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考数学大一轮全程基础复习检测卷(通用):第8章 立体几何初步 第6课时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47885 上传时间:2025-1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数学大一轮全程基础复习检测卷(通用):第8章 立体几何初步 第6课时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数学大一轮全程基础复习检测卷(通用):第8章 立体几何初步 第6课时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数学大一轮全程基础复习检测卷(通用):第8章 立体几何初步 第6课时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数学大一轮全程基础复习检测卷(通用):第8章 立体几何初步 第6课时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数学大一轮全程基础复习检测卷(通用):第8章 立体几何初步 第6课时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数学大一轮全程基础复习检测卷(通用):第8章 立体几何初步 第6课时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数学大一轮全程基础复习检测卷(通用):第8章 立体几何初步 第6课时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数学大一轮全程基础复习检测卷(通用):第8章 立体几何初步 第6课时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6课时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一、 填空题1. 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点M,N分别为OA,BC的中点,且a,b,c,用a,b,c表示,则_答案:(bca)解析:(bc)a(bca)2. 若直线l,且l的方向向量为(m,2,4),平面的法向量为,则m为_答案:1解析: (m,2,4), m1.3. 若向量a(1,2),b(2,1,2),且a与b的夹角的余弦值为,则_答案:2或解析:由cosa,b,解得2或.4. 已知点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若(2,1,4),(4,2,0),(1,2,1),则给出下列结论: APAB; APAD; 是平面ABCD的一个法向量; .其中正确的是_

2、(填序号)答案:解析:2(1)(1)2(4)(1)2240,则,即APAB;(1)42200,则,即APAD.又ABADA, AP平面ABCD,故是平面ABCD的一个法向量由于(2,3,4),(1,2,1), , 与不平行5. 已知正四棱柱ABCD A1B1C1D1中,AA12AB,则CD与平面BDC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答案:解析: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AA12AB2,则D(0,0,0),C(0,1,0),B(1,1,0),C1(0,1,2),则(0,1,0),(1,1,0),(0,1,2)设平面BDC1的法向量为n(x,y,z),则n,n,所以有令y2,得平面BDC1的

3、一个法向量为n(2,2,1)设CD与平面BDC1所成的角为,则sin |cosn,|.6. 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B4,AD3,AA15,BAD90,BAA1DAA160,则对角线AC1的长度等于_答案:解析:2()222222216925243cos 90245cos 60235cos 6050201585,即 |.7. 如图,在直三棱柱A1B1C1 ABC中,ABAC,ABAC2,A1A4,点D是B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1B与C1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答案:解析:以A为坐标原点,以AB,AC,AA1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A(0,0

4、,0),B(2,0,0),C(0,2,0),D(1,1,0),A1(0,0,4) ,C1(0,2,4),所以(2,0,4),(1,1,4)因为cos,所以异面直线A1B与C1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8. 已知O点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向量(1,2,3),(2,1,2),(1,1,2),且点Q在直线OP上运动当取得最小值时, 的坐标是_答案:解析: 点Q在直线OP上, 设点Q(,2),则(1,2,32),(2,1,22),(1)(2)(2)(1)(32)(22)6216106.当时,取得最小值,此时.9.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为BB1的中点,则平面A1ED与平面ABCD所成的

5、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_答案:解析:如图,以A点为坐标原点,AB,AD,AA1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棱长为1,则A1(0,0,1),E,D(0,1,0),所以(0,1,1),.设平面A1ED的一个法向量为n1(1,y,z),则所以所以n1(1,2,2)因为平面ABCD的一个法向量为n2(0,0,1),所以cos n1,n2,即平面A1ED与平面ABCD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二、 解答题10. 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为棱C1D1的中点,Q为棱BB1上的点,且BQBB1(0)(1) 若,求AP与AQ所成角的余弦值;(2) 若直线AA1与平

6、面APQ所成的角为45,求实数的值解:以A点为坐标原点,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1) 因为(1,2,2),(2,0,1),所以cos,.所以AP与AQ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 由题意可知,(0,0,2),(2,0,2)设平面APQ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则即令z2,则x2,y2.所以n(2,2,2)因为直线AA1与平面APQ所成角为45,所以|cosn,|,化简得5240.又0,所以.11. 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A1平面ABCD,且ABAD2,AA1,BAD120.(1) 求异面直线A1B与AC1所成角的余弦值;(2) 求二面角B

7、A1DA的正弦值解:在平面ABCD内,过点A作AEAD,交BC于点E.因为AA1平面ABCD,所以AA1AE,AA1AD.如图,以A点为原点,为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因为ABAD2,AA1,BAD120,所以A(0,0,0),B(,1,0),D(0,2,0),E(,0,0),A1(0,0,),C1(,1,)(1) (,1,),(,1,),则cos,因此异面直线A1B与A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 平面A1DA的一个法向量为(,0,0)设m(x,y,z)为平面BA1D的法向量,又(,1,),(,3,0),则即不妨取x3,则y,z2,所以m(3,2)为平面BA1D的一个法向量,所

8、以cos,m.设二面角BA1DA的大小为,则|cos |.因为0,所以sin .所以二面角BA1DA的正弦值为.12.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ADBC,BADCBA90,PAABBC1,AD2,点E,F,G分别为BC,PD,PC的中点以A点为坐标原点,AB,AD,A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1) 求异面直线EF与DG所成角的余弦值(2) 若M为EF上一点,N为DG上一点,是否存在MN,使得MN平面PBC ?若存在,求出点M,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 由题意得A(0,0,0),B(1,0,0),C(1,

9、1,0),D(0,2,0),P(0,0,1) 点E,F,G分别为BC,PD,PC的中点, E,F,G, ,.设EF与DG所成角为,则cos . EF与DG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 存在设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 (0,1,0),(1,0,1), 取x1,得n(1,0,1)M为EF上一点,N为DG上一点,若存在MN,使得MN平面PBC,则n.设M(x1,y1,z1),N(x2,y2,z2),则, 点M,N分别是线段EF与DG上的点, ,t. ,(x2,y22,z2), 且,把代入,得解得 M,N.13.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底面ABC,BAC90.点D,E,N分别为棱P

10、A,PC,BC的中点,点M是线段AD的中点,PAAC4,AB2.(1) 求证:MN平面BDE;(2) 求二面角CEM N的正弦值;(3) 已知点H在棱PA上,且直线NH与直线B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求线段AH的长(1) 证明:如图,以A点为坐标原点,分别以,方向为x轴、y轴、z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可得A(0,0,0),B(2,0,0),C(0,4,0),P(0,0,4),D(0,0,2),E(0,2,2),M(0,0,1),N(1,2,0)(0,2,0),(2,0,2)设n(x,y,z)为平面BDE的一个法向量,则即不妨取z1,可得n(1,0,1)又(1,2,1),可得n0.因为MN平面BDE,所以MN平面BDE.(2) 解:由题可知n1(1,0,0)为平面CEM的一个法向量设n2(x2,y2,z2)为平面EMN的一个法向量,则因为(0,2,1),(1,2,1),所以取y21,可得n2(4,1,2)因此cosn1,n2,所以sinn1,n2,所以二面角CEMN的正弦值为.(3) 解:依题意,设AHh(0h4),则H(0,0,h),(1,2,h),(2,2,2)由已知,得|cos,|,整理得10h221h80,解得h或h,所以线段AH的长为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