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导学案内容充实,中心明确一、知识解读“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议论文中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实,论证充分;说明文中的说明属性清楚,资料充分。“中心明确”,指的是文章的中心鲜明,并且贯串文章始终。文章的中心随着文体的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同。在记叙文中,它是主题思想;在说明文中,它是说明的意图;在议论文中,它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二、技巧点拨如何才能做到“内容充实,中心明确”呢?1文章有且只有一个中心。动笔前要明确中心思想,下笔后中心思想要贯串全文。即使话题作文也不能超出中心思想限定的范围。(1)精心选材。写作时必须选择能表达文章中心的材料。搜集的材料要经过筛选。(
2、2)安排好线索,一线串珠。线索是连缀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文章的线索有以下几种:以景、物为线索,以人、事为线索,以思想感情为线索。(3)点明意旨,画龙点睛。在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两句话深刻揭示文章的主旨,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使中心明确的技巧就叫“点明意旨法”。对于议论文来说,首先必须提出中心论点,就是“点明意旨”;而记叙文一般来说讲究含蓄,“意旨”不必直接点出。但考场作文应该点明意旨,便于阅卷老师准确评价。2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1)做有心人,储备素材库。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整合生活素材,或在原素材基础上,借假设、推理生成新素材,也可以充实素材库。(2)感受生活,悟出真谛。要学会感受生活
3、,就要积极投入生活,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要学会感受生活,就要独立思考,不能一味靠别人的话来“包装”自己的文章。对生活的“感受”,是不能向别人“借贷”的。要学会感受,还要提高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要善于由此及彼,由古及今,推己及人进行联想和想象,要善于凭借熟悉的形象来创造新的形象。(3)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要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这样才能在不少于800字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内容充实的好文章。如果要使高考作文材料充实、丰富、新颖,就要重视材料的储备。储备材料的基本方法有:1积累活源 (1)活源之一:生活
4、、社会。有意识地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多留心社会热点,尤其是涉及道德评价的新闻报道,比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要重视写作的现实意义,文章要“合为时而著”,有现实针对性。(2)活源之二:自我、内心。写作应该重视“我”的内心感受和人生体验,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感悟,用自己的笔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3)活源之三:课本、读本。课本、读本是一个近在手边,极为熟悉,资源丰富却极易被忽视的材料库。而且,课本、读本的文章已经经过编书者的严格挑选,更具有说服力。(4)活源之四:课外阅读。平时要注意广泛阅读。博闻可以开阔视野,使人不致流于偏颇孤陋;博闻可以增长见识,使人不
5、致流于浅薄狭隘。(5)活源之五:积累材料。在平常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积累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只有掌握了这些材料,在写作中才能运用自如。(6)活源之六:分类、翻新。对分类积累的材料,要经常品读、思考,在把握材料的立意方向后,尝试对一则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解读,对几则同类或不同类的材料进行组合解读,看看能否翻出新意,这样一则材料可变为多则材料。2灵活使用有了丰富的材料,还要会用,用得精到,用得巧妙,用得令人拍案叫绝。怎样才能用得精到,用得巧妙?就在这一个“活用”的“活”字上。所谓“活”,就是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具体如下:(1)精围绕中心,选材典型。文章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而材料是为中心服务
6、的,材料便是文章的“血肉”。选择什么材料来围绕话题突出文章的中心,这是关系文章优劣的关键,所以考生要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鉴别,选择那些既能紧密联系话题,又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舍弃那些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剪裁材料,突出中心。一是剪掉繁枝,严格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取舍材料,避免材料繁杂,“淹没”主题。二是剪掉“败叶枯枝”,把材料中的空话、大话、假话全删掉,不必要的段落也要删掉。(2)小以小见大。选取生活中的寻常却鲜活的小事,表达人生感悟,阐发其时代意义,能化凡为奇,令读者拍案叫绝,引起读者的共鸣。描摹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3)真第一,作者要对生活、
