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
2、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玛雅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
3、,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
4、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
5、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B. 创造文字的时代里,人们常需要依赖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抽象思维。那时候,人们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C. 古人类充满智慧,能够从众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之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字。D. 概括让人们认识到了事物的共性,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因而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2. 下列正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因为文字是有
6、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所以从某个意义上而言,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B. 事物的性质与事物不可分离。形容词是对事物性质的抽象概括,当人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之后,形容词才有可能出现。C. 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用具体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D.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辩证发展。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文字是考察原始思维的宝贵资源。因而,当下对古文字的研究与保护,不仅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历
7、史的尊重。B. 文字的产生是以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因而,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C. 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玛雅人,古埃及人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这说明古代东西方人的思维中存有相同的因子。D.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发展,推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答案】1. D 2. C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
8、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扩大范围,原文“早期文字中,几乎”,选项D表述忽略了“早期文字。”故本题选D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正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张冠李戴,与原文不符。原文“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选项“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故本题选C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
9、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错误。原文是“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故本题选B项。【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
10、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借给你的温暖江文胜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
11、。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
12、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
13、汉子的声音。“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
14、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某某年某月某日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B. 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
15、龙的形象。C. 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D. 小说的结尾应了题目,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且,使得吴亚龙“诚信”的形象更为突出。E. 小说借给你的温暖宣扬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诚信,一种互助,一种信任,一种大爱。5. 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6. 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BC 5. 第一处:“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渲染气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的故事的叙写。第二处:“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
16、,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做铺垫,也暗指了吴亚龙选择在雪停之夜偷苕片,其实意并不在偷。 6. (一)我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形象塑造上,作者在塑造王老汉时,着墨最多,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细节以及正侧面等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内容主题上,小说的结尾写到“门口堆了一些东西”“竟找不出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虽只字未提王老汉,但很明显能看出是王老汉的善举,从而体现人性之美,深化了主题。情节结构上,作为明线,王老汉的活动贯穿情节始终。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中的“借给”也昭示着主人公应是王老汉。(二)我认为吴亚龙是主人公。形象上,小说虽然对吴亚龙的描写刻画着墨不多,但吴亚龙
