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语文 文摘(人生)文字里的竺可桢.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0922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 文摘(人生)文字里的竺可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 文摘(人生)文字里的竺可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 文摘(人生)文字里的竺可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 文摘(人生)文字里的竺可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字里的竺可桢治学的竺可桢有着宽阔的视野,勤勉的态度和求是的精神。生活里的竺可桢兴趣广泛,而且有一颗温暖的心。都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透过竺可桢留下的诸多文字,人们又能看出怎样一个竺可桢?一位有远见的大科学家竺可桢的远见是为许多领域内学者称道的。近几年雾霾天气多发,人们知道了PM10、PM2.5的存在,在竺可桢1936年的日记里虽没有这样精确的专用名词,却有关于空气中尘埃数增加造成污染的记录:“作近三年来南京之微尘数,知各月均有增加,1935年倍于1934年,而1934年又倍于1933年。但此项增加只限于空气最下一层。”这令李玉海尤为感慨。让王作跃佩服的是竺可桢的国际视野。“竺可桢在

2、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要研究南北极,他早就意识到全球气候是一个整体,中国的气候会受到全球气候、尤其是两极气候的影响,这种观点在当时即使放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比较新的。”王作跃说,当时大部分科学家都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或者更注重国内的发展,竺可桢的眼光则非常开阔。“这也是为什么1952年周恩来总理刚开始考虑原子弹研制问题,就派人去问他的意见,这很有代表性。竺可桢当时就讲得非常有道理,他的建议后来也被原子弹工程印证是很有远见的”,王作跃说。另一个让王作跃印象深刻的是,竺可祯一直以来对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并重:“在科技政策里,他一直强调基础科学与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这在中国20世纪强调应用科学的强大压力下是难

3、能可贵的,他一直清醒地认识到基础科学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是很重要的,这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日记里都很明显。”许多人初识竺可桢的学术思想,是从初中课本的那篇向沙漠进军开始。“这篇东西就是着眼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他是大师,就是有这种视野、这种气派,也有这个能耐。”何亚平说,留美回国后,竺可桢就非常重视搞清楚中国的“家底”,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有些什么资源,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如何,动植物在哪些地方适合种养解放前这些资料基本上是空白的。“建国后,竺老就倡导建立了自然资源考察委员会,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摸底普查。他的目标很清楚,搞清资源更重要的是为了可持续地发展,竺老实际上是中国关于可持续发展最早的倡导者

4、和践行者。”这些为学者们频频竖起拇指的专业眼光,都源于竺可桢的一生勤学。何亚平说,看竺老的日记就能发现,只要有空闲,他多数时间都是在看书。“我印象里,他的读书笔记在日记里占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他读书读得非常细,会做摘录,甚至发议论,同意也好,值得商榷也罢,他会表达他的独立思考。还有一点,因为与他研究气象、物候的专业兴趣有关,他无论到哪都会去找当地的地方志,对各地的历史人文风俗都有比较好的了解,积累了非常丰厚的知识蕴藏”,竺可桢身上的这些特质让何亚平由衷佩服,“事实上,在抗战时期担任浙大校长,竺可桢并没有多少时间做科研,但他硬是挤出时间来完成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最终结束了国际上的一个长期的

5、争论;到了80多岁,他完成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迄今为止,尽管计算机这么发达,运算速度这么高,把历史资料经过整编后概括出来的世界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大趋势还是竺老当时概括的那个方向。这让外国人都赞叹不已”。“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看文献。突然有一天他感觉很沮丧,因为做校长、搞行政,脱离了科学前沿,有些新出来的东西他看不懂了。”散木说,西迁过程中,竺可桢也是弦歌不辍,那么困难的环境下还坚持搞研究,而且还做得很好,这肯定有他精神纽带的作用。而即使“文革”中赋闲在家,竺可桢也未做到真正的赋闲。“他从未停止对科学院及各学科、各有关研究所科研工作特别是理论及前沿工作的思考。”李

6、玉海说,为了及时掌握国际上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动向,年迈的竺可桢经常独自一人乘公共汽车前往情报所,查阅国外文献。一位有意思的老先生学术里的竺可桢严谨勤勉,生活里的竺可桢却不是呆板无趣的。他的生活丰富多彩,有着他自己的规律每天起床后,观测天气,记录气温、风向、阴晴云雨,然后做早操或打太极拳。“他爱读书,包括小说名著;喜欢观看电影、戏剧及参加音乐演唱会,又每每在日记中予以评论,有时又从一个地理学家的角度挑剔其中有违科学规律之处。他喜欢从事体育运动,喜欢观赏体育比赛,对比赛情形及优胜者都记入日记。爱游公园,喜爱养花、摄影也爱看相关的摄影展览。”说起竺可桢的喜好,李玉海可以列举无数,与这些爱好相关的记录

