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树郭橐驼传 知识梳理一、读准字音橐驼(tu)病偻(l)早实以蕃(fn)寿且孳(z)勖尔植(x)早缫而绪(so)飧饔(sn)(yn)莳(sh)长人者(zhn)二、辨识通假(1)既然已(“已”通“矣”,了)(2)早缫而绪(“而”通“尔”,你们)三、一词多义(1)病病偻,隆然伏行(患病、得病)故病且怠(穷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疲累,倦困)(2)顾去不复顾(看)相如顾召赵御史(回头)顾吾念之(只是,不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3)且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连词,而且)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连词,尚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存者且
2、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四、词类活用(1)名我固当(名词作动词,起名)(2)早实以蕃(名词作动词,结果实)(3)根拳而土易(名词作动词,拳曲,伸展不开)(4)其筑欲密(名词作动词,捣土)(5)爪其肤以验其生枯(名词作动词,用指甲划破)(6)故乡人号之“驼”(名词作动词,称呼,称作)(7)而卒以祸(名词作动词,造成灾祸)(8)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9)旦视而暮抚(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10)驼业种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业)(11)非有能早而蕃之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果早;使果实多)(12)非有能硕茂之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硕大茂盛)五、古今异义(1)他植
3、者虽窥伺效慕古义:暗中观察。今义:暗中观望,等待时机,含贬义。(2)以致其性焉尔古义:使充分发展。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3)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4)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古义:小民。今义:人格卑劣的人。(5)传其事以为官戒也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六、文言句式(1)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判断句)译文:我只知道种树罢了,为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2)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宾语前置句)译文:又凭什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3)传其事以为官戒
4、也。(省略句)译文:我把这件事记下来,作为对官吏们的警戒。资料链接识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顺宗时,和刘禹锡一同参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领导的主张革新的政治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备受伤害,四年后病逝于任所 主要作品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探背景这篇寓言体的传记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写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
5、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知常识传 记传记是一种真实而全面地记载个人生平事迹的文体。从传记与史书的关系看,我国古代的传记主要有史传和史外传两类。史传是正史所载的人物传记,以司马迁史记的撰写为标志,“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人物传记较为精彩,富有文学性。本文名为“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它是“稗官之属”,把它当作小说来看。郭橐驼,
6、不 知 始 何 名。病 偻,郭橐驼,不知道原来叫什么名字。(他)患了伛偻病,隆然伏行,有 类 橐 驼 者,故乡 人号背脊突起,弯着腰走路,有点像骆驼的样子,所以同乡人称之“驼”。驼 闻 之 曰:他为“橐驼”。郭橐驼听到后说:始:原来,当初。病:动词,“患了病”。偻:脊背弯曲,即伛偻病。然:形容词词尾。故:所以。号:称呼。“甚善。名 我 固 当。”“很好,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很恰当。”因 舍 其 名,亦自 谓“橐 驼”云。于是舍弃了原来的名字,自己也称起“橐驼”来了。固:本来。因:于是。其乡 曰丰 乐乡,在 长 安 西。驼 业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的西边。郭橐驼以 种 树,凡 长 安 豪 富
