,第一次将AI(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中;新华社推出的“快笔小新”则是开启了央媒机器人写稿的先河;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让写稿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了2.0的时代。其它的如阿里巴巴与第一财经、南方都市报等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到利用机器人生产新闻过程的大潮中,并推出了自己的新闻机器人“DT稿王”和机器人“小南”。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促进传媒业传统思维的转化、采编流程的优化以及内容结构的深化,日渐成为新闻生产过程的最佳触媒。人工智能在目前还

10、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但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上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物联网时代的海量传感器可能使媒体面临更多的大数据挖掘报道,这将使机器人新闻的优势持续扩大。同时,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人工智能也能轻松地对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那些重大的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比如初发地震、突发性洪涝灾害等专业新闻媒体可能无法实时记录的场景,对于机器人新闻来说并不值一提,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数据处理,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摘编自新闻

11、写作机器人将被普遍应用)材料三:目前的AI写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背后的潜力依然让“靠写字谋生”的笔者不能平静。如今,业内都在讨论AI的“奇点”,“奇点”可以理解为AI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变成强人工智能。李开复认为,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如同人类可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AI)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从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智慧)可能仅仅需要一天的时间。虽然当下,写作者还可以惴惴度日,但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奇点真的来临,作为写作者的人的价值真的毫无存在的必要了吗?雨果科幻文学奖获得者,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给出了她的思考:“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

12、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计算能力和文字转化,而是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你给AI再多次的训练,它也只不过是更改一个个值对应的函数和概率,却理解不了这些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了。创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摘编自机器人书写时代到来,营销行业将被彻底颠覆)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述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机器人新闻起源于西方国家,广泛运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俨然成为媒

13、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B人工智能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的优势还将持续扩大,但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鉴赏能力。C人工智能可充分利用其数据处理能力的优势,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从而生产完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阅读产品。D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写作者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但写作者作为人,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独特性与人工智能写作展开竞争。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写到了国内媒体对机器人新闻的重视,但前者重在介绍机器人新闻写作新样态,后者重在介绍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情况。B机器人新闻,具有“多、快、好”

14、的特点,主要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几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正在不断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C“奇点”的来临虽然对写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人工智能并不理解那些数值背后的含义,更缺乏写作者的个性化思考。D人工智能不仅可将人从日常繁重的写作流水线上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促进人以更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6如何克服机器人新闻的那些局限?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一个人的名字刘亮程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会落一层土。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铁锨

15、厚。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叫小名。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

16、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冯三两个字飘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后来冯三接连不断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

17、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静时,冯三会悄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的没关系了。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

18、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墓碑上。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你若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似乎死亡是别人的,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关系。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母请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王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子的一个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

19、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字。不过,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的为一个小名活着一辈子。(节选自虚土)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村庄名为“虚土”,增强了故事的虚构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联想到“虚空”“虛幻”等词语。B.虚土庄的人们相互之间都只叫对方姓氏加上排行数而成的小名,他们的大名多数都是“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C.冯三父子取名为“富贵”“得财,却不被村民认可,是因为村民不愿冯家独得富贵。D.作

20、者在文中有不少直接的议论,形象而生动,如以“生铁”被“擦亮”设喻,既新奇又契合村民生活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8.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9.有人称虚土为“散文化小说”,请根据节选部分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李元轨,武德六年始王蜀,后徙吴。多材艺,高祖爱之。太宗尝问群臣曰:“朕子弟孰贤?”魏徵曰:“臣愚不尽知其能,唯吴王数与臣言,未尝不自失。”帝曰:“朕亦器之,然卿以为前代孰比?”对曰:“经学文雅,汉河间、东平也。”帝由是

21、遇益厚。诏纳徵女为妃。尝从猎,遇群豕,帝使射之,筈不虚彀,豕为尽。帝抚其背曰:“尔艺过人,顾今无所施。方天下未定,得若岂不用乎?”贞观七年,为寿州刺史。高祖崩,去官,毁瘠甚,服除,遂菜食布衣终身,至忌日,辄累昼不食。十年,徙霍王,历绛、徐、定三州刺史,实封至千户。所至闭阁读书,以吏事委长史,谦慎未尝与物忤。数引见处士刘玄平,为布衣交。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突厥寇定州,元轨令开城门,偃旗帜,虏疑,不敢入,夜遁。州人李嘉运潜结贼,诏穷诛支党,元轨以寇近且强,人心危,但杀嘉运,余无所诘,因自劾。帝喜曰:“朕固悔之。非王之明,几失定州矣。”王文操者,

