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情境教学赋予数学课堂鲜活的生命力.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55285 上传时间:2025-11-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境教学赋予数学课堂鲜活的生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情境教学赋予数学课堂鲜活的生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情境教学赋予数学课堂鲜活的生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情境教学赋予数学课堂鲜活的生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情境教学赋予数学课堂鲜活的生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情境教学赋予数学课堂鲜活的生命力.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情境教学赋予数学课堂鲜活的生命力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及实施,我们的数学课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学生在充满浓厚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成长,使课堂教学充满鲜活的生命力,是现今教学改革研究的主题,它关系着学生素质培养得到实质性进展的问题。数学课堂,鲜活,生命力我们现实中的数学课堂,旧的课堂模式在相当范围内仍大行其道,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想像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更无新鲜活力可言。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美好的课堂就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是生动鲜活的课堂。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几点关于情境教学赋予数学课鲜活的生命力的认识与体会。一、数学情境创设的必要性构建一个好的教学平台情境的创

2、设显得尤为重要,创设贴近学生、贴近教材、贴近生活的有效情境,对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必不可少。笔者认为,数学情境创设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情境创设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新课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已学习的知识基础上的重新构建的过程。数学情境的创设就成为连接学生已有经验和新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纽带,在确定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教学过程中也就必然需要一种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有效的情境,可见创设情境是必需的。2、情境的创设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数学情境的创设体现了对数学信息的提炼,情境本身就带有本章节知识点,章节与章节之间知识点的

3、关联,也代表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情境产生的复杂性在于教师对情境本身的理解和学生对情境意义的认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共同探索、共同发现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再创造”,通过这种多源地交流达到对教学内容的良好沟通,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思想的碰撞得到了共同的发展和提高。3、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思考空间。一个良好的情境的提出,对于学生来说就像进入了一个巨大的磁场之中,这种“场效应”能够使学生将许多富有创意的想法不断提出,在这种效应的激发下,交流活动不断增加,数学思想和方法时常得以显现。此时教师的地位已经弱化,学生作为主导,教师进行引导,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真正出现。二、数学情境创设的常用方法1

4、、创设故事情境。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创设故事情境,就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需要进行处理,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创设故事情境主要是要展示教师描绘故事情境的能力,如何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调动学生视听觉,使学生尽可能多的进行感官理解和知识构建,尽快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状态。教师创设故事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为基础的,并且要体现故事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合理迁移。2、创造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障碍,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重要原则是激情引趣,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5、3、创设协作情境。学生通过竞争、协作等方式进行学习,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一般情况下,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创设协作学习情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对搜集信息的整合;对学习任务和目标的确定;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教师总结与评价。4、创设模拟实验情境。实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之一。恰当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以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从而建构起当前所学知识的体系。但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并不一定能都得到满足,而创设模拟实验情境可以取代。如上七年级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带骰子等物品,课上进行实验,记录数据;然后通过学生

6、手头的计算器来模拟产生随机数,让学生比较真实实验与模拟实验的结果,从而对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三、数学情境创设的素材来源1、从数学故事中引出情境。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起源,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相似三角形识别一课,可以引用这样一个故事: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旅行到埃及,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一位神殿的司祭长陪同他去参观胡夫金字塔,泰勒斯问司祭长:“你知道金字塔有多高吗?”司祭长告诉他:“不知道。”泰勒斯说:“我可以马上测出金字塔的高度。”说

7、完,泰勒斯随即从白长袍下取出一条结绳,在他的助手帮助下,测得塔高是131米。此时提问:“谁能说出泰勒斯是如何测出塔高的?”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可见,用数学故事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新学内容的强烈关注,使他们带着求知欲、好奇心主动地学习。2、从日常生活中浓缩情境。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现象入手,抽象浓缩出可供选择的情境,让学生易于接受所学的新知识,从而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上同类项一课之前我在电脑上面准备了下面许多图片:洗衣机、苹果、书柜、沙发、电视机、香蕉、空调、西瓜、躺椅、电冰箱、床、草莓等

8、,看似毫不相关,但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进行分类,学生毫不费力的将以上物品按家电类、水果类、家具类一一归类。借此,在表扬学生聪明才智的同时,适时地提出了同类项的概念,学生接受明显比较容易。可见,生活场景的穿插和引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3、从时代变化中提取情境。我们每天都会通过收看电视、读书读杂志、上网来获取有用的知识,从各种纷繁的新闻中我们知道了每天发生的事件甚至整个世界的变化;于是,我们可以通过提取其中获得的相关素材来创设数学情境。如前不久,央行多次提高了存储利率,借此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计算利率变化前后的获利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更多有关存款、储蓄、利息利润等问题的数学模型来;再

9、如,报纸上一再登出某某买彩票中500万的信息,在学习机会大小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致地估算中奖大小的几率,随后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许多不同的事件,让学生对不同事件的可能性大小进行逐一排列,这样学生就能够解决这样一类看似很容易出错的问题了。4、从其他学科中借用情境。新教材越来越强调各门学科之间的整合与联系,数学与物理化学之间本身具有很多的契合点;而对于像语文、美术、音乐也可以进行情境借用,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我曾经做过这样一次尝试:在一次画三视图的公开课上,我采用了对庐山的同一山峰不同角度拍摄风景图片配合音乐,并引用了苏轼的题西林壁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0、。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了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的不同效果,各学科的同时渗透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

11、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的数学情境,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教师风采,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必不可少的关键作用。教师通过有效的数学情境创设,不仅展现了数学世界的丰富多彩,更赋予数学课鲜活的生命力。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