17、勤劳、憨厚、淳朴、善良、诚信的形象非常突出。内容上,正是因为有吴亚龙偷“苕片”留借条,有吴亚龙与他父亲的那番对话,才有了结尾的那幕感人场景。主题上,小说借给你的温暖宣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诚推,一种互助,一种信任,一种大爱,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结构上,吴亚龙借粮食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小说始终。(三)两位都是主人公。形象上,两位都是着力塑造的形象。主题上,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颂扬人性美的主题。结构上,两个人物的活动作为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小说始终。内容
18、(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是建立在两人的高尚人格上的。【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B项,对王老汉没有外貌描写,对吴亚龙没有心理描写。C项,小说并非在讲述“感恩的故事”,时代背景也不是“大饥饿时代”,这里突出的是“感动”,被吴亚龙一
19、家人的一番话语给感动,并非是感恩,同时文章内容揭示的是因为矿上不开工资而没钱生活,并不是大饥荒时代。故本题选BC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这道题考的是分析概括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也首先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此题的语段在文章的开头的环境描写,分析时注意和标题、文章的开头、文章的主旨的
20、联系。先找到两处描写“雪”的位置,然后分析。语段所处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会不同。处于开头主要作用是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在中间部分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在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深化或升华主旨。如第一处在文章的开头第一句:“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渲染气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的故事的叙写。本题第二处:“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做铺垫,也暗指了吴亚龙选择在雪停之夜偷苕片,其实意并不在偷。第二处在第四节:“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
21、可辨。”此处的雪景的作用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做铺垫,也暗指了吴亚龙选择在雪停之夜偷苕片,知道会留下脚印,所以他其实意并不在偷。本题要分开来回答。【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结合文本分析问题,答题时首先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谈理解首先要观点明确,然后根据文章分析为什么得出这种
22、认识,做到有理有据,不要抛离文章大谈特谈。主人公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即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展开,其他次要人物的出现及其活动,也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并对主人公起一定的映衬作用。如本题首先要明确表态:我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或者,我认为主人公是吴亚龙。然后从情节、形象、主题、结构以及题目等方面分析回答。【点睛】常见的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一、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二、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
23、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三、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还可以为下文发展做铺垫。四、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五、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查。二、古诗文阅读阅读选段,完成各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
24、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25、,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罟不入洿池 数:多次B.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武器C. 王无罪岁 罪:归咎,归罪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河东凶亦然填然鼓之,兵刃相接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是何异于剌人而杀之C. 西丧地于
26、秦七百里寡人之于国也。D. 邻国之民不加少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9. 下列有关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因为他在灾年能迁徙灾民,调运粮食,及时救荒。B. 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做法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自己关于民本的终极理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C. 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地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D. 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认识到他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己,本质上与邻国并没有区别。10.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7、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答案】7. A 8. D 9. B 10. (1)粮食与鱼鳖之类的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了。(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数”这里是“密”的意思。故本题选A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本
