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考查要求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E级。“扩展语句”考查的是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是通过联想、想象等方式,丰富句子的内容,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往往要求以所给出的材料(词语、句子)为基础,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句通顺,还要符合情境,有逻辑性,恰当运用修辞等。或者以古诗词的意象为中心,根据其意境进行扩写,将扩展能力与课文理解结合起来考查,成为近年考查的热点,复习时应给予高度的关注。“扩展语句”考查形式灵活多变,常见的考题形式主要有:(1)词语连缀型;(2)情境扩展型;(3)诗文名句赏析想象型。“压缩语
2、段”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归纳概括为符合命题要求的语言表达形式。压缩语段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提炼、概括、压缩能力及表述能力。恰当地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一是筛选能力,二是概括能力。本考点命题素材时代色彩鲜明。命题素材越来越贴近社会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当年国内外以及本省市热点事件,以及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科技等资讯往往成为命题素材。近些年高考语言运用题,对“扩展语句”的考查已逐渐降温。相比“扩展语句”,高考试题对“压缩语段”的考查频率要更高一些,考查形式更丰富多变一些。“压缩语段”常见的考查形式主要有:
3、(1)概括语段的内容要点,提取关键词;(2)概括并评价原语段的观点;(3)整合提供的信息给概念下定义;(4)新闻压缩(含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压缩新闻主体、拟写结束语等)。【例1】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要求: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不少于80字。_【解析】扩展时要看清要求,做到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用两种以上修辞方法。【答案】(示例)这个冬季还没有来临之时,气象专家就分析说今年冬天是一个严冬,天气将异常寒冷。冬天来了,一开始人们并没有觉得怎样冷,可一进入寒冷腊月,老天爷就变了脸,北风呼啸,狂雪乱舞,风吹在人的
4、脸上,脸就好像被猫爪抓了一样,火辣辣地痛,连续多日,气温都没有回升的迹象。考生解答丰富句意型扩展语句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研读原句,把握扩展的基点。所谓扩展基点即一句话中说得比较含蓄、有待丰富的内容。(2)明确答题要求,把握扩展方向。扩展语句时,要仔细阅读题干中的提示和要求,领会扩展的目的,充分考虑语境对陈述对象、语意、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制约。(3)展开联想和想象,适当添枝加叶。通过添加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使一个简单的句子丰富生动,富有审美情趣。(4)运用形象描写法,对所描写的人物进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使人物更富有神采;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外观等描写,使事物更具体。(5)
5、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句子具体生动。考查角度(二)连缀给定词语词语连缀是将给定的几个词语连缀扩展成一段话,或给出一个或几个情景信息词描绘一定情境;或讲述一定的道理。1.描情绘境【例】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不超过70字)初春 火焰 绿意 枯枝_【解析】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题干提供的几个因素:季节“初春”、物象“火焰”和“枯枝”、情景“绿意”,按照题目的要求,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描写一种景象的同时表达出一种情感。要注意想象合理、语意连贯、文理晓畅、语言通畅、字数符合要求,同时做到“情景交融”。【答案】初春的郊外,那饱受风寒的枯树枝上,已呈现出几分绿意。也许
6、过不了几天,这绿色中还会燃起一团团、一簇簇或粉红,或淡黄,或紫红的火焰,照亮整个田野。2.抒情论理【例】将下面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不少于30个字。饮食 营养 读书_【解析】要先分析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前两个词语关系明显,它们与“读书”应该是比喻关系。【答案】要获得身体的营养就必须重视饮食,要获得精神的“营养”就必须重视读书。词语连缀首先找出词语之间的合理关系,然后通过添加成分或穿插恰当句子组合成一段话,这段话或是根据要求描述出的一种情景,或是根据要求陈述的一种见解,或是根据要求阐述的一种哲理。考查角度(三)描写诗文情境提供一两句诗,然后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要求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运用一定的表现
7、手法,将所构思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近年来,多数扩写语句试题考查的是这种形式。【例】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诗描写成60字左右的语段。_【解析】这种题型不可理解为字面上简单的解释或翻译,要先确定中心,后扩展,这个中心要能准确反映原诗文的情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答案】(示例)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江边的花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红,简直像一团团火焰;一江春水格外碧绿,让人觉得犹如生命在流动,这江南的春啊,简直让人如痴如醉。诗文情境型扩展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读懂题干,全面理解和落实题目的各项要求。(2)读透诗歌,把握诗句,结合诗歌的内容主旨,找准诗句的扩展中心,认真领悟诗
