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3数字歌1∣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1396 上传时间:2025-1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3数字歌1∣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3数字歌1∣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3数字歌1∣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数字歌教学设计课文说明这是一首有关数字的儿歌,全文共三句话。第一句、第二句,用数字列出学生喜爱的游戏;第三句话写出学生们的团结友爱。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竖。了解笔顺规则:先横后竖。2自主积累词语。3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4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时数2 课时“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

2、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小朋友与老师对话。适时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老师领读。(分三句读)。注意读准字音,尤其是“二、三、四、十”这四个字音,si sn为平舌

3、音,er为卷舌音,shi为翘舌音。学生发音不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读几遍。(三)学生朗读课文。(保证朗读的时间,朗读方式要多)(四)随文识字。1读准字音。先读课文,再看生字表,把课文中及板书中的生字找出来。采用多种形式,如卡片,开火车,小老师,猜字游戏,多媒体字宝宝等调动小朋友学习兴趣,反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2了解字义。让学生知道“一”是一个数字,是一本书的“一”,一张桌子的“一”。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还可以用“一”说什么。例:一个铅笔盒,一把尺子,一块橡皮等,在学习“一”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表示数目的字。3分别汉字与阿拉伯数字。告诉小朋友,这些

4、字虽然表示数量,但是它们是汉字,与数学课上学的阿拉伯数字在写法上不同。(五)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巩固识字。(六)作业。做课后第二题:填一填,说一说。(课内完成)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第二课时(一)复习。1朗读并背诵课文。2认读生字卡片。 (二)随文识字。记住字

5、形(会写字)。明确目标:会写“一、二、三、十”这四个字。学习笔画:“一”口念“写一字,横”。观察:“二、三、十”有几笔,都有哪几笔。书空写“二”“三”。学习笔画“丨”(shu)从上到下,竖要直。写“十”字,知道先横后竖,书空写“十”字。说说自己怎么记这些字。(三)指导写字。本课是写汉字第一课,要指导学生会照田字格里的示范字正确地书写。1先指导学生认识田字格。2指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应占格的位置。3注意在示范中讲清书写笔顺,掌握先横后竖,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一”写在横中线上,两边要有空。“二”是两横组成,从上往下,先写上面一横,第一横短,第二横长。“三”是三横组成,三横之间距离相等,第一横长,第二横短,第三横最长。“十”由两笔组成,先写横,再写竖。4由于学生第一次书写,教师要重视巡视指导,有基础的教师,最好告诉学生学习顿笔。从关心学生身体健康的角度,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学生写字在课内完成,教师及时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