28、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然”:代词,这样,用在拟声词词尾;B项,“而”:表转折关系,却;表递进关系;C项,“于”:介词,给,介词,对于;D项,“之”:均为结构助词“的”。故本题选D项。【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有关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终极理想”的说法是错误的,文章原文说“使
29、民养生丧死无憾”是“王道之始也”。所以选B项。【10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胜”:“尽,完”;“是”:“这样”;“养生丧死”:“供养活着的人安葬死去的人”;“憾”:“遗憾”。第二句关键点:“谨”:“认真地兴办”;“庠序”:“学校”;“申之以孝悌之义”:“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颁”同“斑”,“头发
30、花白”。【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
31、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密网不进
32、池塘捕鱼,鱼鳖就不会吃完(古时曾经规定,网眼在四寸合现在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禁止下池沼内捕鱼)。按照季节砍伐树木(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那木材便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在五亩(五亩:合现在一亩二分多)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凭此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畜养鸡、猪、狗等家禽、家畜,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吃到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就不会有挨饿的情况了(数:几)。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复
33、讲给百姓听(庠序: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七十岁的时候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贵族们)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区别?王不要怪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都会前来归顺了。阅读选段,完成各题。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
34、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
35、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节选自史记.滑稽列
36、传)11. 对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B. 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C. 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D. 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12.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即为孙叔敖衣冠 请以人君礼葬之 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A. B. C. D.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忧孟言辞职诙谐幽默。
37、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词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B. 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C. 孙叔敖十分看中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D. 优孟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史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答案】11. C 12. C 13. B【解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对文中划横线的部分
38、,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衣以文绣”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以文绣”修饰“衣”,所以应在“衣”之前停顿。该句句意是:给它穿上华美的绣花衣服。这样就排除ABD三项。疏通语意:(他)有一匹喜爱的马,给它穿上华美的绣花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睡在没有帐幔的床上,
39、用蜜饯的枣干来喂它。所以本题选C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所给的六句话,其中为优孟所用的计策,是优孟的迂回之策,是优孟计策的实施。可以排除。所以本题选C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
40、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应该是“商定三日之后再来(决定是否)为相”,“又责怪庄王”是无中生有。所以选B项。【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
41、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优孟原是楚国的老歌舞艺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方式劝诫楚王。楚庄王时,他有一匹喜爱的马,给它穿上华美的绣花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睡在没有帐幔的床上,用蜜饯的枣干来喂它。马因为得肥胖病而死了,庄王派群臣给马办丧事,要用棺槨盛殓,依照大夫那样的礼仪来葬埋死马。左右近臣争论此事,认为不可以这样做。庄王下令说:“有谁再敢以葬马的事来进谏,就处以死刑。”优孟听到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哭的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所喜爱的,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