22、与贼战,败,二子凤、贤更以身蔽父,得全,二子死。县抑不为言,元轨廉知之,遣使吊祭,上其事。诏赠凤、贤朝散大夫,旌礼其闾。元轨每朝,数上疏陈得失,多所裨正,帝尊重之,有大事,常密驿咨逮。帝崩,与侍中刘齐贤同知山陵事。元轨淹练故事,齐贤叹曰:“是非吾等及已!”尝遣国令督封租,令请贸易取赢,答曰:“汝当正吾失,反訹吾以利邪?”不纳。越王败,徒黔州,薨。(节选自新唐书李元轨传)【注】指汉代的河间王、东平王,他们都好经学。筈(ku):箭尾,即射箭时搭在弓弦上的部分。訹(x):引诱,诱惑。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

23、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B.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C.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D.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朕是第一人称代词,秦以前不论尊卑,皆可自称朕,秦始皇开始专用作皇帝自称。B.忌日一般指父母及其他亲属等去世的日子,忌日当天因禁忌饮酒、作乐等事,故称。C.实封是食邑制度之一,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唯加

24、实封者,才能享有封地的租税。D.山陵既有山岳的意思,旧时也指皇帝或妃嫔、大臣的坟墓,文中指皇帝的陵墓。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元轨箭法高超,得到夸奖。他曾经跟随太宗皇帝外出打猎,将一群野猪全部射杀,百发百中,因此受到了皇帝的夸赞。B.李元轨精通经学,为人至孝。在魏徵看来,他的经学文才就是前代先贤也比不上;高祖去世,他离官守丧,并以终身吃素穿布衣等寄托哀悼之情。C.李元轨富于谋略,稳定局势。突厥侵犯定州,他巧设计策,令敌人不战而逃;为了稳定民心,他违背皇上旨意,只杀李嘉运一人,从而保全了定州。D.李元轨熟知典礼,不谋私利。他熟悉各种典章制度、朝廷礼

25、仪使刘齐贤自叹不如;面对国令想用租赋经商谋利的建议,他予以拒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所至闭阁读书,以吏事委长史,谦慎未尝与物忤。(2)县抑不为言,元轨廉知之,遣使吊祭,上其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14-15小题。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注释:耿:微明的样子。14.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

26、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坏璧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1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记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和友人在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2)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以感叹的

27、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3)李商隐的锦瑟中“_”,以声音表现内心的凄怨;而“_”,以形象喻指内心的悲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修路,对山水而言,破石动土,刀砍斧凿,撕裂植被是不可避免的。路,就像一条长长的沟壑, 山水之间。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不但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且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京承高速,就是其中一条梦境般的快速路。不但看不出丝毫的撕裂痕迹,反而使人感到 ,这山水,这路,原本就是的一体。这一切,是修路人用智慧、汗水营造出来的。这山山岭岭,这广袤的野地,虽无言则有心,记着他们的风餐露

28、宿,记着他们的流血与牺牲。这 的路面,这些令人心惊的高山隧道,令人叹为观止。何谓劳动?就是用一颗热血的心,一双勤劳的手,创造出人间奇迹的行为。路旁燃烧的那一排排火炬树,把山野和路面映照得格外鲜艳,使之生机盎然。这,是修路人留下的佳作。而那些曾经盛开的波斯菊,刚刚谢去,有些花朵仍坚持在枝头。还有野山菊,( ),是专门用来表彰种植它们的那些修路者的。尤其,金山岭下的那些野山菊,一丛丛、一片片地微笑在那里,仿佛与巍峨长城有个约定似的。它们遥相呼应, 。这,也是修路人留下的佳作。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分割 鬼斧神工 延展 心照不宣B.分割 天造地设 延展 心

29、有灵犀C.切割 天造地设 延伸 心照不宣D.切割 鬼斧神工 延伸 心有灵犀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虽然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但却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B.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不再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C.然而,在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中,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不再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D.然而,在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中,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尽管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但也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1

30、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热热闹闹开得正盛,像是晚秋摆出的一道盛宴B.像是摆出的一道晚秋盛宴,热热闹闹开得正盛C.像是晚秋摆出的一道盛宴,热热闹闹开得正盛D.热热闹闹开得正盛,像是摆出的一道晚秋盛宴20.下面是生活中的对话情境,双方共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学生:老师好,我有个问题,请您雅正。老师:没问题,我不吝回答。学生:因在家受令尊的影响,我从小喜爱书法。老师:这很好呀!学生:现在我想光顾市里举办的书法赛,但不知道参赛流程。老师:噢,本次参赛流程较为复杂,正好也有几位同学询问这事,我下午将拨冗为你们集中解答。学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31、!21.根据要求提取下面段话的主要信息,分别给两种史学观各总结出三个关键词或短语,每个词或短语不超过5个字。(6分)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次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_。(2)人学的史学观:_。四、写

