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二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3202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二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二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二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二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二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3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二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3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二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3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二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3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二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3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二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3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二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张再林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体贴”,这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恕者,如心之谓,人己之心一如也。”故“恕”即将心比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然而,在这里,我却宁愿使用“体贴”这个词。在我看来,我与他人的真正交流与沟通,与其说是一种“心思”的运用,不如说是一种“身体”的践履;与其说是一种人心

2、思的“移情”,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命的“互动”。我们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医生给人看病,不是辅以诸如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看的对象”,而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调动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器官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说明了为什么医生自身的“麻木不仁”成为医家之大忌,说明了中医为什么可以运用气功进行生命互植的“介入疗法”,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形成为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医患关系是

3、如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礼”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是今人所理解一种专制社会中旨在强化一种统治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中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它同样是古人的“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故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体现了年少者对年老者的体贴,“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则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体贴。在这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身体的一个姿态,脸部的一个表情,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的东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感又沉默无声的动作语言,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并

4、使社会借以形成为一个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古人不仅用“体贴”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而且从“天人合一”之道出发,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因此,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把握,不是像西人那样,把其看作是异己于人的“自在之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而是把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故在古人的心目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

5、且有喜怒哀乐,有生老病死,乃至人有两性,自然有阴阳,人有四体,自然有四时,人有五伦,自然有五行,乃至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被视为所谓的“天的震怒”,所谓的“天象示儆”,乃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的生命的每一次感动,都会同体感通地在自然现象中引起微妙的连锁反应。因此,“体贴”是洞开中国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舍此我们就不能理解中国的“人我不二”的伦理观、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乃至中国的“神美同义”的宗教观。舍此我们也就不能理解古人的“无之不体”的人生境界和追求。乃至于可以用“手足”喻兄弟,用“腹心”喻朋友,用“同胞”喻众生,用“父母”喻天地,乃至其使无论我们人类还是整个宇宙都成为我

6、自身生命机体的生动的隐喻和象征。当然,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并不意味着我们否认孔子的“恕”、孟子的“恻隐”、王阳明的“良知”这些概念同等的重要性。它仅仅是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一切其他概念将失去了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并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因为真正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近取诸身”、“反求诸身”的文化,一旦舍弃了这种“身体”,中国文化中的任何东西都无从谈起,因为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 (选自民办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有删节)1.下列选项与文中“体贴”的概

7、念不一致的一项的是 A中医的“望、闻、问、切”。 B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 C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D用“手足”喻兄弟,用“父母”喻天地。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是指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 B“礼”也可以视为生命共同体中一种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是中国古人 “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 C因为中国的医患双方构成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所以,中医疗法能在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 D中国古人把“体贴”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

8、中,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以来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就会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B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人我不二”“天人合一”等概念将失去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泥潭。 C中国文化的特质更多强调的不是认知,而是身体践履,是一种生命体验。因此也可以说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 D要想走进中国文化的大门,真正明白

9、中国文化的内涵,就必须领会中国文化中的“身体语言”的内涵。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八年,周顷王崩,公卿争权,故不赴。晋使赵盾以车八百乘平周乱而立匡王。是年,楚庄王初即位。十二年,齐人弑其君懿公。十四年,灵公壮,侈,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灵公怒,杀宰夫,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赵盾、随会前数谏,不听。已又见死人手,二人前谏。随会先谏,不听。灵公患之,使鉏麑刺赵盾。盾闺门开,居处节,鉏麑退,叹曰:“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初,盾常田首山,见桑下有饿人。饿人,示眯明也。盾与之食,食其半。问其故,曰

10、:“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盾义之,益与之饭肉。已而为晋宰夫,赵盾弗复知也。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公宰示眯明知之,恐盾醉不能起,而进曰:“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欲以去赵盾,令先,毋及难。盾既去,灵公伏士未会,先纵齧狗名敖。明为盾搏杀狗。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已而灵公纵伏士出逐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盾问其故,曰:“我桑下饿人也。”问其名,弗告。明亦因亡去。盾遂奔,未出晋境。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挑园而迎赵盾。赵盾素贵,得民和。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易。盾复位。晋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视于朝。盾曰:

11、“弑者赵穿,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孔子闻之,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出疆乃免。”赵盾使赵穿迎襄公弟黑臀于周而立之,是为成公。成公者,文公少子,其母周女也。壬申,朝于武宫。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宰夫胹熊蹯不熟 胹:烧煮 B初,盾常田首山 田:耕种C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 觞:进酒D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恶:罪名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盾忠贵得民的一组是(3分)使鉏麑刺赵盾 盾义之,益与之饭肉晋灵公饮赵盾酒 盾遂奔,未出晋境 得民和盾复位 使赵穿迎襄公弟黑臀于周而立之A

12、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顷王死后,周王室和诸候国都不安定。王室内公卿争位,诸候国内国君与臣下不协,赵盾为周王室及晋国都尽了力。B晋灵公生活奢侈,对臣下百姓暴虐厚敛,不听忠言,残害忠良。导致臣民都不依附他,最后被将军赵穿袭杀而死。C赵盾有慈悯心肠。看到桑下有人挨饿,就送他饭吃;得知其孝,还增加饭肉。后来难中得此人相救并一同逃走。D孔子认为赵盾仍然是一位良好的大夫。后来赵盾让其弟赵穿从周王室迎回了黑臀,并拥立他当了国君,这就是晋成公。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鉏麑退,叹曰:“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2)太史

13、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89题。南乡子送述古注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注】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好友陈襄(字述古)调任南都(今河南商丘),苏轼将他送至临平(今余杭)。8.请简要分析末句“秋雨晴时泪不晴”所运用的表现手法。(5分)答:。9.请简要分析作者在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这一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

14、吾师道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2)转朱阁,照无眠。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3),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讲 坛杨文学百家讲坛马教授的造访如同平静的水潭被搅了一竿子,齐教授的心就无法平静了。在齐教授面前,马教授永远是以弟子的姿态出现的,原因很简单,马教授的毕业论文就是齐教授修改的。齐教授看上了他的聪敏,才以导师的身份帮助他留校的。后来马教授借助百家讲坛一跃成了这座城市的大腕,一向连个饭局都没有的马教授如今的出场

15、费都到了五位数了,昔日的自行车也换成了奥迪。一向躲在书房里研究古典文学的齐教授不知道他的学生居然成了大腕。一日,登门的马教授说,老师,咱们一肚子的学问仅著书立说、教授子弟是无法转化成财富的,尤其是供我们自己支配的财富。我们也是人,也要给子女买房买车,也要生活得有头有脸。老师,听学生一劝,应了电视台吧,就凭您的学识和资历,百讲下来,您就名盖全城了,到那时还清房贷小菜一碟儿。齐教授之所以应承下来,一是受不了全家人的“规劝”,二是忍受不了一月四千元的房贷,三是内心深处萌生了出名的欲望。根据双方谈判,电视台一讲预付三千元,如果收视率达到XX百分点,就按五千一讲,如果达到XX百分点,可按一万元支付。初定

16、讲三月,全家人一看合同,兴奋得如同充了电的灯泡,唰地一下,眼睛全亮了 一百万啊。作为条件,齐教授必须先写出十讲的讲稿,以备电视台审阅。齐教授躲进书房,专心写他的讲稿了。全家团结一心,小心地侍候着他,一向被妻子吆来喊去的齐教授一下子成了“家宝”。妻子亲自去超市选择食品亲手制作,侍候得齐教授老是觉得对不住她,于是只有加班加点了。就这样,半月后,齐教授将写好的文本发给电视台。几天后,电视台专车接走了齐教授。齐妻知道大事告成,喊上马妻去商场给即将上电视的齐教授选服饰。在这一点上马妻是有经验的。当齐妻带着精心选购的两套高档服装回到教授花园时,电视台的小车也到了。齐教授下车后已经站不稳了,他摇摇晃晃,醉眼