42、,请用人君的礼仪来埋葬它。”庄王说:“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吗?”于是庄王派人把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此事。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位贤人,待他很好。孙叔敖患病临终前,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死后,你一定很贫困。那时,你就去拜见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过了几年,孙叔敖的儿子果然十分贫困,以卖柴为生。一次路上遇到优孟,就对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临终前,嘱咐我贫困时就去拜见优孟。”优孟说:“你不要到远处去。”于是,他就立即缝制了孙叔敖的衣服帽子穿戴起来,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过了一年多,模仿得活像孙叔敖,连楚庄王左右近臣都分辨不出来。楚庄王设置酒宴,优孟上
43、前为庄王敬酒祝福。庄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又复活了,想要让他做楚相。优孟说:“请允许我回去和妻子商量此事,三日后再来就任楚相。”庄王答应了他。三日后,优孟又来见庄王。庄王问:“你妻子怎么说的?”优孟说:“妻子说千万别做楚相,楚相不值得做。像孙叔敖那样地做楚相,忠正廉结地治理楚国,楚王才得以称霸。如今死了,他的儿子竟无立锥之地,贫困到每天以打柴谋生。如果要像孙叔敖那样做楚相,还不如自杀。”接着唱道:“住在山野耕田辛苦,难以获得食物。出外做官,自身贪赃卑鄙的,积有余财,不顾廉耻。自己死后家室虽然富足,但又恐惧贪赃枉法,干非法之事,犯下大罪,自己被杀,家室也遭诛灭。贪官哪能做呢?想要做个清官,遵纪守
44、法,忠于职守,到死都不敢做非法之事。唉,清官又哪能做呢?像楚相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靠打柴为生。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于是,庄王向优孟表示了歉意,当即召见孙叔敖的儿子,把寝丘堪个四百户之邑封给他,以供祭祀孙叔敖之用。自此之后,十年没有断绝。(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钱塘观潮清施闰章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注】鸱(ch)夷:皮袋.这里借指潮神伍子胥。据吴越春秋等记载,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因劝谏吴王夫差而被疏远、赐死。伍子胥临死时,嘱咐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或者把头割下来悬
45、挂在南城门上,以便看到吴国的灭亡。吴王大怒,下令用鸱夷把他的尸体包裹起来。投入钱塘江。后来伍子胥化为钱塘江潮潮神。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表明作者是在雨中观潮,潮水来时,在迷蒙的雨点和潮水冲击下,海色随潮水展开。潮来时浪涛飞向钱塘江上的观潮台,极写潮水声势之大。B. 颔联“声驱干骑疾,气卷万山来”同时运用了比拟、夸张、视听结合等修辞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潮仿佛驱赶着千军万马,又仿佛将千万座山席卷而来的气势,惊心动魄。C. 前三联写观潮所见之景象,诗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极力描写潮声之大,水势之猛,写实中渗透想象,描摹形象生动,体现了作者
46、非凡的语言驾驭能力。D. “轻舟故溯洄”一个“故”字,写江中弄潮儿故意在潮水上涨时随着潮头起伏腾跃,在水中回旋,写出了弄潮儿的高超本领。“故”与“愁”两字的对举富有生趣。E. “绝岸愁倾覆”中运用一个“愁”字,通过写岸边峭壁被潮水拍打时生怕被冲垮,写出了诗人对潮水冲垮堤岸的担忧之情。15. 诗歌的尾联对表现诗歌的主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E 15. 最后一联,把钱塘江的滔天巨浪及其排山倒海的不凡气势,想象成是伍子胥充满遗恨的冤魂兴起的。借以江潮的怒态象征伍子胥的“遗恨”之大之强。表达了作者对伍子胥充满深深的同情、惋惜与慨叹。深化了诗歌的思想主题。【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
47、:题干是“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视听结合”不是修辞手法。E项,“愁”是拟人手法,通过写岸边峭壁怕被冲垮写出潮水气势。故本题选BE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诗歌的尾联对表现诗歌的主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道题考的是尾联的作用。题干已做提示:尾联对表现诗歌主题的作用。分析尾联的作用时,应首先读懂全诗,抓住诗句中意象概述尾联景物特点,然后从情感抒发角度入手答题。此诗写诗人雨中观潮所见所感。首联,紧扣雨中观潮之特点,以雨为背景,突
48、出“涛飞江上台”,为下文进一步描绘钱塘江潮的磅礴声势作铺垫。颔联,以千万匹骏马飞驰而来比喻钱塘江潮震天动地的涛声,以其仿佛席卷着群山奔腾而来比喻江潮不可抵挡的气势。颈联,将状写潮涌之声势与吟咏弄潮儿的弄潮之气魄结合起来。诗人未具体描写弄潮之场面,而以“愁”与“故”相对照,突出了钱塘江潮惊涛拍岸的气势,更衬托出了弄潮儿迎潮而上、不畏艰险的气魄。尾联,抒发诗人观潮之慨。结合注释,最后一联“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结合注释中的用典分析出钱塘江的怒潮的象征意义,同时从深化主题的角度,表达诗人对伍子胥深切的同情、惋惜与慨叹。【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
49、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六)名句默写(10分)16.荀子劝学师说理解性默写。(1)荀子在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状况的语句:_,_。(2)“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已不足的道理。(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50、:_,_。(4)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5)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的观点是一样的。(6)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_,_。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7)师说中,上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8)中国是一具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9)本文用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
