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礼记二则11223344CB新知积累基础练提示:点击进入讲评。5566(1)最好的道理(2)同“敩”,教导(3)同“举”(4)培养(5)以为亲(6)子女(7)职分,职守(1)味美 意义(2)困惑 疲乏想睡(3)教与学 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4)女子出嫁 返回(5)害人 偷东西的人(1)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2)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3)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4)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5)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偷盗私取、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
2、兴起。(1)弗食 不知其旨也 温故而知新(2)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7788991010语言建构能力练提示:点击进入讲评。11111717综合实践素养练12121313141415151616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兑命(yu)学学半(xio)B选贤与能(j)讲信修睦(m)C矜、寡(gun)男有分(fn)D教学相长(zhng)嘉肴(yo)C【点拨】男有分(f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虽有至道_(2)学学半_(3)选贤与能_(4)讲信修睦_(5)不独亲其亲_(6)不独子其
3、子_(7)男有分_最好的道理同“敩”,教导同“举”培养以为亲子女职分,职守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1)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_;今义:_。味美意义(2)教然后知困古义:_;今义:_。困惑疲乏想睡(3)教学相长也古义:_;今义:_。教与学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4)男有分,女有归古义:_;今义:_。女子出嫁返回(5)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_;今义:_。害人偷东西的人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故曰:教学相长也。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4、子。(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偷盗私取、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5.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虽有嘉肴引用兑命中的话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文章的中心论点。B虽有嘉肴先以“嘉肴”和“至道”对比,突出学习的重要性。C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理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D“大同”社会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B6.填空。(1)【中考云南昆明】礼记中说:“虽有嘉肴,_,_。”中国古代诗歌的盛宴,唯有用心学习、
5、潜心吟咏才能品尝到其中的珍馐至味。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初中学过的诗词,在温习中将知识融会贯通,获得新体会、新发现,正如论语中所说的“_,可以为师矣”。弗食 不知其旨也温故而知新(2)大道之行也中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3)大道之行也中体现“大同”社会人们反对浪费行为,却不是为了占为己有;在共同劳动中竭尽全力地工作,却不为自己谋私利的一句话是:_。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一)阅读虽有嘉肴全文,回答问题。7“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了什么问题?一、课文研读强调
6、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8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的。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接着从学与教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纳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9学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示例: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欠缺,只有把知识教给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二)阅读大道之行也全文,回答问题。10本文最后说“是谓大同”,那么从文中看,“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解释。“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
7、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防止争斗。1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树公心,去私心,货尽其用,人尽其力。12.虽然“大同”社会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但其对后世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请你说说这种“大同”社会的理想的积极意义。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之分、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这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崇高目标,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
8、家一直以来所向往的目标。可以说“大同”社会的理想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讲信修睦_(2)盗窃乱贼而不作_(3)敝之而无憾_(4)少者怀之_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2页第13-16题。培养兴起破旧关怀,照顾二、对比阅读(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使老年人安度晚年,使朋友们信任我,使年少的人得到关怀。15.【甲】文描述了儒家_的社会理想;【乙】文中孔子说出了他_的崇高理想。大同仁爱无私16.儒家经典在表述思想时是讲究修辞的。上述两文都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
9、指出并各举一例。排比。如: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由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17.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_;“(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的“仁”义则引申为_。人人相亲相爱仁爱(2)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的思想内涵。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燮墨竹图题诗)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示例:爱亲人;爱民众;爱万物。(或:亲亲;仁民;爱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