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森林的分布和价值1、2、3、10森林破坏的原因和危害6、7、8、9、11、12森林的保护4、5湿地的开发和保护13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017年北京建成6处城市森林,总面积14.6公顷;2018年北京建成21处城市森林,总面积275.6公顷。北京建成区的城市森林面积达到290.2公顷,相当于一座颐和园大小。据此完成12题。1城市森林除了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外,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这包括()A提供农林牧副产品B为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C减少空气污染、
2、降低温室效应D净化饮用水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答案B解析A项为城市森林的经济效益,C、D两项为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B项为城市森林的社会效益。2在城市森林建设中()A要多移植大树、古树进城B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树种C大力引种欧美等国家的优良树种D为体现美观,树种要整齐划一答案B解析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树种,既能保障城市森林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节约投资;而移植大树、古树和引种欧美等国家的优良树种耗资大,成活率低;城市森林树种单一,森林系统的稳定性差,不利于城市森林的建设。在森林群落中,由于某一上层林冠树木死亡而在林地上形成不连续的林中空地,称为林隙。研究人员发现,与周边林冠下相比,林隙下草本植物的种类较多。
3、下图为某红松阔叶混交林生长季林隙、空旷地、郁闭林地面最高温和最低温对比图。据此完成35题。3图例a、b、c分别表示()A林隙、空旷地、郁闭林 B郁闭林、空旷地、林隙C空旷地、林隙、郁闭林 D空旷地、郁闭林、林隙答案C解析空旷地无树木的遮挡作用,空气流通最好,因此高温最高,低温最低;郁闭林树木密度大,太阳辐射对林间影响小,空气流通性差,高温最低,低温最高;故空旷地、林隙和郁闭林对应的曲线分别为a、b、c。4林隙下草本植物种类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林下温差增大 B空气流动性增强C林地蒸发量增大 D林下光照增强答案D解析林隙中由于太阳辐射进入增多,则获得光照增强,种类增多,D项正确;林内空气流动性和
4、温差对其植物种类没有太大影响,A、B两项错误;林地蒸发增大,则水分减少,不利于草类生长,C项错误。5林地内林隙产生会()A促进林木更新 B降低土壤肥力C促进生物进化 D增加林地降水答案A解析林隙产生会导致林地内的光照、水分等条件变化,使林地内植被种类发生变化,林木更新,A项正确;林隙产生不会直接改变土壤的肥力状况,B项错误;生物的进化属于一个长期的过程,与林隙变化没关系,C项错误;林隙产生改变林内光照条件,不会影响林地降水,D项错误。苏门答腊岛上分布着大片雨林,岛上存在烧荒现象(垦荒前烧掉荒地上野草、灌木等植被的行为)。据此回答67题。6苏门答腊岛上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气温 B降
5、水 C风向 D光照答案B解析苏门答腊岛位于热带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岛上全年高温多雨。岛上农民只有在降水相对较少的时段才能进行烧荒。7下图为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变化图。图中土壤肥力由b到c的变化说明()A该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B烧荒后土壤肥力下降C该地区土壤十分贫瘠D作物生长需肥多答案A解析图中由a到b时段内土壤肥力先上升,后下降明显,表明区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b到c时段显示土壤肥力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缓慢增加,说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持续时间长,恢复缓慢,即该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中新网2017年7月25日电,印度尼西亚环境与林业部长24日表示,计划永久停止发放开发原始森林和泥炭地
6、新执照。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总面积约为8 850万公顷,但近几十年大片雨林已经消失或严重退化。据此回答89题。8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烧荒种植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气候恶化,频繁发生洪灾,大量原始森林被淹没沿海城市人口激增,大量居民迁居雨林深处A B C D答案A解析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加,林区农民烧荒种植,正确;追求经济效益,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正确;气候变化不明显,洪灾淹没的原始森林少,错误;雨林区闷热潮湿,不会有大量居民迁居雨林深处,错误。9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
7、主要有()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引发世界性的人口流动,该地人口急剧增加A B C D答案C解析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正确;该地终年多雨,气候湿润,风力小,风沙危害少,错误;不属于环境问题,且环境恶化,该地人口可能减少,错误。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生物多样,岛上红木(热带雨林树种)现存量较多,但遭受野蛮采伐。读马达加斯加岛位置示意图,完成1011题。10推测现阶段马达加斯加岛红木资源主要分布在图中()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答案D解析红木属于热带
