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B.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C.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走小路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第二单元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谢:道歉。解析D 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乃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公为我献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第二单元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连词,于是/副词,才。B项,代词
2、,它们,指白璧和玉斗/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均为介词,趁着。D项,介词,替/句末语气词,呢。C 解析文言基础知识第二单元 鸿门宴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司马迁。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勋贵及特殊人物,“列传”叙各时代不同类型的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B.婚姻,意为儿女亲家,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在鸿门宴里刘邦和项伯就曾约为婚姻。C.贱称,表示对对方的责骂轻蔑,如范增骂项羽时说“竖子不足与
3、谋”,这里的“竖子”即表示责骂轻蔑。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安排上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编年体”错,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 解析第二单元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项羽谢罪,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特点。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
4、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既看出范、项两人的意见不统一,也写出了宴会气氛渐趋紧张。C.樊哙闯帐,意在与项王拼命,但项王不但不惩罚樊哙的无礼,反而一赏再赏,直至“赐座”,表面上看是“英雄相惜”,实际上是畏惧樊哙的过人武力,担心他在宴会上会对自己实施行刺。D.项羽的为人不忍、刚愎自用、拙于应变等性格特征,给刘邦以可乘之机并最终使刘邦得以逃脱,同时也使局势发生了变化。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樊哙闯帐后,项王一赏再赏直至“赐座”,虽然心态复杂,但绝无“畏惧”之意。C解析第二单元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2)所以遣将守
5、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为:介词,替。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事:对待。(2)所以者:表原因,可以翻译为“之所以”。出入:偏义复指,偏“入”,可翻译为“进入”。非常:古今异义词,可翻译为“意外的变故”。(3)数:多次。目:使眼色。三:多次。(4)不者:否则的话。若属:你们这些人。且:将要。为所:表被动,可翻译为“被”。解析第二单元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1)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2)(我)之所以派遣将领镇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敌人进入以
6、及意外的变故。(3)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多次举起身上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默默地毫无反应。(4)否则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所俘虏!示例第二单元 鸿门宴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大礼不辞小让。(2)如今,我为鱼肉,何辞为?(3)今者项庄拔剑舞,。(4)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5)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两句来表现自己积极向上,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心态。(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考点:默写名句名篇第二单元 鸿门宴名篇名句默写考点:默写名句名篇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谨;(2)俎;(3)沛;(4)拂;(5)沧;(6)犹,庭。(1)大行不顾细谨(2)人方为刀俎(3)其意常在沛公也(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解析答案必修1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