32、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对高品质生活、对精神家园厚度的向往与追求,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在公众欣赏水平、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的今天,“博物馆热”的出现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尤其是假期,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成为不少家长暑假安排的热门选择。但是,人群的喧闹声,嬉戏追赶的孩子,躺在两个座位上的游客,将一只腿放到座位上抠脚的参观者,脚踩栏杆地台打电话的游客在重庆三峡博物馆的游客意见簿上,有多名游客都表示了对于“不文明参观行为”的不满,“感觉像在逛农贸市场”“参观时总会被他人的说话声打断思绪”。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

33、写一封倡议书(统一用“树人中学一学生”的名义,日期为2020年1月13日,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官渡区一中高二年级2019-2020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A(B项扩大范围,据“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可知,孟子的“养浩然正气”是读书的结果、意义,不是读书的方法。C项曲解文意,“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表述有误,王国维的读书方法不是要求读书人怎么做,而是从美学角度谈诗人创作。D项范围扩大,“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

34、对应的”表述有误,“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根据上文可知,“这个读书法”是指“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读书法,不是各种读书方法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故选A。)2.C(C项曲解文意,“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说法错误,全文的论述是历史时期交互出现的,不是按照历史发展顺序。)3.B(B项因果倒置,“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表述有误,原文说“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批判了不善于读书的人,是为了论证读书应该达到经世致

35、用的效果,所以选项因果倒置。)4D【解析】A“广泛运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有误,原文说“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B“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鉴赏能力”中应该是“思辨能力”而不是“鉴赏能力”。C“完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有误,去掉“完全”。5B【解析】原文是“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是“主要”和“几个方面”。6(1)借助人工智能,不断提升新闻选材标准的精度,努力提高机器新闻的选材能力;(2)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升机器人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3)利用人在思考、创作、沟通、情感交流方面的独特性,加强人机的协调合作。(每点2分)7.B原文说“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

36、字”是说没有几个人会被别人叫他们大名,并非“榆木”“铁叉”等名字不正经。8.从俗从众心理。村里人都习惯叫别人小名,不叫别人户口簿上的正式名字,这是一种惯性,体现了村民从俗从众的心理。狭隘自私心理。冯三大名冯德财,村民害怕村里财富都被冯家得去而自己受穷,提防、戒备不叫冯三的大名,这是一种狭隘自私的心理。封闭的心理。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在村子里生活一辈子,计较着村里的财富被别人得去,从没有想过走出去创造财富或者把村外的财富引进来。冷漠的心理。冯三渴望名字被“擦亮”,自己可以“大大方方”做人,村里人根本不理睬,不会彼此呼唤,互相擦亮,是一种冷漠的心理。(6分,每条2分,答出3条给满分)9.淡化情节。

37、小说只有冯七大摆酒席,冯三自叫大名,王五爷细说原因等生活片段的叙写,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链。虚化人物。小说主要人物是冯三,但缺少个性化的特征,除了大名叫冯得财外,与村中其他人并没有大不同。营造意境。摆脱对人物生活现实的叙写,着力于对风土习俗的描绘以及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画,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抒情性味浓。小说语言叙事性弱化,多人物心理描写和作家直接的议论,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每点2分,答出3点给满分)10.C11.D(“旧时也指皇帝或妃嫔、大臣的坟墓”说法错误,应为“山陵旧指皇帝或皇后的陵墓”,不是“妃嫔、大臣的坟墓”。)12.B(“在魏徵看来,他的经学文才就是前代先贤也比不上

38、”说法错误,原文为“魏徵曰:臣愚不尽知其能,唯吴王数与臣言,未尝不自失。帝曰:朕亦器之,然卿以为前代孰比?对曰:经学文雅,汉河间、东平也。”魏徵是说“经学文雅,汉河间、东平也”,意思是“说到经学方面的文才,可与汉代的河间王、东平王相比”,并不是选项所说“他的经学文才就是前代先贤也比不上”。)13.(1)在所任官的地方,他总是闭门读书,把政事委托给长史,谦虚谨慎,未曾和外物他人相违背。(关键词“闭阁”“委”“忤”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县官掩盖此事没有上报,李元轨访查得知后,派使者去吊祭,并上奏了此事。(关键词“抑”“廉”“上”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翻译:李元轨,武德六年始封蜀王,后改封

39、吴王。多才多艺,深受高祖喜爱。太宗曾经问群臣说:“我的儿子兄弟中谁更贤明?”魏徵说:“臣愚昧不能全都了解他们的才能,唯有吴王多次与臣谈话,吴王每次都对自己感到不满意。”皇帝说:“朕也器重他,但你认为前代的伟人中谁能与他相比?”回答说:“说到经学方面的文才,可与汉代的河间王、东平王相比。”皇帝因此对他更加亲厚。下诏让他娶魏徵的女儿为妃子。他曾经随从皇帝狩猎,遇到一群野猪,皇帝令李元轨射击,箭不虛发,野猪全被射杀。皇帝抚摸他的背说:“你武艺过人,只是你现在无处施展。当年天下未平定之时,如果得到你这样的人才,岂能不加重用?”贞观七年,任寿州刺史。高祖去世后,自己离官,因哀痛身体消瘦得很厉害,服丧期满

