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马说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14587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马说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马说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3马说课后习题一、熟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亦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这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二、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嗦。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参考答案:直称。如“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如“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表述委婉,虽不直呼其名,而意在其中。代称。如“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安求其能

2、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这些句子中的“其”“是”“之”等代词,都是指称千里马的,表意简洁含蓄。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子的语气特点。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参考答案: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陈述语气)2.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不能办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反问语气)3.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转折语气)4.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诘问、感叹语气)四、阅读下面的短文,结合课文,写一段文

3、字,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不少于300字。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资治通鉴唐纪八 上:皇上,指唐太宗。封德彝(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参考答案:【示例】人才问题之我见从课文和课后所给的材料来看,每个人都应是“人才”,关键是使用者能否用其所长。我赞同这个观点。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只要能胜任其中某项工作并将其做好,这样的人就应该是人才。用人者应该找实用的对口人才。一个人,在他的岗位上能创造出应有的价值,就是人才,因为现在企业的发展靠的是团队精神,所以某个人只要能胜任某个岗位就可以了。用人单位不能用过于挑剔的眼光去看某个人,说白了,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综上,我觉得人才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对用人公司来说,人才其实就在你身边,关键要看你怎么去用;对求职者来说,其实你就是人才,关键要看你怎么去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