51、_。(10)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答案】 (1). 故木受绳则直 (2). 金就砺则利 (3). 君子生非异也 (4). 善假于物也 (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6).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 锲而不舍 (8). 金石可镂 (9).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10). 师不必贤于弟子 (11).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2).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3). 位卑则足羞 (14). 官盛则近谀 (15). 师者 (16).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7). 小学而大遗 (18). 吾未见其明也 (19). 吾师道也 (20).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
52、生于吾乎【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受”“砺”“利”“生”“善”“博”“参省”“知明”“锲”“镂”“必”“卑”“盛”“近谀”“受”“明”“庸”,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
53、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三、语言运用(18分)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纷纷打电话到环保部门投诉。B. 今年6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在发射10年后实现探测器采样返回。C. 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节目组在武汉的精彩表演,受到了武汉商校学生的热烈欢迎.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D.
54、 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就会更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美好。【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项,动宾搭配不当“排出废气和噪声”。B项,语序不当,应为“中国计划将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C项,句式杂糅,结构混乱,“给予”改为“得到”。故本题选D项。【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
55、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青年作家王十鹏一直认为,文学应该直面时代最主要的真实。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最能直面当代真实的,打工文学肯定是当仁不让。关注自我感受而漠视规则约束,強调个体价值而忽略奉献他人,那种雷锋式的高尚精神在某些人的观念里己经是大音希声了。不滥施刑罚,不以言获罪,即使一人犯法,也不搞朋坐族诛,这才是法制社会应有的基本准则和
56、精神气度。他虽然没读过几年书,却能管中窥豹,从别人的一言一行中揣摩到他们的心理,这种洞察力让人叹服。从层层伪饰中看别人所看不到的真相,这就是柯南道尔笔下所塑造的迷雾重重中洞若观火的神探夏洛克福尔摩斯。中央领导三令五申地强调,官员要率先垂范,坚决杜绝公款浪费,尤其要刹住一些机关年底突击消费的歪风。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合乎语境,使用正确。“大音希声”
57、: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望文生义,排除AC项。“朋坐族诛”:指诛连治罪,残酷镇压。合乎语境,使用正确。“管中窥豹”: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使用对象错误,不能用于“从别人的一言一行中揣摩到他们的心理”。排除D项。“洞若观火”: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合乎语境,使用正确。“三令五申”: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句中的“强调”与之重复,使用错误。故本题选B项。【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要分清
58、成语的感情色彩。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还可以用排除法做成语题。19.填入下列空中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如果善良与邪恶分别是两棵树的话,_。_。_。这就是人们拒绝善良的道理所在。如果仅仅从生长与结果来判断树的价值,那也只是他的价值之一,而不是价值的全部。当人们把眼光投入果实时,善良之树在做什么呢?它,_。_。_。然而善良也有果实,那就是人性的纯粹和人性的辉煌。恶之树茂盛,绿叶如盖,果实鲜艳在地下默默地固沙在清新每人吸入的氧气善良之树生长缓慢,
59、不引人注目,有时没有果实好看的是邪恶之树在没有人烟之处亮出一片风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填入下列空中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段文字讲的是。“这就是人们拒绝善良的道理所在”提示前句是原因,进而反推前应是,按从地下到地上的顺序推出。这样就排除ACD三项。所以本题选B项。【点睛】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
60、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从命题的基本形式看,语句排序题型又可分语境类和非语境类两种。1、非语境类。这类排序题由于没有语境设置,因而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衔接,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了。解答这类题需要经过四步,即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2、语境类。这类排序题由于增设了语境,因此,在排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与整个语境谐调的考查。从命题的形式上看,这类题又可分
