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
2、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3、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精读课文,在品读中感悟两个人物形象。(萧伯纳和蔼可亲、严于律己、谦虚和小姑娘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3、从萧伯纳的话中懂得不能自夸、永远谦虚的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萧伯纳和蔼可亲、严于律己、谦虚和小姑娘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语言,从人物对话中体会文章内涵,感悟人物形象。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问好,激趣进入课堂:喊一遍上课、师生问好后,请学生再来一遍。这一遍,请让老师先给大家问好。师:小老师们好!三人行,必有我师嘛,这一节课,老师除了来给大家合作教学以外,还想来咱们三(2)班拜一拜小老师,看,老师带来了一些“拜师信”,大家可要好好表现哦!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1、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大作家的小老师(板书:大作家)大作家是谁?(板书:萧伯纳)那么他的小老师又是谁呢?(
5、板书:小老师 娜塔莎)2、为了高效率地学习课文,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读的情况,看看读到了哪个层次。(课件出示读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正确;第二层次:流利;第三层次:有感情。)请大家齐读课文,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课件: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萧伯纳是一个大作家?请用横线画出这样的句子,并在句中给你感受最深的词语下面加点。)。读后评价:大家读得可好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节课,我们还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语言,感悟人物形象,再将读升级到第三层次吧。二、读中感悟,学议释疑。1、谁来说说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萧伯纳是一个大作家? “萧伯纳是英国著名作家”。著名就是非常有名,所以还能出国到莫斯科访
6、问。“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世界有名就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那他肯定是个大作家。“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文豪杰出的、伟大的作家。(学生找到后,课件出示这3句话,再读再分析再评价,发拜师信)2、同样一个意思,文中用了三种不同的表达方法,这值得我们习作时借鉴。学习作者用不同的词语和句子表达同样的意思,让自己的语言丰富起来。3、被这一位大作家称为老师的小姑娘,会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看看文中怎样
7、描写这个小老师。4、指名学生说后出示图像和“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指名读,齐读,问:这是对小姑娘哪方面的描写?(外貌描写)突出了小姑娘怎样的特点?(可爱极了,板书可爱)这么可爱的小姑娘,你们喜欢她吗?好,那就用读表达出你们的喜爱之情。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不仅你们喜欢,连大作家萧伯纳也很喜欢她,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同她玩了好久)5、那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4自然段。品味一下萧伯纳与小姑娘临别时的对话。用波浪线画出萧伯纳说的话,用横线画出小姑娘说的话。第二自然段:A、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了些什么?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别忘了
8、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1)谁称他为世界有名的大作家?你觉得萧伯纳怎么样?(自以为是、骄傲、自豪、自夸)萧伯纳称自己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情?能读出他当时的语气来吗?(2)你知道萧伯纳为什么要对小姑娘说这些话吗?你怎么知道的?出示“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师:是啊!小姑娘能遇上这样一位“世界大文豪”(点红),怎么能不“惊喜万分”(点红)呢?惊喜万分又惊又喜,非常惊喜。可以换成“欣喜若狂、喜出望外”(3)萧伯纳在同这位小姑娘玩了好久后,在临别时才亮出自己的身份,自称(生:世界大文豪)觉得自己的
9、名字应该(生:连小孩都会知道)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他预料(小姑娘一定会惊喜万分)第三自然段(4)小姑娘真的惊喜万分了吗?从哪个词看出?(出乎意料)出乎意料是什么意思?(与预先想的结果不相同)出乎谁的意料?小姑娘不但没有惊喜万分,她反而怎么做?(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跟他说话)什么口吻?(炫耀、骄傲)(5)谁来学着萧伯纳的读读小姑娘的话?(6)出示萧伯纳和小姑娘说的话。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只是将其中人的名字换了。这个小姑娘真有意思,不但拿腔拿调学萧伯纳的口吻,居然连说话的内容也学,你觉得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好玩、天真、调皮、智慧,板书天真)(7)我们感到的是天真,好玩,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
10、意,萧伯纳听了,是什么感受?引读:不觉为之一震,他马上意识到自己太自夸了。“之”指什么?(小姑娘的话)“震”是什么意思?(震动、震撼。“为之一震”就是说小姑娘的话让萧伯纳大吃一惊)(8)揣摩一下萧伯纳震过之后的心理。(我真不应该呀!我怎么这样骄傲自大呢!)所以他深有感触地说: “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他是我的老师。”出示后学生齐读。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一是做人要谦虚,不能自夸,无论是伟人,还是平凡人。二是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管你地位有多高,权利有多大,都是一样的,要平等相待。板书:永远谦虚 平等相待)(9)这时
11、你感受到的又是一个怎样的萧伯纳?(有错就改、谦虚、善于反思)(10)一个世界大文豪,从一件小事上反思自己的行为,如此谦虚,以儿童为师,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大家在草稿纸上抄写“善于自我反省、不能自夸、平等相待、永远谦虚”这三个词,永远铭记住大作家萧伯纳的精神品质和宽广胸怀。三、拓展、升华。1、同学们,现在我们再一起回过头来看看课题,你觉得大作家的“大”仅仅指的是写了几部伟大的作品、名气大吗?(在天真可爱的娜塔莎面前,世界大文豪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地改正了错误。真不愧是人们心目中的大作家、大文豪!)2、再来看看这个“小”字,除了表示年龄小外,它还包含着一种什么情感啊?(小姑娘虽然年龄小,但还真是可爱,真是聪明,令人佩服呢!)3、学了课文,我们对课题的理解更深了。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大作家的小老师。4、同学们,生活中的老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你细心去寻找,去发现,你一定会从各种人身上学到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你也必将成为生活中一位优秀的“小老师”。今天老师来三(2)班拜师,真是不虚此行。找到了朗读高手,找到了倾听认真的小老师,找到了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