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阅读链接4冀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80454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阅读链接4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阅读链接4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阅读链接4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阅读链接4冀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阅读链接为什么?为什么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探究真相、真知与真理。2、要学生学会质疑、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教学重点: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探究真相、真知与真理。教学难点:要学生学会质疑、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再设计与教学随笔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的课文中,给我们留下了好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一株老树会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而且听起来却都有道理;为什么不用箭却能把大雁射下来?这些问题也许你们都已经解决了,可是,你还能从其它事情中提出更多的为什么吗?师:古语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

2、进”疑,就是我们所说的问题,这两句话的意思都是说提出问题的重要性。让学生做好提出问题的准备。二、初读短文。瓦特的“为什么”师:这里就有一个例子。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83页的内容,读完找同学说一说你的感受。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师:从

3、这篇短文中,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师:这正好是书中所写的那句话“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感受质疑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学问。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

4、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三、我的“为什么”师:同学们,你曾经有过哪些问题,能说一说吗?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为学生踊跃的提问作好铺垫。四、“为什么”有多少师:书中84页提出了好多问题,大家可以看一看(学生打开书阅读),谁能说一说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指名学生回答。师: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有多少“为什么”,我真的想知道,请大家把问题写在纸上。我们比一比,看谁的问题最多。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抓住书中的这句话,能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同时,把问题写在纸上,也让学生的思考神形俱备。对问题的提出思考更深刻,更慎重。五、教师总结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我们身边的“为什么”到底有多少?(应该有无数)既然这样,我们要发现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那么今后你们会怎么办?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养成提问题的好习惯,从身边做起,做一个勤思善问的小学者。学无止境,要培养学生“活到老,学到老,问到老”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真正养成提问的良好习惯。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