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沪教版语文三下:啊,汤圆教案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
2、,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
3、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理解“企盼”、“殷殷”等词语的含义。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3、理解“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美好”这句话的意思。4、了解吃汤圆是过年的一种习俗以及吃汤圆所代表的意思
4、,体会家庭带给人们的温馨和幸福。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 “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这句句子的含义。预习:1“汤”的第四笔是( )。2、“沸”的第六笔是( )。3、查字典,理解“嗔怪”、“糅合”和“企盼”的含义。4、收集新年的有关习俗,并说说具有怎样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反馈预习,揭示课题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新年的有关习俗,并教大家收集之后整理资料,然后根据一定的句式摘抄重点句。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2、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有各种各样庆祝新年的习俗,虽然每种习俗代表了不一样的含义,但是都包含着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企盼。板书:企盼3、理解
5、“企盼”。4、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介绍的是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做的一件事吃汤圆。板书:啊,汤圆(看老师写“汤”这个字,第四笔是一起读好课题)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具体是通过一件事来介绍吃汤圆的习俗1、让我们先一起来了解吃汤圆的习俗,吃汤圆到底有哪些约定俗成的规定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划出有关规定的句子。2、交流出示:9岁那年的年初一早上,我一起床就往厨房里跑。父母不让我一个人先吃,说要等弟弟妹妹和外婆到齐了才吃。(合家)啊,汤圆,原来你是含有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意思的。3、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把这几个要点连起来介绍一下“吃汤圆”的习俗和所代表的含义。4、指名交流三、重点
6、学习课文的6、7节1、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回忆了九岁时合家围坐吃汤圆的一件事。对作者来说,合家吃汤圆时感觉非常美好,而且这份美好的感觉直到长大了仍旧是挥之不去。那么吃汤圆时,作者到底有着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一句直接描写作者吃汤圆时感受的句子。2、交流出示句子。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3、指导读句。(1)自读句。(2)理解“合家”。(3)那么对作者来说,全家人指哪些人呢?(4)指名读句(5)师读句,指导质疑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课文的哪一小节能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了可以大声地读出来。出示(第7节):不仅汤圆好吃
7、那糯米粉的皮子,以及猪油、白糖、黑芝麻糅合的馅儿,那么香甜,那么可口;而且吃汤圆时气氛温馨:每人的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神情。父母对我们子女说着以后要继续长进那蕴含着殷殷期望的语言;外婆回忆着她小时候关于汤圆的故事;还有我和弟妹之间相视的微笑5、自读第7节,体会原因。6、交流,随机板书:好吃 气氛温馨7、体会破折号。作者是怎样写汤圆好吃的呢?和老师配合着来读一读:汤圆好吃,那是因为(那糯米粉的皮子,以及猪油、白糖、黑芝麻糅合的馅儿,那么香甜,那么可口)你们看,作者在这句句子中只用了一个破折号,就表明了前后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再读一次来感受一下:汤圆好吃,那是因为8、理解“糅合”,指导读句。课前,
8、老师请你们查字典,理解了“糅合”的意思。谁能够根据部首的不同来说说这两个词语的区别。出示:糅合 揉合9、理解“洋溢”,指导读句。作者又是怎样写气氛温馨的呢?你们看你们听兄弟姐妹之间又在干什么呢?8、体会表示递进的关联词那么,这两面方的原因在作者心目中是一样重要的吗?再和老师配合着来读读句子: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是因为不仅而且“不仅而且”这组关联词表示的是递进的关系。那么作者在句子中加上“不仅而且”更要强调的是什么呢?板书: (不仅) (而且)9、体会温馨气氛你们体会得非常好。接下来,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这温馨的气氛。(1)父母对我们子女说着以后
9、要继续长进,那是殷殷期望的话语。板书:父母 殷殷期望A读词。B理解词语。C写父母的殷殷期望。师:你们看,一边吃汤圆,一边感受着父母的关心爱护,这气氛怎么会不温馨呢?这感觉怎么会不美好呢?(2)再来看看外婆,外婆面带着慈祥的微笑,回忆着她小时候关于汤圆的故事。板书:外婆 讲故事你们想不想也来听听这样的故事?好,请同学们认真听。播放故事: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因为思念亲人,终日以泪洗面。有位名叫东方朔的大臣得知此事后决心帮助她。于是东方朔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在正月十五这天要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这天晚上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再让所有臣民进城一起点灯、
10、放烟火,这样就能消灾解难。汉武帝同意了。到了正月十五,长安城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宫女元宵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师:你们看,外婆就是这样一边吃着香甜可口的汤圆,一边把一个动听的故事娓娓道来,一家人真是和乐融融,多么温馨甜蜜啊!(3)那此时,兄弟姐妹们在干什么呢?板书:兄弟姐妹 相视微笑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吗?刚才他们听了什么呀?对呀,听了动听的故事相视微笑,还听着父母的殷殷期望相视一笑。这微笑传递的是亲情啊!四、理解课题1、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老师想问问大家,你此时感受到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汤圆时有着怎样的气氛?对啊,你们都体会到了。这就是中国年的气氛!大年初一的早上,一家子围坐在一起吃着好吃的汤圆
11、,感受着父母的关怀,听着外婆的故事,兄弟姐妹之间有着说不完的开心话,那么的温馨甜蜜、那么的和乐融融。难怪(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小作者把千言万语都融合在了这个题目上,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情感一起再来读课题。对美好生活企盼的情感还不够强烈,再读2、这个题目里可是蕴含着无限的亲情、无限的美好、无限的企盼,那么就请同学们把作者还没说出来的话说下去。出示:啊,汤圆! 。3、你们真聪明,既读懂了课文,又读懂了作者。作者用这个“啊”字表现的是作者在享受一家人团团圆圆吃汤圆时的其乐融融,享受家人间那份互尊互爱的亲情。要知道,这是人世间何等幸福、美好、温馨的事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好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出示:啊,汤圆,原来你是含有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意思的。4、等到来年过新年时,希望同学们也像作者一样和你的家人合家围坐在一起吃汤圆,去感受一下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板书:2、啊,汤圆父母 殷殷期望(不仅)好吃 (而且) 气氛温馨 外婆 讲故事兄弟姐妹 相视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