8、歌的意蕴之美。(3)想象整合,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展开合理的想象,谨慎地选词造句,完成答案的整合完善。考查角度(四)续补填充语段续补语段就是根据一定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逻辑思维,从而合理地推导出缺失的内容。这种类型的题又往往涉及“选用、仿用句式,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等知识点,因此这里只作简要介绍。【例】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文段的意思完整、明白。“你工作多久挣的钱,才够买一个麦当劳的巨无霸?”要是猛然被这样提问,多数人可能都会打个愣,因为对这个问题人们通常更习惯另一种算法,即“我一个月的工资,够买几个巨无霸?”这两个问题看上去是一回事,在统计学意义上却有明显的差别。前者是以商品来考察劳动
9、力的价值,后者则是_。【解析】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知空缺处的内容和句式特点。分析可以看出:前者是从商品的角度来衡量的,后者是从收入的角度来衡量的;前者句式是“前者是以”,那么后者宜采用类似的句式“后者是用”。【答案】用收入来衡量购买力的水平补写或续写的句子必须做到与原句文意相通,中心一致,语境和谐,句式相似,甚至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也应和原句保持一致,当然,关键是必须符合题干所规定的要求。考查角度(五)拓展特定话题这种形式旨在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能力。其形式是给定一个话题,要求学生运用想象,拓展话题。【例】(2014高考四川卷)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特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
10、排比的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的精神。_【解析】紧扣画线句,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实际是对画线句(既是续写的中心,也是话题的中心)的扩展;题干要求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因此必须对论语和三国演义有所了解。论语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怎么做人;还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无所争”的谆谆告诫;也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还有“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1、的处世准则。三国演义中着重体现的是战争与和平的矛盾。【答案】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示例二: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盼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期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扩展拓展话题型语句时,考生要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确定扩展方向。这类题在题干中就已限定了扩展的中心,所以考生在答题时必须围绕这个中心话题去扩展。(2)确定语段层次。由于扩展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丰富的过程,所以在确定扩展方向
12、之后,应当合理安排段落层次,并且扩展部分要与原句、原段衔接自然。(3)组织语言作答。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并借助对比手法、因果关系等来增强语言表现力。1读懂题干,明确要求。无论是提供词语的扩展,还是提供句子的扩展,实际上都是提供了语言材料,只有全面领悟材料的信息,把握材料所明示或暗示的要求,才能确定扩展的具体内容,做到和谐统一。这类要求有两个层面:一是显性要求,二是隐性要求。所谓“显性要求”,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限制扩展后必须具备的条件。诸如以什么为重点,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或表达方式,要补充什么内容,要有多少文字等。此题中的“写一个场景”“想象合理”“语言生动”“40字左右”就是显性要求。所谓“
13、隐性要求”,是指在题干中没有明确要求和具体限制,而隐含在所提供的具体语境中的条件。如需要什么样的文体,具有什么样的感情色彩,应该表现什么样的情、景和理等。这是考生容易忽视的问题,而答案的正确与否,又与此息息相关。这些要求往往需要考生自己根据提供的语境去揣摩。此题虽然只提供了两句诗,但是前两句应该属于同学们熟记的内容:“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也就是说要求写的内容应该与“有月亮的夜晚”这个隐性要求相一致,应符合原文的意境格调,如果写的是白天的景色就不合要求了。2找准关键,明确方向。不同扩展题型扩展方法是不同的,如连缀词语型的扩展语句关键在于找一个联结点或一个情境把所给的词全部用上。此题扩展的关键在于要紧紧扣住赤壁赋原文的意境。3注重描写,强化修辞。描写可以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具体、真切,从形象上丰富原文内容。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可以使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此题要求写一个场景,在修辞方面没有要求,运用描写的手法扩展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