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句子专项苏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80772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句子专项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句子专项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句子专项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句子专项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句子专项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句子专项苏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句子专项苏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期末专项卷句子一、把下列句子改成“被”字句。(8分)1苏格兰军队把外国侵略军赶跑了。_2海豚和海狮的表演把游客逗得开怀大笑。_3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_4大伙儿希望把小露珠留住。_二、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8分)1土地被红军整治得平平展展。_2缠足陋习被孙中山废除了。_3雨衣被妈妈传给了萨沙。_4孙中山被妈妈推出了房门。_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更具体。(8分)1()的空中挂着一轮()的月亮。2()的太阳落山了。3微风吹拂着()的柳丝。4山的南面,有一大片()的桃林。四、修改病句。(12分)1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_2春天的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_3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_4在元

2、旦晚会上,我听到了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_五、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比喻句。(12分)1湖水很平静。_2秋天到了,树叶飘零。_3榛树叶子红了。_4路边的大树挺立着。_六、把句子中的事物当成人来写。(12分)1小河里的水哗哗地流着。_2.春天来了,花儿开了。_3早晨,太阳升起来了。_4小鸟在枝头叫着。_七、连字词成句,并加上标点。(6分)1像小鸟飞向似的我们操场_2万紫千红带来大地春雨春天的给_3孩子把迅速送给一个伞老爷爷_八、造句。(12分)1家家户户:_2形态各异:_3果然:_4总是:_九、把诗句补充完整。(8分)1墙角数枝梅,_。遥知不是雪,_。2咬定青山不放松,_。千磨万击还坚劲,_。3牧童

3、骑黄牛,_。_,忽然闭口立。4小娃撑小艇,_。_,浮萍一道开。十、选择关联词语填空。(8分)虽然但是如果就不但而且只要就1()天气很冷,()月季花仍然开得那么鲜艳。2()没有老师的辛勤培育,我们()不会取得这样的进步。3森林()是一座大水库,()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4()我们努力,()可能成功。十一、排列错乱的句子。(6分)( )小兔说:“怎么是两个?后面还有一只狗呢!”( )小兔说:“我看朋友去。”( )狼问:“我们俩一起走,好吗?”( )狼一听,立刻逃走了。( )狼在路上遇到一只小兔,心里可高兴了,想吃掉小兔。( )狼问:“好朋友,你到哪儿去?”句子一、1.外国侵略军被苏格兰军队赶跑了。2

4、游客被海豚和海狮的表演逗得开怀大笑。3这件事被我告诉了爸爸。4大伙儿希望小露珠被留住。二、1.红军把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2孙中山把缠足陋习废除了。3妈妈把雨衣传给了萨沙。4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三、示例:1.高高皎洁2.红红3青翠4粉红四、1.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2南京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3我对这本书很感兴趣。4在元旦晚会上,我听到了悦耳的歌声,看到了优美的舞蹈。五、示例:1.湖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2秋天到了,树叶像蝴蝶满天飞舞。3榛树叶子红了,像一团团火。4路边的大树如钢铁战士般直直地挺立着。六、示例:1.小河里的水唱着歌奔向远方。2春天来了,花儿争着抢着露出了笑脸。3早晨,太阳害羞

5、地露出了脸。4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七、1.我们像小鸟似的飞向操场。2春雨给大地带来万紫千红的春天。3示例:一个孩子迅速把伞送给老爷爷。八、示例:1.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2一到春天,形态各异的花都开了。3外婆说来我家,今天她果然来了。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

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4上课时,我总是专心致志地听课。九、1.凌寒独自开为有暗香来2立根原在破岩中任尔东西南北风3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4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十、1.虽然但是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

7、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2如果就3不但而且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4只要就十一、5346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