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三)》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40164 上传时间:2025-1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三)》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三)》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三)》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三)》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三)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本节课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在本节课的开始以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境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究新知过程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归纳方法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这里关注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感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同时也关注了学生解题策略的自主选择,更关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地思考去获得规律的过程中,着眼点不能只在规律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发现”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式,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其间渗透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长方形纸条长方形纸教学过程第1课时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阅读。同学们接触过许多经典作品,它们不仅教会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还蕴涵着许多的数学知识,我国古代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师:“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什么意思?学生尝试说一说这

3、段话的意思。2提出问题。每天截一半,这里的一半是指什么?用分数怎样表示一半?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庄子说的这段话的意思吗?3交代学习目标: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设计意图:以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境引入,通过理解庄子的话的意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探究分数乘分数的意义。(1)解决问题:学生独立探究例题,汇报对题意的理解。(一张长方形纸条,先剪去它的,再剪去剩余部分的。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如果再一次剪去剩余部分的,那么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2)实践操作。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条,按照例题所示,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讨论下列

4、问题并汇报:一张长方形纸条剪去,还剩多少?应该怎样列式?(把长方形纸条平均分成2份,剪去其中的1份,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即1)教师课件演示:第一次,如下图:再剪去剩余部分的,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应该怎样列式?将第一次剪完剩余的部分(即这张纸条的)再平均分成2份,剪去其中的1份,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的,即第二次,如下图: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

5、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

6、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第三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又该如何计算?再将第二次剪完剩余的部分(即这张纸条的)平均分成2份,剪去其中的1份,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的,即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