7、 人 为 观 游 及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豪富人家要种树作为观赏游览的以及 卖 果 者,皆 争 迎 取 养。那些种树卖果营利的人,都争着迎接和雇用他。其:代词,“他的”。业:作动词,“以为业”。凡:凡是。视 驼 所种 树,看郭橐驼所种植的树,或 移 徙,无 不 活;且 硕 茂,或者是移栽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都长得茂盛高大,早 实 以 蕃。他 植 者 虽 窥 伺 效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效仿 慕,莫 能 如 也。羡慕,(也)没有谁能比得上(他)。且:连词,表递进。硕:大。实:作动词,“结 果实”。以:而且。蕃:多。虽:即使。效:效仿。莫:不定代词,“没有谁”。有 问 之,
8、对 曰:“橐驼非能有人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 使 木 寿 且 孳 也,能 顺 木 之 天没有本领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繁殖得快,(只是)能顺应树木(生以 致 其性 焉 尔。凡 植 木长发育)的天性,使它的本性(发展)罢了。大凡种树都要用 之 性,这样的方法,有:有人。之:代词,代指(这件事的)原因。非:不是。孳:滋长、繁殖。顺:顺应。天:天性,指自然生长规律。以:来。第一个“性”:本性。第二个“性”:性质、方法。其本欲 舒,其培 欲平,它的根要舒展,培土要松紧均匀,其 土 欲故,其 筑欲 密。既 然 已,勿 动要用原有的土,要把土捣坚实。已经这样做了,不要动它,勿 虑,去
9、 不 复 顾。其 莳 也也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后不要再看它。栽的时候,要像抚育子 若 子,其 置 也 若 弃,则 其女一样精心,栽好以后,就要像抛弃了它们一样,这样它的 天 者 全 而 其 性 得 矣。天性才能保全,它的本性才能得到自然的发展。本:根。培:培土。故:旧,指原来培育树苗的土。筑:捣土用的杵,这里作动词,捣土。密:结实。既:已经。已:通“矣”,了。去:离开。顾:看。莳(sh):种植,移植。若:像。置:放,这里 是“放在一边不管”的意思。也:句中语气助词。天:自然本性。全:保全。性:本性。得:获得满足。故 吾所以我 不 害 其 长 而 已,非 有 能 硕 茂 之也;(只是)不妨碍它的生
10、长而已,并没有本领使它长得高大而茂盛;不 抑 耗 其 实 而 已,非 有 能 早 而只是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而已,并没有本领使它果实结得 蕃之 也。他 植 者 则 不 然。又早又多。其他种树的人就不是这样。(栽树的时候)根 拳 而 土 易,其 培 之 也,若不 过 焉则树根卷曲就换用新土,培土时不是超过了要求就是达不到 不及。苟 有 能 反 是 者,则又 爱之 太 恩,要求。假使有人的做法与此相反,却又对树爱得太过分,忧之 太勤。担心得太多。害:妨害。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茂盛”。抑:抑制。其:它的。早:使动用法,“使提早结出果实”。蕃:使动用法,“使之多”
11、。植者:种树人。然:代词,“这样”。易:更换。若:如果。过:过 多。焉:句中语气助词。反:与相反。是:这。恩:情深,这里指用心。旦 视 而 暮 抚,已 去早上去看看,晚上又去摸摸,刚离开 而复 顾。甚 者,爪 其 肤 以 验 其 又跑回来看看。严重的还用指甲抓破树皮来察看它是活着还 生 枯,摇 其 本 以 观 其 疏 密,而 木是枯死了,摇动树干来察看土培得疏松还是紧密,这样与 之 性 日 以 离 矣。虽 曰 爱 之,树木自然生长的习性就日益背离了。虽说(本意)是爱护它,其 实害 之;虽 曰 忧之,其 实 仇 之:故 不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仇视它:因此(他 我 若 也。吾 又
12、何能 为 哉?”们种树就)不如我。(其实)我又有什么能耐呢?”旦、暮:名词作状语。已:副词,“不久”。顾:看望。甚:严重的。爪:名词作动词,“用指甲(划破)”。验:检验,察看。本:草木的茎、干。虽:虽然。忧之:担心它。故:因此。不我若:宾语前置,即“不若我”。问 者曰:“以 子 之道,移 之 官理,可乎?”提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道理,移到为官治民上去,可以吗?”驼 曰:“我知 种树 而已,理,非吾 业也。郭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为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然 吾 居乡,见 长 人 者 好然而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人喜欢经常不断地发布烦 其 令,若 甚 怜 焉,而 卒繁多的政令,好像很怜
13、爱(老百姓),而最后(给老百姓)以 祸。造成了灾祸。子:对人的尊称。道:道理,方法。业:职业。然:转折连词。长(zhn):治理。烦:繁多。若:好像。怜:怜爱。卒:终于。祸:动词,“造成灾祸”。旦 暮 吏 来(那些)小吏早晚跑来 而呼曰:官 命促 尔 耕,勖 尔 植,督 尔 获,而呼说:官府命令,催促你们耕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 缫 而 绪,早 织 而 缕,字 而早些缫好你们的丝,早些把你们的丝织成布,抚养好你们幼 孩,遂 而 鸡 豚。鸣 鼓 而 聚 之,的孩子,养好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叫人集合,击 木 而 召 之。(一会儿又)敲梆把人家召来。尔:你们。勖(x):勉励。督:督
