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教学重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结构、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鉴赏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问答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说明文有关知识(幻灯片展示)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教师板书课题 二、欣赏苏州园林: 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
2、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学生谈感受: 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下面,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三、: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儿童文学。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四、指导阅读, 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幻灯片展示: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解说明的结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2、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
3、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勾画。幻灯片展示问题: (1)作者是在开始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明确: “标本”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本文的结构、顺序怎样? 明确: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五、合作探究画意美 1教师提问引入: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句子,并说说它美在哪里。 学生活动:(1)自读课文3-9段,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 (3)师生互相补充。 多媒体展示精心制作的
4、相关图片。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 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第二部分(3-9)分类具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花墙廊子的层次美。 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 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师: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 小结:在作者笔下,苏州园林变成一幅幅大小错落,千姿百态的图画,游览者置身其中,如在图画中读来令人美不胜收。 六、了解说明方法 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究方法。 1、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说
5、明方法。如: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摹状貌等。 七、品味语言。 表现美的事物,需要美的语言。本文语言准确、简洁、生动, 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现说明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八、本课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我们要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如果同学们想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的话,还是让我们有机会去苏州园林中徜徉吧。 九、布置作业: 小作文我们的校园 提示:先抓住
6、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字数为150字左右。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1 标本 3、4、5、6、7局部 (大) 2完美的图画 ( 10 )不止这些 8、9、10 细部 (小) 总说 - 分说 - 总说 概括 具体(逻辑顺序)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丰富,牵涉面广,要讲的东西很多,一般安排二课时为适宜,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当时,我有所当心。结果,只用了一课时就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由此,我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处理教材非常重要,关键在取舍。要结合学科性质、单元教学要求和课文特点,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特别要突出重点教学,不能面面俱到。 2、要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内容安排要紧凑,教学推进要快,设计问题要科学、合理,难易适度。 3、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信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努力营造课堂教学气氛;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