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庐山的云雾_苏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84339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庐山的云雾_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庐山的云雾_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庐山的云雾解读一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分别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二自然段按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飘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第三自然段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和“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着力刻画出云雾变化之多;用“刚刚还转眼间就变成了

2、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了”等词句,强调庐山云雾的变幻之快。最后用“”含蓄地表明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全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教学建议1读书指导(1)初读感知课前可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庐山风景的资料,为学习课文、深化体验作准备。初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结合语境及生活经验理解部分词语。在初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精读感悟。学习本文,重点引导学生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的词

3、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第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师生可共同搜集一些有关庐山云雾的图片资料,通过看图,想象,朗读,以及让学生自己练说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云雾的美。学习第一自然段,抓住“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等词句,指导学生看图,读文,想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与其中,体会庐山云雾无处不在又要变幻无常,飘忽不定的神秘感。学习第二自然段,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默读,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放手让学生选择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会庐山云

4、雾的形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学习第三自然段,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刚刚还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了”等语句以及文中的省略号,感悟 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体会庐山云雾变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象的丰富。省略号处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云雾还会在瞬间由什么变成什么。2积累内化本文语言优美,教师要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弄清表达方式。3迁移运用(1)“流连往返”一词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结合前文的学习理解意思,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想什么地方曾让你流连往返,久久不愿离去,用“流连往返”说

5、句子。(2)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4实践活动(1) 搜集有关庐山的图片资料,古今诗文,在班中办展览会。(2) 课外做小导游,向自己身边的人介绍庐山的云雾。解读二对这一课的教学有这样几点建议:第一、这一课的中心话题是“庐山云雾的神奇”。在第一小节,特别要注意那个“更”字。课文开头连用了三个“有”字,从面上描述了庐山的“美”。随后又着一“更”字,由面到点指明了“庐山云雾”的美妙之处。你看,“在山上游览”和“漫步山道”的感觉都是在“神秘”这一点上展开的。第二、要注意第二、第三小节的“总分”结构。即抓住“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以及随后出现的具体描述,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的。就其实质来看,这两小节仍然是第一节“神奇”的延续。第三、要抓住第四小节的“流连忘返”这个词语。因为它照应了开头的“神奇”。如此环环相扣的“前总后分”的联系,前“领”后“述”的写法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