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67857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A. 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B. 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C. 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D. 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答案】C【解析】【详解】先秦时期由于分封制下诸侯权力较大,秦朝实现全国统一,推广郡县制,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选C;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官僚政治,不是血缘世袭政治,排除A;商鞅变法是已经实行官僚政治,排除B;秦

2、朝实行的君主专制,并不是法律治理,排除D。2.962年,宋太祖下诏令,禁止新中进士到主考官那里谢恩;又命令进士及第的人不得称主考官为“恩师”“师门”,也不能自称“门生”。自宋太祖后期起,新中举人必须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算合格,这样,被录取的人便成为“天子门生”。此诏令旨在A.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 防止选官结党营私C. 打击贵族特权利益D. 推进科举公平公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宋太祖时期禁止进士“谢恩”并通过亲自主持殿试以防止主考官与进士形成裙带关系,故B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削弱相权,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体现对贵族特权的打击,排除C项;科举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

3、,但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D项。故选B。3.朱熹的外祖父祝流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的一半,人称“祝半州”,朱熹本人也不贱工商,并参与经商,他认为“正其义而利自在,明其道而功自在,专去计较利害,定未必有利”。朱熹的义利观A. 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 沿袭了原始儒学重义轻利的思想C. 有利于规范商业市场的秩序D. 制约了工商业资本规模的扩大化【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朱熹本人不贱工商,并参与经商,他肯定合理的必要的利,这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与材料中朱熹不贱工商并参与经商的信息不符,排除;材料并未体现朱熹的义利观对市场秩序的影响,C选项错误;朱熹的

4、义利观并未阻碍工商业资本规模的扩大化,D选项错误。故选A。4.清朝独创朱批密折制度,有奏折权的官员一般由皇帝发给折匣,匣上加锁,皇帝与官员本人各掌握一把钥匙。官员写来密折时,要派专人用折匣送给皇帝阅批,皇帝阅批后,又交专差以折匣送回。对于密折内容,皇帝和官员都要严守秘密,虽骨肉至亲不能示知,可见这一制度A. 开创了保密制度的先河B. 有效地加强了君主集权C. 避免了臣下腐败的发生D. 改变了君臣的主奴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从密折制度的内容和“皇帝和官员都要严守秘密,虽骨肉至亲不能示知”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制度有利于皇帝了解实际情况,有利于官员之间互相监督,从而有效地加强君主集权,故答案

5、为B项;A项中的“开创”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中的“避免”说法绝对,排除;这一制度使君臣之间的主奴关系进一步加强,排除D项。5.雍正时有人说过:“商人积丝不解织,放与农家预定值;盘盘龙凤腾向梭,九日辛勤织一匹。”苏州道光二年一个碑文上写道:“查民间各户,将经丝交织机匠工织”。各户把经丝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给机匠织造,回收成品,机匠“计工受值”。这表明,当时中国A. 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分工细致B. 已出现大量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C. 商业资本的规模比较庞大D. 存在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答案】D【解析】【详解】据“放与农家预定值”、“户把经丝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给机匠织造,回收成品”、“

6、计工受值”等信息可知当时出现了雇佣关系,存在商业资本项工业资本转化的倾向,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雇佣关系的出现,AB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6.清光绪年间,大臣上奏:“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此现象反映了A. 棉纺织业彻底衰败B. 小农经济日渐解体C. 经济结构全面转型D. 农产品开始商品化【答案】B【解析】【详解】仔细阅读材料发现材料反映的是国外生产的洋布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导致“弃土布而不用”的现象。根据所学可知,这破坏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削弱了自然经济的基础,对自然经济起了很大的瓦解作用。故答

7、案为B项。A项,材料反映出中国的棉纺织业受到外国洋布的挤压,但材料体现不出中国棉纺织业彻底衰败,因为材料看不出全国的整体形势,只能体现出当时出现了这一现象,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国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型的信息点,排除;D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国棉纺织业受到,机器大生产的冲击,没有体现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排除。7.下面是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军费变化表,由此表可以得出时间(年)18381839184018411842军费(万镑)12801260138012401440A. 鸦片战争减少了英国对华贸易逆差B. 鸦片战争使英国财政负担有所加重C. 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减轻了军费开支D. 英国军队在鸦片战争中

8、的损失较小【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数据可知,在1840年到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的军费相对于1838年到1840年没有明显的浮动变化,这说明当时英国军队在战争中损失较小,D正确;材料未涉及外贸问题,A排除;英国军费在鸦片战争期间没有明显的增加,B排除;英国的军费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有所增加,并非是减少,C排除。故选D。8.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这表明李鸿章A. 认识到了中国贫穷的根源B. 发现了洋务运动的根本弊端C. 找到了工业生产的规律D. 认为办洋务运动的重心应该转移

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等信息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发展民用工业以“求富”。故选D。A项说法错误,中国贫穷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的腐朽;B项错误,洋务运动的弊端在于其指导思想;C项说法材料并未体现。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9.张謇根据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将其创办的纱厂取名为“大生纱厂”。当年外国人发现,南通街头没有乞丐、醉鬼、流浪者,张謇的企业、各项事业几乎吸收了所有的劳动力,剩下的老弱病残幼也被送进了他办的慈善公益机关。该材料直接说明张謇主张A. 应当大力发展