17、。马教授看到齐妻,长舒一口气,说:齐老师高兴,喝高了。齐教授语无伦次地说,谁高兴?谁高兴了?啊?马教授和齐妻陪着笑脸,哄着齐教授上楼。齐妻煮好酸梅汤时,齐教授已经躺在宽大的沙发上鼾声如雷。齐教授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下午,也就是说他这一醉就是二十四小时。醒来的齐教授变得少言寡语。他一头扎进书房,任凭齐妻如何询问,他总是闭口不谈。这个城市的晚报却不断地报道,卫视要开播著名的学者、史学专家大明宫秘史的讲坛。齐妻想,齐教授是在专心写讲稿了,因此侍候得更加细致周到了。齐妻似乎看到一身名牌的男人站在讲坛上,口若悬河,她则跟儿子媳妇坐在电视前得意地数着票子。两月后的一个周末,经过一番舆论的宣传轰炸,卫视郑重

18、开播大明宫秘史,马教授一身名牌站在讲坛上,他面带微笑,口若悬河齐妻的头一下子膨胀了数倍。齐妻站起来喘了几口,几步就过了地毯,只见她一脚踹开门,将精心选购的服饰砸给伏案写大明宫历史面目还原论文的齐教授。齐教授被砸回现实。齐妻一脸怒气地质问:为什么,这是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齐教授慢慢地抬起头,摘下眼镜,用手轻揉着被压扁的鼻梁说,因为我是教书的,不是说书的。(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从马教授的行为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丧失了学者良知,一心追逐金钱利益的,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堕落了的知识分子。这一形象具有鲜明的典型性。B小说将两位教授对比着写,既增加了故事情节的丰

19、富性,又深化了主题,留给读者鲜明的印象,引导读者更加深入的思考。C齐教授喝得酩酊大醉,一方面是由于他极少涉足社交场合,一方面是因为他内心的矛盾痛苦,当然还可能有马教授诡言劝说的因素。D齐教授放弃了登上讲坛的机会,是由于他没有头脑,更主要的是他自知没有电视讲学的经验,担心砸了锅,丢了身份。E在故事的最后齐教授说道,我是教书的,不是说书的。从中可见他对教书和说书的本质区别有深刻的理解。(2) )齐教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请结合全文概括齐教授这一人物形象,并作简要分析。(6分)(3) 文中划线句是对齐妻的语言描写,这句话中有哪几层含义,齐妻态度如何?(6分)(4) 对于学术商业化,人们持有

20、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学者负有保持学术纯净的责任;也有人认为学者以专业能力获取报酬无可厚非;还有人认为政府应以高薪养护学者的清正。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许国璋先生季羡林我同国璋,不能算是最老的朋友。但是,屈指算来,我们相识也已有将近半个世纪了。在解放初期我们常常在各种各样的会上相遇。我们不是一个行当,他是搞英语的,我搞的则是印度和中亚古代语言。但因为同属于外字号,所以就有了相会的机会。我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以后在清华,虽云专修德语,实际上所有的课程都用英语来进行,因此我对英语也不敢说是外行,又因

21、此对国璋的英语造诣也具有能了解的资格。英语界的同行们对他的英语造诣之高,无不钦佩。但是,他在这一方面绝无骄矜之气。他待人接物,一片淳真,朴实,诚恳,谦逊,但也并不故作谦逊状,说话实事求是,决不忸怩作态。因此,他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毕生难忘的印象。“四人帮”垮台后,我同国璋先生,以及南南北北的同行们,在暌离了十多年以后,又经常聚在一起开会。认真、细致地讨论一些学术问题。此时,我们真正是心情愉快,仿佛拨云雾而见青天。我同国璋每次见面,会心一笑,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最难忘的是当我受命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卷”主编时的情景。这样一部能够而且必须代表有几千年研究语言学传统的世界大国语言学研究水