8、雨林树种,岛屿的东部为暖湿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有暖流经过,因此岛屿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生长着热带雨林,故红木资源主要分布在岛屿东部,但丙的地势较低可能已遭受砍伐,故推测现阶段其红木资源最可能分布在图中丁地。11马达加斯加岛红木遭到野蛮采伐产生的影响有()水土流失沙漠化加剧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A B C D答案D解析马达加斯加岛多山地,红木分布在山地迎风地带,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其分布区为热带雨林气候,红木遭到野蛮采伐后直接导致区域表土被冲刷,水土流失;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二、综合题(共56分)12在20世纪60年代,巴西政府为了解决农村的失业问题,鼓励农民向亚马孙流域进军。破产的
9、农民们拖家带口走向森林,他们的目的地主要是西南部的朗多尼亚地区,这里是巴西最富庶的地区。在高潮时期,每月有57 000移民来到这里。读亚马孙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和亚马孙流域开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1)简要分析促使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6分)(2)朗多尼亚地区1970年至1988年的19年间,人口从10万增加到100万,雨林砍伐的面积从不足10万公顷增长至_公顷,简述说明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6分)(3)简述亚马孙横贯公路的建设对雨林有什么影响?(8分)(4)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巴西政府开始实施亚马孙开发计划,造成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破坏,简述
10、造成亚马孙雨林破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10分)答案(1)朗多尼亚地区开发晚,地广人稀;巴西东北部人口多,而且干旱、贫困;政府鼓励农民开发亚马孙河流域。(2)190万关系: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面积呈正相关;人口数量越多,雨林被砍伐的面积越大。(3)公路建设直接破坏雨林;公路建设促进大量移民进入雨林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雨林;公路建设利于木材输出,促进商业性采伐,加大雨林破坏等。(4)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直接原因:过度发展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等。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农民开发亚马孙河流域;朗多尼亚地区开发程度
11、较低,且地广人稀,发展的空间较大;巴西东北部人口较多,气候干旱,生存困难。第(2)题,据图可知,雨林砍伐的面积从不足10万公顷增长至190万公顷。图中显示,人口数量越多,雨林被砍伐的面积越大;人口增长与雨林被毁面积呈正相关。第(3)题,公路建设会直接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利于木材等资源的输出,促进商业性采伐,加大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公路建设促进大量移民进入雨林区,加大人类对雨林地区的破坏。第(4)题,雨林破坏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和长期的贫困,开发雨林利于生存与发展。直接原因主要有:过度发展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等。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2、下列问题。(26分)材料一腾冲北海湿地保护区,位于县城西北方向,距城12.5千米,是1994年12月国家首批公布的全国33处国家重点湿地之一,也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湿地保护区。保护区面积16.29平方千米,北海面积0.46平方千米。北海湿地保护区四面环山,地理位置特殊,属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态系统,大片漂浮于水面的陆地犹如五彩缤纷的巨型花毯,具有生物多样性复杂、生产力极高的特征。材料二下图为北海湿地的卫星地图及景观图片。(1)试分析北海湿地的成因。(10分)(2)简要分析北海湿地的作用。(8分)(3)就北海湿地的保护你有何建议?(8分)答案(1)四面环山,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13、有地表径流大量汇入;下部的淤泥和岩层透水性差,下渗少。(2)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除污降解;具有美学、科学研究价值;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禁止开垦,退耕还湿;周围居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实施达标排放;旅游适度开发;加强宣传,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完善湿地保护的制度和法规。解析第(1)题,湿地的形成与来水多、排水少有关。来水多与降水多有关,排水少与地形及蒸发、下渗有关。北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有地表径流大量汇入;该地四面环山,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下部的淤泥和岩层透水性差,下渗少。第(2)题,湿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环境效应、科研价值及经济效益上。经济价值