7、对大自然充满热情,调动多种感官功能,观察外物时注意体验,深入感受时展开联想和想象,充分激发自己的情感;第二,抒发情感时既要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又要对情感进行提炼,赋予原生态的情感以更强的表现力。对文中的情节,尤其是细节,不要夸大,要合情合理。如果是引述的材料,要符合历史事实;如果是编述的故事,要有生活依据,要反映现实生活。爱在木屑里馨软的微风拂面,阳光照着满院,泥土和木屑的味道让我的心灵感到温馨。我是乡下孩子,泥土的芬芳是我的最爱;木屑的清新扑鼻是我的希望,我的期盼。 因为,这些都是爸爸的味道。回家的感觉真好。忘不了第一次离开我钟爱的木屑气息,空荡的宿舍里充满了惆怅。那时我终日盼星星,盼月亮
8、,最终盼到高中生活后第一个周末回家的日子。“妮儿,这次可瘦了。”回到家我一下子扑到妈妈为我精心准备的饭菜前狼吞虎咽着,对于妈妈的关爱只是微微地点一点头,只想让自己的胃口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样渐渐地增大。“不把这些好东西吃光,我决不罢休。”我一个劲儿地在暗示自己。妈妈又端来一份热腾腾的饭菜。嗨,真香!“在学校里想家了吧?你爸也想你呢。”“嘿嘿妈,你没想我?”妈笑了。 “妈,我爸什么时候回来?”“还得等一阵子。你爸前几天想去看你,还要我早早买好了苹果、香蕉啥的,就是上个大集。”“哦。那咋没去呢?我同学的爸妈有的去了好几趟呢。”我有点失落。“你爸想你啦!可是”妈妈的话还没有说完,爸爸回来了。我兴奋地
9、冲上前去,依旧是那股熟悉的清新的木屑味道。“爸”我兴奋地喊着,一边帮爸爸拍打身上的木屑。“爸,该洗头了。”此时我才发现,原来爸爸的头上不但沾满了薄薄的一层木屑,还在木屑掩盖下增添了许多白发。“呀爸有白头发了?”我惊异地喊道。“才知道呀?其实早就长了。人过了40岁,哪有不长白头发的?嘿嘿,别大惊小怪的。”爸爸笑着对我说。可是我感觉到,爸爸不仅仅是头上增添了白发,个头也比以前显得矮了,人也瘦了。饭桌上飘逸着妈妈对这个家庭浓浓的爱的味道,虽然我已经吃过了,但还是很兴奋地陪着爸爸妈妈一起吃饭。“爸,妈说你想去看我,怎么没去?”爸爸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在你们学校门口转了一阵,没看见你出来,我就回来了。
10、”“你们的工地不是离我们学校很近吗?以后我去找你。”“别去,那里很危险,也很脏很乱。”“那你到学校里来看我。”“你爸不是不想去,可是他觉得自己浑身都是土,还有木屑,怕让同学们看见,让你感觉不好意思。”妈妈在给爸爸寻找借口。其实我知道,这也许是爸爸不到学校去的真正理由。我突然感到鼻子一酸,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我刻意地端起碗,它们还是落了下来。我感到从未有过的酸楚,因为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可是他们“爸,以后你就常去吧。我不感到丢人。我们同学大都是农村去的,他们的爸妈也大都是农村人,他们不会笑话我的。再说,我从小就在土里泥里玩儿,我不嫌弃你。你有时间去吧。我会领着你看看我们的学校,看看我们的教室。
11、我们老师也常说,做人首先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如果我们老师看到我领着你到处看看,说不定还会表扬我呢。”“好,好!爸爸到时候一定去,一定去!”我发现,爸爸笑得非常开心。爸,说实话,我喜欢你满身的泥土味儿和木屑味儿。因为,正是这些味道才使我慢慢长大,才使我能够走进高中学校读书求学,才使我明白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我怎么会嫌弃这些味道呢?我有什么理由嫌弃这些味道呢? 我爱爸爸身上的木屑味儿!永远! 标题新颖,有韵味。 起笔描绘景物,引出“木屑”的味道,为下文张本。 交代喜爱木屑味道的原因。 简要的过渡,进入正题。 故事的发生周末回家。 回到家,体味到温馨的亲情。 通过简要的人物对话,进一步叙写亲情的温馨
12、,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并为下文集中写爸爸埋下伏笔。 主要人物出场,反复描述爸爸身上的木屑和木屑味,照应文题。“我”的几句简单语言,表达了女儿对爸爸的无限深情,再展温馨亲情。 爸爸的话包含着对女儿的安慰。对父亲外貌的观察又体现着女儿对爸爸的关心。 饭桌上的对话,主要表现了爸爸丰富的内心世界,凸显了爸爸对女儿的无限关爱。 充分展示了“我”的心理活动。借动作细节展示心理应该算是刻画人物心理的高妙技法。 女儿的话是真诚的理解,也是殷切的期盼。其中也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正确导向和价值取向。 真诚的告白,是说给爸爸的,也是说给自己的。富有做人道理的告白,值得大家思考。在结构上,本段也巧妙地照应了开头。总评俗话说,语言是人物思想的外壳,一个人的思想倾向、价值观念、情感意识、文化修养等都会决定着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本文在刻画人物方面运用的主要手段就是人物对话,通过“我”与母亲的对话,与父亲的对话,表现了文章三个人物极具个性特征的思想与情感,使得文章具有很浓郁的生活气息。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实战练笔题目: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