7、见缝插针地出现在竺可桢的日记里。看起来特别清瘦的竺可桢实则非常重视体育运动,“他希望体育运动能普遍,还鼓励浙大的教师、学生也多运动,养成习惯。”体育运动对于竺可桢的意义不仅在于强身健体,对他来说,自制力、自信力、忍耐心、同情心、互助心这些品质都可以在运动中得到加强。他又非常重视体育道德。“他曾在日记里写过他心目中一个运动会的成功更尤视乎参加人数之多寡,秩序之良否”,李玉海说。他也有他的诙谐幽默,李玉海记得日记里有一段写到竺可桢接掌浙大不久,出席一年级师生联欢大会的情况:“余致辞,节目上为训辞十分钟,实则在联欢大会上有训辞极不相称,故余谓昔王荆公作字说,水为波者,水之皮也。东坡讥之,谓如波为水之

8、皮,则滑非水之骨乎。余今从荆公之臆说,作训字解,则训字从言从川,所谓信口开河是也,联欢之训辞,只能作如是解。”一位温暖的老校长竺可桢在1943年的日记里有这么一段话:“一点半再坐车至青木关。在站见一穿制服者押一学生模样人加手铐者来,余为之泪下。”爱生如子的竺可桢鲜活了起来。竺可桢爱护学生是出了名的。“1948年2月16日,当时的省府主席已屡有表示,要求开除左派学生,竺可桢皆以浙大向来事事公开,开除学生必须有理由拒之。坚持认为省府所给名单未必可靠,应对学生负责,总须爱惜青年,不能以其喜批评政府而开除之。”李玉海说的只是竺可桢保护学生的一个小例子。“因为要保护学生,所以竺可桢对学潮有复杂的看法,这

9、与过去的宣传完全相反”,樊洪业说,“竺可桢认为学校里就应该搞好学习和研究。可以发表言论自由,但不要在学校里搞活动,这样会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当时那代好多的教授校长都是这样的态度。”这一点,散木在研究中深有体会:“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摆在竺可桢面前的就是两桩事情:搞学问与对付学潮。通过他的日记,我们知道,他当时挣扎在夹缝中间,日记里充斥着苦闷与纠结,一边要保护学生,一边要用处分来给学生泼冷水灭火。这在一些人的眼中可能是等于保守,但这是尽一个教育家的本职。从这个角度看,这个人就复杂化、立体化了。对待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处理,毕竟是一个身处时代变革中的人,要有其合理的解释,即所谓同情之了解。”“他本

10、质上是一个很温暖的人。”散木说浙大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如有教授离世,留下没有依靠的孩子,其他老师们要承担孩子的抚养责任,所以浙大人一直有这种基于“血缘”或“人文”的纽带和关系,这是竺可桢当校长时传下来的。“仁爱性善、好人主义,他为人就是如此。”散木近来正在研究“文革”期间竺可桢写过的外调材料,越研究下去越止不住发感慨:“他当时受到保护,许多人外调都要找他,他就一个个写外调材料,他实事求是,在政治高压下不说违心的话,尽可能给处于逆境的老浙大人以温暖,那时他几乎每天都在做这个事情。”关于竺可桢的仁爱,何亚平在日记中读到过一件小事:“有一年从遵义去湄潭,竺老乘坐的小车经过两地之间的虾子镇时,将路边的一

11、个小孩挤倒了。司机看到小孩已经爬起来,便准备走,却被竺老叫停。竺老下车查看,发现孩子有擦伤流血,便马上让司机开车送小孩到遵义的校医院,他自己却搭了另一辆车到湄潭。处理完事务后,他也没有回家,直接到校医院看孩子,知道小孩家境贫穷,还出钱救济。真真是菩萨心肠。”“求是”先生“求是”是竺可桢为浙江大学订立的校训,源自他的母校哈佛大学的校训“求真”。而竺可桢的一生,几乎是把这两个字做到了极致。王作跃的老师许良英先生非常具有批判性思维,爱挑刺,很少对任何人有溢美之词。“但是他评价竺可桢很难得。”王作跃说,“难得”是许先生评价他人的最高级别,上世纪80年代许先生曾与人合作写了一个竺可桢的小传,专门推崇竺可桢“求是”的精神。“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就是他对求是最精辟的一种解读。”何亚平说,竺可桢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情社会,是非是让位于利害的,甚至有些人只计利害,不管是非。“他坚持了他理解的求是,这对塑造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品格很有参考价值。”为了完成这种品格砥砺,竺可桢常常在日记里自省,因此他的日记给许多人的感觉都是没有傲气,只有谦卑,甚至如李玉海所说“看不到任何个人欲望,看不到与谁有矛盾,看不到有任何争权夺利之举”。“近乎于完人”,采访一开头,言辞一贯犀利的散木就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