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奇怪的大石头_鲁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81534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奇怪的大石头_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奇怪的大石头_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奇怪的大石头_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奇怪的大石头_鲁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奇怪的大石头【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应以读悟语、以读悟情,因此本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体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和受到文本蕴含的人文熏陶。【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本文语言,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品味语言的方法和围绕主题把内容写具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课前准备】师生课前都尽可能地通过各种同渠道搜集相关的冰川活动资料以及有关科学家李四光的材料。【课时安排】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由题引入课题是奇怪的大石头,这里的中心

2、词是“石头”,称这块石头“大”,究竟有多大?大石头就大石头呗,可又说说它“奇怪”,奇怪在哪儿呢?又是谁会对一块大石头感到奇怪呢?是“一时”奇怪还是“长久”奇怪呢?最后这“奇怪的大石头”变成了“不奇怪的大石头”了吗?就带着这些问题好好地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初读课文,感知基本内容。、让学生按以上引入的提示概说课文内容。三、学习生字新词让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第一次接触的感到陌生的生字新词,这样,每人写的生字新词是不尽相同的,但对课文后列出的要求掌握的生字要重点指导。四、反复朗读,读通读顺可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老师参与读、学生齐读等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从整体上

3、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字词的学习中,先相对集中地学习,侧重于读准字音,而后在讲读课文中结合语境再侧重于形义的解析。上述部分难点的字词析解适当地渗透一些字理知识,使学生形象地识记字词形义,以达到语文新课标所提出“喜欢学习汉字”境界。最后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且要求读通读顺,为第二课时对课文的品味和感悟做好铺垫。第二课时一、感知巨石形象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

4、巨石”、“孤零零”。)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二、感受好问精神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三、解开巨石之谜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

5、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后讨论: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认真地想想“疑问”“行为”“成果”相互间的关系,你从中什么启示?在小纸片每人动笔写一名自己感悟最深的话,然后在小组里念读,相互评价修改后把它张贴在教室一角的“凡人名言”栏里。四、交流读后感想、完整地朗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小结鼓励: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来源:ZXXK来源:学科网ZXXK设计意图:第二课时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即加强对词语的品味和语段的朗读训练,同时培养学生敢于求索的意识和精神。通过恰当的问题设计以回观课文内容,弄清善于思考、敢于探索与获取成果的关系,最后双通过说写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话,把语文的学习与人文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