22、平的巨著,编纂责任竟落到了我的肩上,我真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我考虑再三,外国语言部分必须请国璋先生出马负责。中国研究外国语言的学者不是太多,而造诣精深,中西兼通又能随时吸收当代语言新理论的学者就更少。在这样考虑之下,我就约了李鸿简同志,来到国璋先生的家中,恳切陈词,请他负起这个重任。他二话没说,立即答应了下来。我刚才受的寒风冷气之苦和心里面忐忑不安的心情,为之一扫。我无意中瞥见了他室中摆的那一盆高大的刺儿梅,灵犀一点,觉得它也为我高兴,似向我招手祝贺。从那以后,我们的来往就多了起来。他在自己的小花园里种了荷兰豆,几次采摘一些最肥嫩的,亲自送到我家里来。请我在他住宅附近的一个餐厅里吃饭,有一次

23、居然吃的是涮锅子。他也到我家来过几次,我们推心置腹,无话不谈。我们谈论彼此学校的情况,谈论当前中国文坛、特别是外国语言文学界的新情况和新动向,谈论当前的社会风气。谈论最多的是青年的出国热。我们俩都在外国呆过多年,决不是什么土包子,但是我们都不赞成久出不归,甚至置国格与人格于不顾,厚颜无耻地赖在那个蔑视自己甚至污辱自己的国家里不走。我们当年在外国留学时,从来也没有久居不归的念头。国璋特别讲到,一个黄脸皮的中国人,那几个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除外,在民族歧视风气浓烈的美国,除了在唐人街鬼混或者同中国人来往外,美国社会是很难打进去的。有一些中国人可以毕生不说英文,依然能过日子。神话传说中说道人成道,鸡犬

24、升天,那一些中国人把一块中国原封不动地搬过了汪洋浩瀚的太平洋,带着鸡犬,过同在中国完全一样的日子,笑骂由他笑骂,好饭我自吃之,这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最让我忆念难忘的是在我八十岁诞辰庆祝会上,我同国璋兄的会面。国璋兄带着一个大花篮来了。我们一见面,仿佛有什么暗中的力量在支配着我们,不禁同时伸出了双臂,拥抱在一起。大家都知道,这种方式在当时的中国还是比较陌生的。可我们为什么竟同时伸出了双臂呢?中国古人说:“诚于中,形于外。”在我们两人的心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早已埋下了超乎寻常的感情,一种“贵相知心”的感情。在当时那一种场合下,自然而然地爆发了出来,我们只能互相拥抱了。我因此悟到:交友之道,盖亦难矣。

25、其中有机遇,有偶合,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往往有人相交数十年,甚至天天对坐办公,但是感情总是如油投水,决不会融洽。天天“今天天气,哈,哈,哈!”天天像英国人所说的那样像一对豪猪,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天天在演“三岔口”,倒成不了真正的朋友。反观我同国璋兄的关系,情况却完全不同。我们并不在一个学校工作,见面的次数相对说来并不是太多。我们好像真是一见如故,一见倾心,没有费多少周折。我们也都并没有清晰地意识到,我们终于成了朋友,成了知己的朋友。难道真如佛家所说的那样人与人之间有缘分吗?国璋的逝世对我的心灵是多么大的打击。我们俩都是唯物主义者,不信有什么来生,有什

26、么天堂。在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我们居然能够相逢,而且成了朋友,这难道不能算是最高的幸福吗?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我”与许国璋先生不是一个行当,对英语也不敢说是内行,英语界同行们对先生的英语造诣十分钦佩,这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B.“我”与许国璋先生各自的专业、治学的态度、为人的秉性和人生观价值观使二人从陌生走到相识,从学术切磋走到“心有灵犀”,从工作同事到相知朋友。C.“我”与许国璋先生来往多了以后,推心置腹,无话不谈。无论谈到中国文坛,还是社会风气二人都体会相同,观点一致,例如对青年出国热现象,两人都不赞成久出不归。D.不善言谈的

27、“我”在自己八十岁诞辰庆祝会上看到许国璋先生带着一个大花篮来祝贺时,带动得伸出双臂,紧紧拥抱了许先生,表达了自己超乎寻常的感情。E.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以朴实的笔调回忆了与许国璋先生相识、交往的几件事,体现了许国璋先生的品质以及我们之间感情由浅到深的过程。(2)从作者和许国璋先生的交往经历中,能看到许国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3)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写作者邀请许国璋先生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事,请简析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4)作者在文中感慨道:“交友之道,盖亦难矣。”而在生活中,作者却与许国璋先生成为人生知己。那么,你是否同意作者的感慨?请结合文章,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五、

