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检测 鉴赏诗歌形象题一、流程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推导流程:(1)筛选典型意象。诗中的典型意象有:游子、离歌、微霜、鸿雁、云山、关城树色、御苑砧声。(2)描述图景画面。根据上面筛选出的典型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意象连缀成富有诗意的画面。(3)概括画面特点。根据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本诗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自主尝试: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落地的寒霜透出了寒意
2、,鸿雁的哀鸣令人悲伤,云山茫茫行路难,寒冷的树色令人悲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二、对点练2(2018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水 调 歌无名氏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注。注鼙(p),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平沙落日大荒西”一句,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B“陇上明星高复低”一句承上写夜景。日落而星出,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山之上明星闪烁,则夜静可知。C“孤山几处看烽火”,是说原野上连营驻守的军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
3、警的烽火。D“壮士连营候鼓鼙”写敌情传来后军营的反应。警报传来,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E诗歌一、二句主要按照空间顺序写景,由地面的辽阔荒远到陇山之上明星闪烁,由近及远,由地面到天空。解析:选DED项,“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错,“候”字表现出连营军士临危不乱,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容就绪,单等军令下达,鼙鼓擂响,即出战迎敌。E项,“主要按照空间顺序写景”错,应该是主要按照时间顺序写景,从日落写到星出星移。(2)诗歌一、二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何作用?(6分)答: 参考答案:诗歌一、二句营造出一种阔大、悠缓、静谧的意境。这两句的铺叙及环境气
4、氛的渲染,突出了第三句军情的紧急,更易于从悠缓宁静中见突然、危迫与紧张。故这二句乃是欲张先弛,以收取以平显兀、以缓显迫、以静显动的艺术效果,而成为第三句的绝好衬垫。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赠 内 人张祜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注内人:大内(皇宫)中人,指宫女。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禁门:宫门。窠:巢穴。红焰:指灯芯。(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是一首宫怨诗,但诗人匠心独运,不落俗套,既不正面描写她们的凄凉寂寞的生活,也不直接道出她们的愁肠万转的怨情。B诗的首句“禁门
5、宫树”,点明地点,但门而曰“禁门”,树而曰“宫树”,就烘托出了富丽堂皇、轩昂宏阔的气象。C“媚眼”两字,说明望景之人是一位美貌的少女,诗经卫风硕人就曾以“美目盼兮”四个字传神地点出了庄姜之美。D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把镜头从户外转向户内,从宫院的树梢头移到室内的灯光下,描写了一个宫女斜拔玉钗与飞蛾嬉戏的情景,表现了宫女的喜悦之情。E诗的最后一句中的“剔”字是细节描写,是说明“斜拔玉钗”的意向所在,生动地显示了这位少女拯救飞蛾的心愿。解析:选BDB项,“富丽堂皇、轩昂宏阔的气象”不正确,应为“宫禁森严、重门深锁的环境气氛”;D项,“与飞蛾嬉戏的情景,表现了宫女的喜悦之情”错,应为“拨救飞蛾”的情景
6、,表现了宫女对飞蛾的同情和自我哀怜之情。(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宫女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诗的第二句写“内人”仰首凝望鹭窠的动作,飞鸟尚可自由飞出宫禁,也有温暖巢穴,自己何时才能走出宫门,重回故乡!凝望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幸福的憧憬。诗歌的三、四两句中“内人”斜拔玉钗、拨救飞蛾的动作显示了这位少女的善良心地,当她看到飞蛾投火时感伤自己的命运好似飞蛾,便剔开红焰,救出飞蛾,既是对飞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出于对自我命运的哀怜。本题可据此回答。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位凄凉孤寂、青春虚度又善良美貌的宫女形象。“媚眼”表现少女的美貌,身在禁宫,与世隔绝。“惟看”体现出女子的孤寂、凄凉
7、,只有枝头的一窝栖止的飞鸟才可以陪伴她。“斜拔”“剔开”“救”一系列的动作体现出少女的善良,不忍心飞蛾扑火死去。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摊破浣溪沙咏桂花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注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大:一作“太”。(1)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开头两句如抖开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画卷,那黄金揉破后化成的万点黄花,那碧玉剪出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生动形象地写出桂花的娇小无比以及金玉之质。B词中的“大鲜明”三字是褒扬
8、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之桂子,还是高风亮节的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C词的末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却无情”三字暗含了作者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D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进一步写出桂花的高雅,重在随感,带有较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E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生发开去,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解析:选CDC项,“三字暗含了作者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不恰当,没能从全诗来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牵强附会。通读全诗可知,“却无情”看似抱怨,实际上却表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D项,“拟人手法”有误,词的下阕主要以梅花的“俗”和丁香的“粗”来反衬桂花的高雅。(2)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有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的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有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精神气度如魏晋名士一般超凡脱俗,个性鲜明,风度翩翩,节操高尚,令人崇敬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