14、促。获:收割。缫(so):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而:通“尔”,你们。绪:丝的头绪。缕:线。字:养育。遂:成。豚(tn):小猪。聚:使动用法,“使之聚合”。木:梆子。吾 小人 辍 飧饔 以劳 我们这些小百姓放下碗筷去慰劳 吏者,且不得 暇,又何 以蕃 吾生 而安官吏尚且忙不过来,又凭什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 吾性耶?故 病 且 怠。我们的身家性命呢?所以大家都弄得穷困并且懈怠。若 是,则与吾业者 其 亦 有 类 乎?”像这种(治民的方法),就与我那些同行(的种树方法)大概有些类似吧?”小人:小民。飧(sn):晚饭。饔(yn):早饭。劳:慰劳。且:尚且。生:生息。性:生命。病:穷困。怠:懈怠
15、。是:代词,“这”。吾业者:我这一行的那些人。其:副词,大概。类:类似。问 者 曰:“嘻,不亦善夫!吾 问 养 树,提问的人赞叹地说:“真 是太好了!我问栽种树的方法,得 养 人 术。”传 其 事 以 为(却)得到治理百姓的道理。”我把这件事记下来,作为对官 戒 也。官吏们的警戒。夫:语气词,表示感叹。术:途径,方法,策略。传(zhun):记载。其:代词,这(件)。为:作为。戒:(做官的)警戒。文本鉴赏本文是一篇寓言体的传记。作者借郭橐驼之口,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繁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16、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其人其人其号:病偻、橐驼籍贯:长安西丰乐乡高超的种树技艺他植者莫能如也种树的有效经验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正)爱之太恩,忧之太勤(反)官理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反)吾问养树,得养人术(正)1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你对此如何评价?_答案 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本性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收到了“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正如他对自己的评价一样,“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
17、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2郭橐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_答案 先简要地用几句话加以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官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3结合文章内容来看,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_答案 郭橐驼是一个平凡、朴实、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本名已无人知晓。他“病偻”而驼背,相貌不如常人,却名闻乡里,以至有绰号流行。橐驼竟以为起得很恰当,放弃自己原来的
18、名字,这样自称起来。作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豁达的性格,令人猜想在这豁达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自信,这也就增强了阅读的兴趣。作品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使一个不同于一般的“驼者”形象跃然纸上。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类比手法 本文在写作手法上采用了类比手法:郭橐驼讲“种树之理”是为了“移之官理”,是用“养树”和“治民”作类比,将“养树”与“养人”作类比。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用种树要“其莳也若子”类比做官要爱护老百姓。如此层层类比,环环相扣,说理透彻,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定义: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
19、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作用:(1)可以更浅显形象地加深对本体事物的理解。(2)加深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2写法指导运用类比手法“两要求”(1)抓住两种事物的相似点。(2)认真思考,处理好两种事物的关系。3迁移运用请恰当地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写一段生动形象的文字,200 字左右。_【参考示例】砖方方正正、棱角分明,同时它又有坚硬的质地,宁折不弯。一块普普通通的砖是要从软泥巴脱成胚、晒干,再经过烈火烧制才能变坚硬。由此而想,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砖一样?为人处世应方方正正、奉公守法、个性鲜明,既要有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铸就的坚强意志和不屈气节,又要有过硬的本领。一块砖的作用并不大,但却是组成宏伟建筑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材料;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旦团结起来,众志成城,就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