28、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2012年10月25日,温州越剧同赏在演出谢幕时的悲情一跪,反映了我国传统戏曲生存的艰难和出路的迷茫,对此,广州粤剧院院长余勇可谓感同身受。B.自从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迅速掀起了一股“莫言热”,人们对他的作品趋之若鹜,无论网上书店还是实体书店都纷纷告急。C. 网络小说多有言过其实者,文笔太差让人不忍卒读。D.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和流派的代表性。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教育如何在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通过以教育

29、作为统筹城乡的突破口的举措,使发挥统筹城乡的“钥匙效应”,成为重庆万州教育决策人的坚定选择。B.著名作家苏童的中篇小说刺青时代写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群懵懂少年曲折坎坷的成长历程,读来令人为之心酸。C.兰州市要按照兰州新城主体功能定位发展的要求,把生态理念融入到新城建设之中,建设成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D.从宣泰战斗开始到8月31日,栗裕率领华野战士七战七捷,共歼敌近5.3万余人,取得了苏中战役的辉煌胜利。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清明上河图以宏大视野统领,精细描画,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有本质特征的事物、场

30、面及情节加以表现。,。,。,严谨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刻画每一个人物、道具 描绘一丝不苟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 画家以精细的笔法和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A.B.C.D.16根据所给材料内容,提取三条主要信息,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至2013年4月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上海2名患者抢救无效

31、死亡,安徽滁州1名患者正在南京抢救中。截至2013年4月7日17时,全国共发现20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死亡6例。上海10例,其中死亡4例;江苏6例;安徽1例;浙江3例,其中死亡2例。17依照下面的示例,把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没有了感恩之心的世界,就像没有浪花的大海,广阔而不灵动。没有了感恩之心的民族,就像;没有了感恩之心的思想,就像。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袁隆平在今年1月23日接受央视共同关注节目采访时说:“我们辛辛苦苦地钻研提高产量,我们的水稻产量,每亩提高10斤、5

32、斤都是很难的,提高了单产之后呢,又浪费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在我建议政府要出台法规政策,把浪费当成可耻的行为,当成犯罪的行为来限制”。流传千年的悯农诗,从杂交水稻之父口中说出,又是另一种分量。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B 项“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借助的是外物而非“身体语言”,不符合文中“体贴”的意思。2. C强加因果,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将原文的主语“医生”偷换成“我国的中医疗法”。3. B原文“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是或然、可能判断,“必然

33、陷入唯心主义泥潭”是必然、肯定判断。 4(3分)答案:B项。解析:B项中的“田”在句中的含义是打猎。5(3分)答案:A项。解析:筛选标准是“全部表明赵盾忠贵得民”的一组。全部表明,包括直接和间接,即虽不是赵盾的言行举止,只要表现了其“忠贵得民”的都符合。忠,指对国君本人及晋国的忠;贵,指地位高受人尊敬;得民,指爱民并得民心。故此,其两句不符合,句讲晋灵公谋害赵盾,句讲赵盾避难逃亡但没有逃出国界。其句是难点,主语不是赵盾而是晋灵公,且说的是刺杀赵盾,但究其原因可知是因为赵盾的进谏,恰好从侧面体现了赵盾对国君的忠。6(3分)答案:C项。分析:桑下饿人救了赵盾,但并没有和赵盾一同逃走,而是自己也逃离

