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尊严教学过程 第2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一、谈话导入。(约5分钟)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是说做人要有尊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尊严,相信大家会对文中年轻人的做法有更深刻的体会。下面让我们走进年轻人的心灵世界,默读课文,想想年轻人作为逃难人群中的一员,他和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画一画相关语句。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并画一画相关语句。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之中。二、深入朗读,品味词句。(约15分钟)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
2、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3.指导学生相互交流: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想的?4.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哈默有尊严跟他后来成为石油大王有联系吗?为什么?1.边读书,边画出描写小伙子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2.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3.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想的。4.自由畅谈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
3、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通过分析哈默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哈默自爱、自尊、自强的优秀品质。三、点拨,揭示中心。(约10分钟)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2.指导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让所有人都羡慕的财富呢?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
4、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1.小
5、组内交流讨论哈默为什么要这么做。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并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体会哈默的高贵品质。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相互交流可丰富学生的感悟。通过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加深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与把握。四、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约7分钟)1.指导学生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与体验。2.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自由畅谈自己学了对这篇课文的感受和体验。2.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环节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小结与拓展。(约3分钟)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尊严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被哈默的这种捍卫尊严的方式而
6、感动和钦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搜集身边的这些和尊严有关的名言、捍卫自己尊严而让我们同样感动和钦佩的人物、故事。搜集身边的这些和尊严有关的名言、捍卫自己尊严而让我们同样感动和钦佩的人物、故事。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尊严”。六、课堂板书。尊严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 外貌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尊严无价七、教学反思。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与文本交流对话的过程,读者期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体会哈默这一人物形象及其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高贵品质。通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与理解,更好地理解尊严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