14、体现在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第(3)题,湿地的保护主要从法律、法规及管理上要求,从实际行动上还湿地、恢复湿地,注意湿地环境保护;禁止开垦,退耕还湿;周围居民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实施达标排放;旅游适度开发,以防湿地过度开发而遭到破坏;加强宣传,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完善湿地保护的制度和法规。B卷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森林的分布和价值1、2、3、6、12(1)、13(2)森林破坏的原因和危害4、5、7、12(2)(3)、13(1)森林的保护12(4)、13(4)湿地的开发和保护8、9、10、11、13(3)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下
15、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丘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单位:108元)。据此完成13题。林区森林固碳价值林业总产值甲林区1 598.5793.81乙林区1 287.84399.19丙林区568.36126.90丁林区2 163.7789.421与耕地和草地相比,林地具有更强碳吸收能力的原因是单位土地面积上()A水土流失量少 B.枯枝落叶层厚C叶片总面积大 D.生物种类多样答案C解析固碳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因此叶片总面积大,
16、光合作用强,对碳的吸收能力强。故C项正确。2表中代表南方林区的是()A甲林区 B.乙林区C丙林区 D.丁林区答案B解析南方(东南丘陵)林区主要为人工经济林区,范围小于我国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但产值最高,故B项正确。3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A更换绿化树种 B采林育林结合C禁止采伐森林 D营造护田林网答案D解析丙为我国北方(华北)林区,为我国主要农耕区,风沙危害严重,应积极营造护田林网,故D项正确。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完成45题。注:牛肝地发
17、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4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D土壤肥力提高答案C解析该地出现了牛肝地(红层荒漠),说明土层厚度减小,土壤肥力降低;图示过程随着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的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不断下降,而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则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和空气含量增大。5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的变化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的农业活动答案D解析这种演替过程,直接表现的是地表植被的破坏,最可
18、能的原因是过度的农业活动。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下图为澳大利亚大陆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6形成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降水地形洋流A B C D答案B解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区域红树林物种数量最多,这是因为北部纬度低、热量充足;同时,东部沿海数量多于西部沿海数量,是因为东部受沿岸的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7红树林目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红树林大量被破坏将()A吸引鱼群聚集 B加快泥沙淤积速度C导致水体富营
19、养化 D加剧海岸侵蚀答案D解析红树林主要起防海浪侵袭、防台(飓)风、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作用,遭破坏后会引起鱼群分散,加剧海岸侵蚀,减慢泥沙淤积速度。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造成的,与红树林被破坏无关。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8下列不属于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B人类活动增多,大量引用入湖河水C过度开垦,长期引湖水灌溉D入湖河流减少,稀释作用减
20、弱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可知,入湖水量减少,导致湖水变咸;由于是内陆湖,湖水盐度高,不能用于灌溉。9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有()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风沙加剧,影响交通地下水位上升,荒漠化加剧A B C D答案A解析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湖泊萎缩,则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风沙活动增多,危及交通;地下水位下降,荒漠化加剧。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湖泊及其周围地区198220
21、15年各类景观用地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011题。10据图判断,19822015年该湖泊()A自净能力增强 B生物多样性增加C航运条件变差 D湖水蒸发总量增加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19822015年,该区域湖泊面积减小,因而湖泊自净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航运条件变差,湖水蒸发总量降低。11针对图中出现的现象,为了实现该湖泊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排干沼泽,扩大水稻种植面积B发展台田农业,增加渔获量C增加建筑用地,推进当地城市化D退田还湖,恢复生态环境答案D解析图中显示,19822015年,该区域的湖泊面积减小,河流、沼泽减少,稻田增多,即该区域的湿地整体呈现减少现象。为了实现该湖泊的可持续
