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塘湖春行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优美的画面和形象的语言;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优美的画面和形象的语言教学难点:通过关键词语分析景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出示西湖优美的风景图片,回顾相关古诗句引入课题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3、作者简介: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时:唐代。 地:河南新郑人 评: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作:长恨歌、琵琶行等。 卖炭翁观刈麦 背景: 长庆三、四年间,
2、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 二、 新课学习1、读一读 领略诗之韵 生自读,师指导节奏再齐读。2、品一品 探寻诗之妙 (1).诗中选取了哪几种景物来表现初春的钱塘湖美景?作者选取了初平的水面、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乱花、浅草等景物来描写钱塘湖早春的美景。(2)诗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用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诗的景物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早春图。(争、啄、几处、谁家、渐欲、才能等)(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行踪来游览西湖的?(4)尾联抒发了作者对西湖春色怎样的情感?3、析一析 学技法之精4、主题归纳:这首七律通过湖水、云脚、早莺、
3、新燕、乱花、浅草、杨阴,展现了一副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的赞美和热爱的感情。三、 拓展练习1、 选择题:2、 品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思考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特点的?这句话选取了“早莺、暖树、新燕、春泥”等富有代表性的景物。(1分)抓住了“争”“啄”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着飞向朝阳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筑巢的动态画面,写出了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2分)3、 2019绵阳10.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寻幽居不遇庄翱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1)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
4、特点?(2分)答:(1)(2分)答:落花满径、依山而居、清泉淙淙、鸟语声声。评分细则: 2分。花,山,泉,鸟语,答出一点不得分,两点得1分,三点給满分。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2) (4分)答:对寻访不遇的遗憾惆怅之情,对幽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评分细则:4分。划线处各2分,意思对即可。如第一点表达为“失望”,第二点表达为“希望隐居”等,应当给满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注释呈:恭敬地送给。天街:京城街道。酥(s):酥油、奶油、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最是:正是。绝胜:远远超过皇都:长安城(唐朝京都)
5、。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赏析这首小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首句点出初春小雨 ,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
6、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