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暴风雨的启示_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12777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暴风雨的启示_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暴风雨的启示_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暴风雨的启示_西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暴风雨的启示_西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活动设计第 周 总第 35 节 执笔教师 审核领导 授课教师 学习内容:17暴风雨的启示学习目标:1、 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2、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活动过程一、 揭题示标(简明扼要、具体实用、操作性强)1谈话引入。你见过暴风雨吗?说说自己对暴风雨的印象。2揭题质疑。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提问。教师小结归纳: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二、 新知探究(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反馈指导) 自学指导(一)(内容、要求、时间、方法)、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2课文是按什

2、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暴风雨来之前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了暴风雨来之时由开始的猛烈到结束时的优柔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710自然段)写了暴风雨去之后绚丽华美的景色。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点名中心,告诉我们观察事物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3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4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感悟1教师提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读课文,主要了解这一场暴风雨

3、“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交流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并写出自己的见解,在下节课时与大家一起分享。个人批注教学活动设计第 周 总第 36 节 执笔教师 审核领导 授课教师 学习内容:17暴风雨的启示学习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2.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3.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感受不同的美。重点、难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

4、理。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感受不同的美学习活动过程一、 揭题示标(简明扼要、具体实用、操作性强)1、 听写生字。2、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新收获,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3、 鼓励学生讲讲课文中自己比较喜欢的部分和理解,老师适当点评。二、 新知探究(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反馈指导) 自学指导(一)(内容、要求、时间、方法)(一)入境悟情,情景交融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10段)。(1)指名读这几个段。(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有条件的可以配上有关阿尔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3

5、)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2质疑。(1)读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2)质疑。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3读课文16段,勾画重点词句。(1)通过文中描写暴风雨的词句,尤其是动词,说说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的特点。(2)通过文中“宛如天神”、“激动人心的乐章”、“优柔甜蜜的催

6、眠曲”、“抚慰”等比喻、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3)指导感情朗读。 (4)理解重点语句。 一道闪光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一道”“一声”“接着”说明暴风雨来得急,“瓢泼大雨”说明雨下的很大。“撕开”“倾注”说明雨下得猛。“宛如天神”的比喻还透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 一小股足迹。 “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弯弯曲曲的足迹”一方面生动地描写了雨水流过天窗的情景,另一方面,这些动词和重叠词的运用,也能很好地表现出作者的心境。 昨晚,更加绚丽的早晨。 经过了一夜暴风雨的洗礼,早晨,整个大自然竟变得如此绚丽。这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让我们体味到了:黑夜孕育着黎明,狂暴孕育着平

7、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 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这里的“局限”指的是“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如果只看到暴风雨前和暴风雨时的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是一种局限;如果只认识到暴风雨去之后一派绚丽多姿的美,也仍然是一种局限。只有把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不同的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会到“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4小结。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二)、体会哲理,深化认识1读最后一段。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3联系

8、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三)、总结1内容方面: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我们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注意。2学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入境悟情。3写法方面: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个人批注教学活动设计三、 当堂训练(围绕目标、注重实效、独立完成)1、 熟读课文,回答问题。(1)、暴风雨来时是怎样一种情景?(2)、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足迹 ( )的乐曲 ( )的早晨 ( )的微风 ( )的霹雳 ( )的雷声个人批注板书设计(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强化刺激)课后反思(总结得失、完善自我、提高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