22、发展,应退田还湖,扩大湿地面积,恢复生态环境,故D项正确。二、综合题(共56分)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马达加斯加为非洲岛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该国森林资源丰富,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典型分布区的紫酸枝(又名玫瑰木或红木)是一种用于制作高档家具的名贵树种,其生长周期长,材质重硬,具有紫红至紫黑色泽。由于政局动荡,非法采伐现象一直没有停止,森林破坏严重。一些珍稀特有的动物也濒临灭绝。马达加斯加政府迫于国际环境调查署的压力,于2010年3月颁布禁止砍伐和出口珍贵木材的法令,一直沿用至今。下图示意该岛降水和水系分布。(1)说明马达加斯加岛东北部地区雨林植被分布典型的原因。(8分
23、)(2)分析马达加斯加原始紫酸枝树木遭受大量砍伐的原因以及颁布木材出口禁令带来的有利影响。(8分)(3)试分析该流域过度砍伐森林对河流中下游水文的影响。(4分)(4)有专家建议在马达加斯加岛进行人工栽种紫酸枝来扩大木材资源储量。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阐述理由。(6分)答案(1)东北部纬度更低,热量条件更好;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地形的抬升作用更明显,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形成了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2)经济落后,依赖资源的出口;紫酸枝木材质好,市场需求量大;政局动荡,管理措施不到位。有利影响:乱砍滥伐现象得到抑制;雨林生态环境得到保护。(3)河流流量变化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大。(4)赞同。
24、理由:气候条件适合紫酸枝生长;有利于保护现有珍贵木材资源和生态环境;有利于增加木材蓄积量,增加经济效益。不赞同。理由:紫酸枝生长周期长,难以短期恢复木材蓄积量;国家经济落后,人工栽植技术不成熟。解析第(1)题,该岛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从纬度、风带、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第(2)题,原始紫酸枝树木遭受大量砍伐的原因:紫酸枝木材质好,市场需求量大;经济落后,依赖资源的出口;政局动荡,管理措施不到位。颁布木材出口禁令带来的有利影响:抑制了乱砍滥伐现象;保护了雨林生态环境。第(3)题,本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因此森林的生态效益主要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赞同或不赞同均可,回答理
25、由支持观点即可。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材料一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南部,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海拔1 0002 000米,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是滦河的水源地。塞罕坝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清朝末年,由于过度的砍伐、连年的山火等原因,塞罕坝逐渐形成“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高丘。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材料二1962年国家成立塞罕坝林场,历经半个多世纪,坝上“三代人”用青春和汗水营造了以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为主要树种的万顷林海,这些树种抗寒、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期对土壤要求较高,但过湿的粘性土壤不利于其生长。如今,塞罕坝森林、草
26、原、湿地景观再现,荒凉高丘再度变成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材料三左图为塞罕坝林海景观图,右图为塞罕坝湿地景观图。(1)连年山火是塞罕坝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试分析山火频发的季节及引发山火的自然原因。(8分)(2)根据材料分析落叶松等三种树木能在塞罕坝大面积种植的原因。(10分)(3)简析塞罕坝形成高原湿地的条件。(8分)(4)从生态效益角度说明如今的塞罕坝就是“金山银山”。(4分)答案(1)春季。塞罕坝位于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高;春季该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靠近冬季风源地,大风天气多;塞罕坝森林、草地资源多,可燃物丰富。(2)地处温带,热量条件适合落叶松等温带树种的生长;地形以高
27、原山地为主,排水较好,土壤不会过湿;砂质土壤广布;位于山脉南麓,冬季风背风坡,利于越冬;位于山脉阳坡,光照充足;国家政策、资金、科技的支持;有人才的支持和坚守。(3)塞罕坝为滦河源头,有河流水源补给;纬度、海拔较高,平均气温较低,蒸发弱;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植被面积广,涵养水源;湿地地区,地势平坦,排水不畅。(4)改善局部气候;固碳释氧;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解析第(1)题,由于塞罕坝位于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高;春季该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靠近冬季风源头,大风天气多;塞罕坝森林、草地资源多,可燃物丰富,所以春季易发生山火。第(2)题,落叶松等三种树木能在塞罕坝大面积种植的原因要结合三种树木的生活习性及塞罕坝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进行分析。第(3)题,塞罕坝形成高原湿地的条件要从水源、降水、蒸发、冻土及地形等方面分析。第(4)题,如今的塞罕坝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效益主要从对气候、大气、防风固沙、水源及生物等的影响或作用方面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