34、了晋灵公。桑下饿人出于感恩和道义救了赵盾,最后连名字都不告诉赵盾,说明他并不求回报,所以不可能和赵盾一同逃走。7(10分)(1)鉏麑退回家中,叹息道:“杀死忠臣,抛弃国君的命令,犯罪是相同的。”于是就撞树死了。(2)太史说:“你是晋国的正卿,但逃亡没有逃出国界,返回朝中没有诛杀叛乱国家的人,杀死国君的人不是你还能是谁呢?”8.运用对比(衬托)、比喻的手法(1分)。秋雨停了离别之泪仍未停,形成对比;“泪不睛”将泪比作雨,绵绵不断。比喻新颖(2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苦。9.蕴含了为友人离去而产生的深切的哀伤和苦苦的思念。(2分)上阙写回首见城不见人,塔似解人意,迎客送客,表达不忍友人调离的

35、心境。(2分)下阙写独自归来,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凄凉孤寂的心境。(2分)10.(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道之所存(2)低绮户何事长向别时圆(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11.(1)B,3分;C,2分;A,1分(分析准确度不足);D不合文意; E理解表面化。(2)(6分)专心研究学术:一向躲在书房里研究古典文学,对社会上学术商业化一无所知。学术水平较高:半个月完成大明宫秘史讲稿,且被认可。保持学者操守:虽然在金钱名誉面前也曾一度动摇,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既得利益,并撰写大明宫历史面目还原论文。(3)(6分)对讲坛上是马教授而不是齐教授感到愤怒;对齐

36、教授费了那么多功夫把成果拱手让人的愤怒;对齐教授辜负了全家人的希望,擅自放弃即将到手的金钱感到无比愤怒。(4)(8分。观点2分;分析6分,若不结合文本分析最高3分)观点一:学者负有保持学术纯净的责任。联系齐教授的行为,并可与马教授对比。观点二:学者以专业能力获取报酬无可厚非。联系齐教授的专业能力和家庭经济情况。观点三:政府应以高薪养护学者的清正。联系齐教授家庭经济情况,也可与马教授对比。12.(1)EC。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A项“对英语也不敢说是内行”不正确,原文是“因此我对英语也不敢说是外行”,另给作者留下毕生难忘印象的是学术水平和价格品质两方面。D项“不善言谈”无中生有,

37、原文无此信息。“伸出双臂”是二人同时的动作,“超乎寻常的感情”也是二人心中都具有的,自然而然的爆发,并非“我”单方面。B项“人生面价值观”无中生有。)(2)学问方面,造诣精深,中西兼通,与时俱进;竺人接物方面,纯真、朴实、诚恳、谦逊、且实事求是,不造作,无骄矜之气;对待朋友,重情重义,诚心相待;生活中,关注现实,对生活有独立清醒的认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3)塑造人物形象。从工作的意义重大、我的慎重考虑来突显许国璋先生造诣精深。结构上起过渡作用。从上文中我与许国璋先生因为工作的熟识过渡到之后在私交中成为知己。为后文“交友之道,盖亦难矣”的议论和抒发人生最高幸福的感叹做铺垫。(4)同意

38、。此处之“难“指的是交友需要“机遇”“巧合”。很多人整日相处却难得融洽,也有人见面不多却终成知己,所以交友之道似乎无章可循。另外,从作者和许国璋先生的交友过程我们能够看到,朋友需要有共同的追求,心灵的沟通,甚至彼此之间不强求要成为朋友,这在现代社会中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所以说“交友之道,盖亦难矣”。考生如果从“不同意”的角度,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也对。13.A(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指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使用恰当。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用作贬义。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

39、悲惨动人。望文生义。等量齐观:把不同的事物一律看待,多用于否定句,可改为“异彩纷呈”。)14.B(A项主语残缺,去掉“通过的举措”。C项搭配不当,“建造”不能和“格局”搭配,可改为“形成”。D.项“近5.3万余人”不合逻辑,去掉“近”或“余”。)15.B(总说画家创作的方式方法,排在第一。是画中的具体事物:刻画人物、道具。应排在第二;承句应先说人物,再说道具,故先排,而道具应先静后动,因此在前,在最后。)16.H7N9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感染H7N9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目前尚未证实H7N9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17.例句:就像没有阳光的山谷,阴郁而无生气就像没有叶子的树木,干瘪而不丰盈就像没有繁星的夜空,深邃而不璀璨就像没有雄鹰的蓝天,广袤而无朝气18.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