40、后,他就终身吃素食穿布衣,毎年到了忌辰日,总是数天不吃饭。十年,改封霍王,历任绛、徐、定三州刺史,享受实封达一千户。在所任官的地方,他总是闭门读书,把政事委托给长史,谦虛谨慎,未曾和外物他人相违背。多次邀请引见隐士刘玄平,成为贫贱之交。有人向刘玄平询问霍王的长处,刘玄平回答说:“没有长处。”询问的人感到疑惑,刘玄平说:“人因为有短处,所以才能显示出长处。至于霍王无所不能,我怎么能说出他的长处呢?”突厥侵犯定州,李元轨命令打开城门,收捲旗帜,贼疑心有诈,不敢入城,趁夜而逃。州人李嘉运暗中与贼人勾结,下诏全部诛杀他的同党,李元轨因为敌人强兵压境,人心不安,仅杀了李嘉运一人,其余的都不加问罪,因此主

41、动弹劾自己。高宗高兴地说:“我本来就后悔下此诏书。如果不是霍王圣明,几乎丧失定州。”有一位名叫王文操的人,与贼人交战,失败,两个儿子王凤、王贤交替上阵掩护自己的父亲,王文操得以保全性命,但他两个儿子都战死了。县官掩盖此事没有上报,李元轨访查得知后,派使者去吊祭,并上奏了此事。下诏追赠王凤、王贤为朝散大夫,并在他们的乡里建立牌坊加以表彰。李元轨每当上朝,都要多次上疏陈说朝政得失,多有补正,因此皇帝很尊敬他,当朝廷有大事时,经常派驿马下密诏向他咨询。高宗去世后,与侍中刘齐贤一同主持修建陵墓和埋葬事务。李元轨熟悉典章礼仪,刘齐贤感叹地说:“不是我辈所能比得上的!”他曾经派国令去征收封邑的租赋,国令请

42、求用租赋去经商谋利,他回答说:“你应当纠正我的过失,怎么能劝说我谋利呢?”没有采纳国令的意见。越王起兵失败后,李元轨被流放到黔州而死。14.A15.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16(1)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2)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 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17.C(切割:将物体分隔开。分割:把一个整体或有联系的事物强行分开。根据语境,一条沟壑将山水隔开,结合前面的“刀砍斧凿”应用“切割”。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天造地设:

43、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工。结合“这山水,这路”分析,选用“天造地设”。延伸:延长,伸展。延展:延伸,扩展。根据语境“修路”应为“延伸”。心有灵犀:比喻恋爱着的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也指互相之间明白或共同认可一件事物,做出相同的判断;对方心中所想所希望的予以回应,而无需对方提醒。结合“遥相呼应”“修路人留下的佳作”分析,选用“心照不宣”。)18.C(第一处语病“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路却成了艺术品”,属于前后脱节,应该为“在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中”,作状语,排除A项、B项;第二处语病是关联词语运用不当,这里没有递进关系

44、,只是并列关系,因此把“不但是而且是”改为“不再是而是”,排除D项。故选C。)19.A(根据前后内容分析可知,“盛宴”在后,排除B项、C项。“摆出”的施事者应该是“晚秋”,排除D项。故选A。)20.“请您雅正”改为“向您请教”。“不吝”改为“乐意”。“令尊”改为“家父”。“光顾”改为“参加”。“拨冗”改为“抽出时间”。21.(1)冰冷、必然性(或“历史必然性”)、逻辑(2)慈悲、戏剧性、生灵(或“命运”“生命的热血”)22.参考2019年高考全国卷三作文评分细则。【审题】、立意要求:“让游客有尊严的享受游览的过程”,离不开旅游文明的建构。避免“像在逛农贸市场”,既需要博物馆优化管理和服务,也需

45、要公众提升文明素养,塑造“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规则与边界意识。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旅游作为一种将消费者的需求、理念、情感和文化勾连起来的经济活动,是对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的外在呈现。和一般旅游景点不同,博物馆需要参观者多一些对历史的敬畏、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从博物馆的角度看,要增强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应当细化观众的参观诉求,通过预约制度、区分专业团体场合社会大众场来提供精细化服务;应当灵活设计开放时间来对接需求,抑或设置一个复制品专场让小朋友有机会现场体验。这样方能让高涨的精神文化诉求找到出口,让公众更加体面、优雅的欣赏文物、走进文化。可以从博物馆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立意,也可

46、以双管齐下从以上两个方面立意。二、文体要求: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它作为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1)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直接写“倡议书”三个字;也可以有创意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书”r>(2)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广大的妇女同胞们:”等。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3)正文:说明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4)结尾:要表示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一般不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5)落款: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