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火警119浙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83442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火警119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火警119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火警119浙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火警119浙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火警119浙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火警,119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杰在火灾面前临危不惧,急中生智,及时报警,保住了校园的故事,学习小杰热爱学校,冷静沉着的品质。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3、 能按要求正确朗读和默读课文。4、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打火警电话的经过。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默读课文2、 教学难点:按事情发展顺序介绍小杰打火警电话的经过。三、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四、教学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初读课文,初知大意。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 揭题,解题1、 揭题,齐读2、 火警,119什么意思二、学习学习提示,明确默读的方法和要求1、 自读2、 什么是默

2、读3、 默读有什么好处4、 默读有哪些要求二、 指导默读,了解课文大意1、 默读,想一想小杰做了一件什么了不起的大事?2、 再次默读,想一想哪一段写引起火灾的原因,哪一段写救火的结果3、 默读有关段落,简单地说说起火原因和救火结果。四、学习生字1、 自学2、 检查A、 分析字形:隆、爆、即、拨B、 加偏旁成字再组词(三个) 乍、曼、马、方、艮三、 第1段1、 默读,第一段介绍了小杰的哪些情况?2、 了不起是什么意思?初步理解为什么说这件事了不起?四、 第2段1、 默读,用一句话回答起火的原因。2、 划出反映火势很大的词语,说说自己的体会。3、 如不及时扑灭大火,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4、 朗读

3、指导:危急紧张五、 作业1、 抄写生字新词2、 预习课后练习题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小杰在火灾面前临危不惧,急中生智,及时报警,保住了校园的故事,学习小杰热爱学校,冷静沉着的品质。2、能按要求正确朗读和默读课文。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打火警电话的经过。#教学过程一、 复习1、 听写词语2、 齐读1、2段二、第3段1、 默读,第3段有几句话,分别写什么?2、 转移什么意思?课文中的转移指什么,为什么要转移?三、第4段1、 到了安全地带小杰想到的是什么?这时她的心情怎样?2、 指导朗读第2句3、 几个数字跳入她的脑海指什么?4、 当小杰想到火警电话号码时,她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

4、读5、 划出句子中表示小杰抓紧时间,动作很快的词语6、 小杰为什么要这么快7、 指导朗读2-4句三、 第5段1、 指名读2、 消防队员及时赶到火场,跟小杰打电话的哪些情况直接有关?3、 指导朗读4、 齐读4、5段5、 说说小杰打电话报警的经过A、 讨论叙述提纲想到什么记起什么去打电话报警B、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

5、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练说 6、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为什么说小杰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们应该向小杰学习什么?四、 第6段1、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

6、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默读,消防队员是怎样赶来救火的?结果怎样?2、 讨论五、 总结1、 齐读课文2、 课文内容及教育意义3、 默读方法和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