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3 七律.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11178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3 七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3 七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七律到韶山教学反思七律到韶山记述了作者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人民革命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作者高远的思想境界。 因为时间跨度比较长,毛泽东离家32年之久,回到家乡之时思绪万千,要让现在的学生了解那段历史,感受人们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卓绝的斗争精神,进而受到感染、启发。本次课围绕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一、 阅读指导: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同学们确实通过多次阅读锻炼了自己的诵读能力,一遍比一遍感情充沛,较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而且在诵读之中也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

2、生一己体悟掌握了许多朗诵技巧,如想要更好的把握诗歌所传达的感情,需要对诗人生平和诗词的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朗诵诗歌除了把握感情之外,还要学会停顿,把握语速和重音等,这样才能把诗歌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诵读出来。通过自由读、范读、听读、齐读、分小组读等形式,在让学生自己感受诗的意境与情感之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大家共同分享总结出来的朗诵技巧,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二、题意升华:在本教学设计中摒弃了传统教学对内容的琐碎分析,直接从整体入手;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以老师解释诗意为主的教授模式,尽量通过学生自己所读所析感悟到诗歌蕴含的主要精神内涵。特别是在最后的教学环节里,设计了学有所获,学生通过本环节对自己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如有疑问,学生提出之后可以通过相互交流进行解答,学生自主意识由此提升。不足之处:我对自己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经过了反复的考虑,但在课堂教学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对课件的操作比较生疏,在教学中对文本挖掘不够深,感觉自己在进行点评时候还不够机智,不够灵活,启发性还不够!另外,在设计上,我根据诗人情感的变化设计“咒”“喜”二字,但细微处情感线索抓不到位。在其它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很多缺陷,恳请大家指正。改进措施:上课开篇大致对毛泽东同志的经历作为线索,可以大致梳揽整个革命史和新中国的变化。再次对诗中的重点字词强调赏析,最终让学生进行思想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