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97615 上传时间:2025-1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五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

2、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一)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

3、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

4、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国学经典再现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

5、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 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而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我是小助手愿:羡慕。膏粱:肥肉叫膏;精细色白的小米叫粱,而不是指今日的高粱。文绣:古代要有爵位的人才能穿有文绣的衣服。我是小翻译孟子说:“希望尊贵,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不

6、过,每个人自己其实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别人所给与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赵孟使你尊贵,赵孟也同样可以使你下贱。诗经说:酒已经醉了,德已经饱了。这是说仁义道德很充实,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美味佳肴了;四方传播的好名声在我身上,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绣花衣裳了。”考考你的智慧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2.“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弘扬传统文化宰相肚里能撑船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

7、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二)国学经典再现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

8、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 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 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 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 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 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 末之有也。何必曰利?”。我是小助手构兵:交战。说:劝说。遇:说而相合。指:同“旨”,大概,大意。号:提法我是小翻译宋牼准备到楚国去,孟子在石丘这个地方遇上了他。孟子问: “先生准备到哪里去?” 宋牼说:“我听说秦楚两国交战,我准备去见楚王,劝说他罢兵。如果楚王

9、不听,我准备去见秦王,劝说他罢兵。在两个国王中,我总会劝说通一个。” 孟子说:“我不想问得太详细,只想知道你的大意,你准备怎样去劝说他们呢?” 宋释说:“我将告诉他们,交战是很不利的。” 孟子说:“先生的动机是很好的,可是先生的提法却不行。先生用利去劝说秦王楚王,秦王楚王因为有利而高兴,于是停止军事行动;军队的官兵也因为有利而高兴,于是乐于罢兵。做臣下的心怀利害关系来侍奉君主,做儿子的心怀利害关系来侍奉父亲, 做弟弟的心怀利害关系来侍奉哥哥,这就会使君臣之问、父子之间、兄弟之间都完全去掉仁义,心怀利害关系来互相对待,这样不使国家灭亡的,是没有的。若是先生以仁义的道理去劝说秦王、楚王,秦王楚王因

10、仁义而高兴,于是停止军事行动;军队的官兵也因仁义而高兴,于是乐于罢兵。做臣下的心怀仁义来侍奉君主, 做儿子的心怀仁义来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来侍奉哥哥,这就会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问,兄弟之间都完全去掉利害关系,心怀仁义来互相对待,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的,是没有的。何必要去谈听利呢?”考考你的智慧1.宋牼去楚国的目的是 ,他的计划是 。2.“轲”表示 。3.从孟子为宋牼出谋划策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什么?弘扬传统文化抬头辩解,不如低头认错范纯仁,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范仲淹的二儿子。虽然范纯仁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不及父亲,却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气度。一代大儒程颐与范纯仁素有交往。一天,程颐去拜

11、访刚刚卸任的范纯仁,谈起往事,范纯仁显得十分怀恋自己当宰相的时光。程颐不以为然,直言不讳道:“当年你有很多事情都处理得不妥,难道不觉得惭愧吗?”范纯仁不知程颐所指何事。程颐解释说:“在你任相的第二年,苏州一带发生暴民抢粮事件,你本应在皇上面前据理直言,可你却什么也没说,导致许多无辜百姓受惩罚。”范纯仁连忙低头道歉:“是啊,当初真该替百姓说话!”程颐接着说:“在你任相第三年,吴中发生天灾,百姓以草根树皮充饥。地方官员报告多次,你却置之不理。”范纯仁愧疚无比:“这的确是我失职!”此后,程颐又指出了范纯仁的许多过失,范纯仁都一一认错。事隔多日,皇帝召见程颐问政,程颐畅谈了一番治国安邦之策,皇帝听后赞

12、叹不已,感慨地说:“你大有当年范纯仁的风范啊!”程颐不甘心将自己与范纯仁相提并论,忍不住问:“难道范纯仁也曾向皇上进言过?”皇帝命人抬来一个箱子,指着说:“里面全是范相当年进言的奏折。”程颐似信非信地打开那些奏折,这才发现自己前些天所指责范纯仁的事情,其实他早就进言过,只是因某些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罢了。程颐红了脸,第二天专程登门道歉。范纯仁哈哈大笑:“不知者无罪,您不必这样。”范纯仁曾自我总结:“懂得恕人,受之不尽。”恕,是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面对他人莫须有的责备,与其抬头辩解,不如低头认错。谦卑地认错,往往比桀骜地辩解更加有力。参考答案(一)1. 每个人自己其实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到它罢了。(二)1. 劝说秦楚不打仗 这个不听就劝另一个 2.孟子 孟子名柯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