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课诗五首(第1课时)【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字,人,代诗人。“歌一曲”指的是的 。2、介绍写作背景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3、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 ,京兆万年人。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 ,以别于少陵,与 并称“小李杜”,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4、介绍写作背景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
2、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外,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学海拾贝】你会读吗?烂柯 人 侧畔 长 精神 折戟 请你记住:销: 。 将: 。 磨洗: 。 折戟: 。戟, 。 【有的放矢】教学重点 :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2、背诵并默写。教学难点:1 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扬帆起航】A合作交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要求学生概述诗意)4、再读本诗,师生共同读品诗句。“巴山置身。” 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 ,而是通过“ ”和“ ”
3、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 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怀旧柯人。” 此处作者借用了 ,表达了 ,抒发 。 “沉舟木春。”这两句本意是以“ ”“ ”比喻自己,抒发诗人 。这两句借用 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 。 “今日精神。” 这是全诗的 ,“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再读(或背)全诗。7、小结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 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 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 。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 ”和
4、“ ”,意思是 。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 。B探究质疑赤壁3、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要求学生概述诗意)4、探究质疑。.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含义?这两句诗是说, 。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这两句话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也曲折地表达了 。“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举一反三】(3)填空。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字,人,代诗人。“歌一曲”指的是的 。赤壁作者,代诗人。【一课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