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升初语文素材知识点复习27_通用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32350 上传时间:2025-11-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素材知识点复习27_通用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升初语文素材知识点复习27_通用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升初语文知识点复习27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字词:易读错的字音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

2、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1、这块纸很粗糙(co),在上面写字感觉很不舒服。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

3、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

4、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2、课间休息的时候,教室里很嘈(co)杂,根本无法安心做题。3、这里的树栽的参差(c)不齐,反而有种特别的美感。4、每个城市在发展上的差(ch)距,都可以演化成进步的方向和动力。5、他每次出差(chi)的时候,都会带点特色的东西给家人。二、文学常识积累:(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孤独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其中,比一般地叙说他乡做客要强烈得多。2、诗中最能够表现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句子是:每逢佳节倍思亲。3、杜甫月夜中有两句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与遥知兄弟等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异曲同工。(二)、别董大 唐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来源:学,科,网Z,X,X,K1、高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以洗练的语言和苍劲的形象取胜,思想感情深沉雄厚,他的诗与岑参齐名,并称为“高岑”。来源:2、“天下谁人不识君”以反问句式亲切直率地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热情赞美、深切的劝慰。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