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三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五单元课文分析17、可贵的沉默这篇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上课时,老师从孩子们那里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而感到骄傲和快乐;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强烈对比之下,孩子们沉默了,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并学会以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地描述从而再现场景,是本课一个突出的特点。本课的两幅插图,人物神情对比
2、强烈,比较好地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没有人举手是因为他们中间的确没有人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但为什么没有人说话呢?在回答老师关于爸爸妈妈是否知道和祝贺自己的生日的时候,大家答话声音很响,教室里很热闹;当老师问孩子们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并向爸爸妈妈祝贺的时候,为什么大家都“沉默”了?因为大家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够好,感到很惭愧。爸爸妈妈都能记得自己的生日,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为自己祝贺生日,而自己却从来没有想到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甚至不知道他们的生日。“我悄悄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为什么孩子们做得不够好反而说他们“可爱”呢?为什么说“他们的可爱恰恰
3、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因为孩子们很快就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好,感到很难为情。而且内心里产生了要回报父母亲之爱的朦胧意识。这也正是作者所要寻找的“那极为可贵的东西”。“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老师关于父母生日的两次提问,唤醒了沉睡在孩子们心中的关于回报父母之爱的朦胧意识,孩子们因为感到惭愧而沉默了;当老师说“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时,其实是提醒他们自己的过失是可以弥补的,孩子们领会到了这一点,心情渐渐放松起来,于是“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
4、无比的。”对爸爸妈妈来说,重要的并不是你能为他们做出多么了不起的事,而是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课文最后一段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愉悦之情。它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同时又点了题。 “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孩子们懂得了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的结果,孩子们在成长,家长们很欣慰,让老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沉默”的“可贵”,主要指孩子们能够反思自我,给爸爸妈妈、老师带来的快乐等。18、她是我的朋友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
5、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课文先写一名孤儿在炮弹爆炸中受了重伤,急需输血;接着具体写了阮恒献血的过程,课文生动地描写了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真切地反映了这个小男孩献血时的复杂心情,同时设下了悬念;最后点明阮恒内心矛盾、痛苦的缘由和坚持献血的原因。抓住阮恒小手的动作:颤抖举起放下举起,从这一系列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他的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但为了救小姑娘,最后下定决心举起手来。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他“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这是为什么?因为医生安慰阮恒告诉了他献血不会死,阮
6、恒所担心的只是一场虚惊。他那愿为朋友牺牲自己的美好心灵却放射出夺目的光彩。根据课文的内容,题目还可拟为:“献血”“可敬的阮恒”等。为什么作者用阮恒的话当题目?因为“她是我的朋友”,是阮恒献血前真实、朴实的想法。虽然阮恒误认为给别人献血自己就要死掉,但他还是选择了献血。可见,“朋友”在阮恒心中是多么重要。阮恒待人真诚、无私助人的品格在这句话中得到最真实、最准确、最集中的反映。19、七颗钻石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
7、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地球上终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说明地球上已经没有了水源;“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描绘出当时地球上的状况:
8、植物干枯了,人和动物也因缺水而面临灭绝的危险。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醒来后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水,虽然又累又渴,但没有舍得喝,急着赶回家去给妈妈喝,被脚底下的小狗绊倒,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水罐变成银的:小姑娘分了
9、一点水给绊倒她的小狗,小狗变得欢喜起来。课文第一段写到,“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小姑娘绊倒在它身上,它也只是哀哀地尖叫。小姑娘没有怪小狗绊倒自己,还把自己舍不得喝的水分给它喝。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小姑娘不但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动物,体现出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就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小姑娘强忍住
10、焦渴,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这部分应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给小狗水喝的时候,小姑娘还牵挂着母亲,所以她分一点水给小狗;而现在从母亲手里接过水罐后,她把水毫无保留地送给了过路人。这里再次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而无私的。几个故事情节: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因为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
11、,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童话故事美丽的结尾寄予了作者美好的愿望。20*妈妈的账单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这篇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声、无私和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看到儿子开出的账单,妈妈什么话也没有说,而是按照儿子的要求,把儿子索要的报酬如数放在他的餐盘旁,同时给儿子留了一份总额为零却满载着母爱的账单。母亲用自己无声的行
12、动告诉孩子:如果你觉得帮妈妈做事需要得到报酬,妈妈会满足你;同时,妈妈提醒你,妈妈一直全心爱着你,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向你索取。母亲看了儿子的账单,什么也不说,而是如小彼得所愿,把60芬尼放在餐盘旁,她期待小彼得能够自己醒悟,而且她相信小彼得看了她的账单,会像她期待的那样,明白事理,改正自己的不当行为。“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妈妈的爱不但是无价的,也是无私的,妈妈只是全身心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一味地付出,从不计报酬。课文中的小彼得是个懂事的孩子,看到妈妈的账单,他很快领悟到,妈妈一直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报酬,跟妈妈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马上修正了自己的做法。我们不仅要懂得回报父母的爱,还要明白,回报父母的爱,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是情理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