61、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设置语境,即提供出具体的上下文;一类是间接设置语境,即按特定的要求调整语序。这两类题从具体操作上又有所不同。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就其连缀的基本技巧分别予以说明。A、直接设置语境类。由于设置了具体语境,这类调整语序的题目在具体完成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与上下文的衔接问题。否则,即使内部排序得当,也会因与上下文衔接不当而功亏一篑。一般来说,解答这类题需按三步进行:(1)内部连缀排序。首先对需要排序的各句进行分析,依照前文对“非语境类”排序的有关方法,对语句进行初步排序。(2)分析整体语境。内部连缀排序,只是对需排序语句的初步层次性整理,是否合理并符合要求,还要看一看上下文的语境,分析整
62、个语段的基本内容、层次顺序、观点倾向等。(3)审察调整确定。在对整体语境把握的基础上,贯通总体思路,理顺语段层次。经过审读分析,可最后确定。B、间接设置语境类。此类题虽然无具体的语境设置,但是有明确的要求限制,因而,排序之前应当首先考虑到这些要求,然后再进行排序。20.下面是某高中团委副书记为初中学校入校参观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中有三处不要之处,请指出并修改。亲爱的各位同学们:欢迎大家参观我校。我是贵校团委副书记,今天由我为大家进行相关解说。我校创办于1906年,前身是由清廷史部尚书李端棻牵头创办的通省公立中学堂。自创办以来,它培养了周逸群、肖序常、陈祖武、谢六等在各领域具有杰出成就的人才。如
63、今,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高中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观山湖畔,它在群山绵延,绿水环绕中孕育灵气,继续为国家输送人才。_。_。_。【答案】 (1). “同学们”改为“同学”, (2). “贵校”改为“本校”, (3). “等”改为“等”【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处前面有“各位”与“们”重复,应该去掉“们”;处“贵校”是对别人学校的尊称,不能用来形容自己的学校;处“等”就有省略的感思,不能再用省略号,所以要把“等”改为“等”。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
64、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_。_。【答案】 (1). 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2). 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简单逻辑推理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因果推理、假设推理、条件推断等错误的运用。在阅读所给语段的时候要注意认真思考上下句的逻辑关系,例如本题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属于条件假设不够充分。考生要注意平时做题的时候多积累常见的逻辑脱离的现象。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
65、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朱敏才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上海退休教师洪照生,无微不至地照顾与洪家没有血缘关系的沈曾静老太太,迄今已经37年。在洪照生及其家人的照料下,没有子女的沈老太太,健康长寿地迎来了百岁寿辰。周万平坚持25年守护烈士陵园,始终牢记当初向组织许下的“为烈士守护”的承诺,不管是在家庭经济困难时期,还是几个子女都成家后,她都坚守承诺,愿意一辈子在烈士陵园守候。上述三个人物中,哪一个人更让你感动?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66、、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一诺千金年逾古稀的朱敏才在山里默默坚守,无私奉献;退休教师洪照生照顾没有血缘关系的空巢老太,带来社会温情;周万平坚守当初向组织许下的“为烈士守护”的承诺,无怨无悔;他们的高尚品和美好心灵深深打动了我。我最为之感动的是一诺千金的周万平。承诺在我们的生活里就像四月湖面的绿藻有一种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但是坚守承诺的又有几许呢?周万平坚守承诺愿意一辈子在烈士陵园守候,她做到了,如今已是她坚守承诺的第25个年头,她还会坚守下去。她的坚守不仅让大众感动,我相信烈士们在九泉之下也会为之感
67、动的。“一诺千金”可以说是周万平的人生标签了,可以做到一诺千金的她,放弃了与她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光,放弃了追求人生梦想的机会,这些举措,你能不为之感动吗?周万平就像傲雪里的一支孤梅,不畏严寒,只为坚守曾经的一句承诺。萨迪曾说:“假如你有高尚的品德,不要为你的身份而感到卑微,蔷薇也在荆棘中成长。”周万平在25年的岁月里不也像蔷薇般在坚守自己的承诺吗?所以坚守承诺是高尚的品德,不要因为自己的卑微而放弃坚守它。除了周万平这种低微的人,明星也有坚守承诺的现象。明星江一燕在固定的时间里会去山里支教,她说:“我答应了小朋友,我一定会坚守诺言的。”她的一诺千金换来了孩子们脸上的灿烂笑容,也为她的心灵增添了
68、温度。江一燕和周万年都是一诺千金的人,用自己的诺言带来更多的正能量,我能不为之感动吗?尘埃落定的作者阿来,他坚守承诺为自己的家乡代言,他永远承认自己是从那卒大山里走出来的,现在,他要走回大山,把大山里的村民带来精彩的大城市,他要为家乡的人发家致富寻找更多的方法,至今他还在坚守承诺。周万平相比于阿来,她更加的平凡,她只是坚守承诺在守护一个烈士陵园,但是她却坚持了25个年头了,这是最令我感动的!法国的一位警官多墨尔用53年的时间,查阅了几十万个文件,走了几十万公里,足迹踏遍四大洲,他最终捕到凶手,他说:“我当初向小女孩的家人承诺一定要找到凶手 的,虽然现在他们已离去人世,但我相信在天堂的他们会知道
69、和安心的。”周万年用25年的时间虽然不及多墨尔的53年来坚守承诺,但她会用一辈子坚持下去的,愿意一辈子在烈士陵园守候是多么的伟大啊!我的感动如泉涌般无法停歇。周万平的一诺千金更让我感动,令我学会一诺千金的人生比浏览世外桃源,享尽天下佳肴更加的有意义!【解析】【详解】写作提示: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要求考生必须比较材料的三个人物后选择之一(作文中必须含有“比较的写法”),说明其最令你“感动”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过程。这道题目符合“立德树人”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导向了公民层面上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外交官朱敏
70、才退休后放弃安逸的生活,到贫困山区支教多年,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可从“用余热温暖人间”,“信念比生命更重要”等方面立意;洪照生37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与其没有血缘关系的老太太,可以“爱心”为话题,以“仁者爱人”,“孝行天下,大爱无疆”,“推己及人”等方面立意;周万平坚守烈士陵同25年,愿意一辈子在烈士陵园守候,可以“诚信”为话题,“坚守承诺,淡泊名利,以诚待人,实心做事”等方面立意。落实到写作之中,解答“哪一件事更让你感动”,给出自己的最终选择当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显然是在写作中“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
71、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