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古诗二首∣人教.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4767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古诗二首∣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古诗二首∣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古诗二首∣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12古诗二首知识技能1认识“踪”“迹”等12个生字,会写“首”“采”等7个字,认识水字旁,爪字头两个部首。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小孩儿活泼、天真、淘气、可爱的形象。感受小池中所描绘静谧和谐的自然景象。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朗读体会加深理解和背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古诗,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诗歌美好的意境。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看看小孩撑着小船到底是干什么的?板书课题池上。朗读、背诵古诗,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古诗的大意。第一课时一、谈话,看图导入1出示莲蓬的图片,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你吃过莲子吗?2出示课文插图,图

2、中画了谁?图中的小孩在什么地方?他在干什么?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同桌对读,检查字音。3再自由读,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4指名说。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1出示挂图,师指图:问:小船上装的是什么?他到哪儿去干什么了?偷采白莲回2小孩子为什么会偷呢?他有没有巧妙掩盖自己的足迹?“浮萍”指浮在水面上的水萍。让小孩子暴露了自己的行踪。3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四、读读想画画1读古诗,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描绘的情景。2教师引导根据画面练习背诵。五、读一读,想一想从“白莲”“浮萍”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六、指导书写生字“首”“采”七

3、、练习背诵古诗小池第二课时一、看图导入1出示挂图:这是什么?2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错的字音。3说说你会用哪些方法记住这些生字。4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认读,练习组词。三、图文对照,再读感悟1看图:诗中作者描写了小池的哪些事物?引导学生理解“泉眼”和“晴柔”。2图上还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找出相关诗句读一读。3全班齐读。四、指导朗读1个别读。2评读。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

4、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1分小组练习(一人读诗,其他人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

5、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2全班交流。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3指导背诵。六、巩固生字,指导书写“无”和“天”进行比较,提醒书写时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尖”字上面是“小”的变形,中间一笔是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