10、重工业B. 运用儒家思想指导商业C. 注重民生发展轻工业D. 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答案】C【解析】从张謇所起的工厂的名字来源以及当时南通的社会风貌可以看出,张謇注重社会民生的改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没有体现出材料中反映出的问题的特点;B选项错误,张謇的实践并不一定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D选项错误,救亡图存不是材料所要体现的内容。10.下图四条曲线反映了近代中国四种经济力量的发展趋势,其中最能体现时代进步潮流的经济形态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线条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60年代产生,1956年三大改造结束,是近代中国进步的经济因素,A正确;线条是

11、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随着新中国成立而结束,它阻碍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线条是中国的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它是落后的经济成分,排除C;线条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主义,它阻碍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故选A。11.以下是19121913年中国女子学校及学生数量统计表(节选自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出现该表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年份女子学校数(所)占全部学校比例(%)女校学生数(人)占全部学生比例(%)1912年238927371411304.8111913年31232.8791669644.582A. 西方启蒙思想已传入中国B. 辛亥革命冲击着封建制度C. 近代中国女权运动的发

12、展D. 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民国建立后,女子学校数量、人数和占比均显著上升,这说明当时女人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和当时辛亥革命对封建制度的冲击有很大关系,B正确;这一时期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变革对社会风气的影响,西方启蒙思想不是主要原因,A排除;女权运动不属于主要原因,C排除;辛亥革命后的影响有限,尤其是农村,D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B。12.在民国时期,有人改变了一首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长辫反被短发替,婚纱成为新时尚。”这反映了A. 新服饰开始走向大众B. 不缠足运动风靡全社会C. 结辫陋习被

13、社会抛弃D. 社会风俗改革蓬勃兴起【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这首打油诗的内容可知民国时期在社会服饰和风俗方面出现明显的改革趋势,说明社会风俗改革蓬勃兴起,故选D;材料反映了社会风俗的变革,但无法说明新服饰开始走向大众,排除A;“风靡全社会”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长辫反被短发替”说明发型发生变化,但并不能证明结辫陋习已经被社会抛弃,排除C。故选D。13.1932年5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打响了惩治腐败分子的第一枪,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被处决。同年12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第一个惩治腐败的法令。该法令A. 将纯洁中央苏区的革命队伍B. 是工农武装割据之路的产物C. 扩大

14、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范围D. 说明中央苏区推崇法令至上【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进行的反腐事件,这主要是为了清除党内的腐败分子,纯洁革命队伍,A正确;材料是反腐事件,与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扩大革命根据地范围、法律至上无关,BCD排除。故选A。14.抗战期间,存在着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向乡村的文化转移,大批城市知识青年随着八路军和新四军来到乡村,为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这表明A. 中国文化重心已转移到乡村B. 农村文化的重塑推动了民族解放C.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蓬勃开展D. 中共已经取得抗战文化的领导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

15、材料“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可知,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农村的文化宣传,推动了抗日战争这一民族解放的进程,B项正确;当时中国文化重心未转移到乡村,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优势,中国文化重心仍城市,A项错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发生在文革期间,C项错误;中共已经取得抗战文化的领导权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15.1955年,中国与埃及签订贸易协定后,中非贸易额由1950年的1214万美元上升到1956年的4865万美元;中国与缅甸的贸易额从1950年的313万美元增长到1956年的4032万美元;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这一贸易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16、“不结盟”外交方针推行B. “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友好C. 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互补性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外交准则【答案】B【解析】【详解】“不结盟”外交方针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排除A;1955年周恩来在参加万隆会议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这一方针不仅推动了会议的进程,还在会后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故选B;材料并未涉及到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互补性,排除C;国际外交准则具体是指从事外交活动时所必须遵守的、各国所公认的、构成外交基础的、作为自身行动依据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今世界被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而不是各国,排除D。16.1982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

17、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题。2003年,国家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型,通过部门整合,职能归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并颁布了行政许可法。据此可知政府职能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 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B. 助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C. 对接世界市场的需要D. 强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答案】B【解析】【详解】改革开放后国家在不同时期对政府职能的调整,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并颁布了行政许可法”,是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助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故答案为B项。政府职能调整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A、C项不是主要目的,均排除;材料反映的措

18、施并非只是针对基层政府,排除D项。17.1986年4月,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举行首映式。万民争看,轰动香港。蒋经国说:“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上文中大陆对台政策调整体现在A. 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B. 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C. 大陆放弃武力统一D. 大陆成立了“海协会”【答案】A【解析】从题干时间“1986年”以及材料中“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的信息可知中央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故A项符合题意。B选项说法错误,一个中国的共识目前还没有完全达成

19、;C选项说法错误,大陆不放弃武力统一的可能;D选项“海协会”只是民间组织,没有如此大的效力。18.下图为19492008年中国新增建交国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B.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 中美关系开始缓和D. “文化大革命”扩大了中国的政治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给我国外交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极大困难。中美关系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缓和,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C选项符合题意。万隆会议于1955年举行,与图中所示的建交高峰1972年相距较

20、远。A选项排除。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虽然时间上与1972年的建交高峰相合,但并非“主要原因”。B选项排除。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外交活动并无正面影响,且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有负面作用。D选项错误。19.据记载,伯里克利重建雅典卫城耗资巨大,保守派以浪费公款为名,让伯里克利下台。伯里克利在公民大会上指出,重建卫城已为城邦带来了繁荣,如果雅典人认为他太过浪费,他将支付营造建筑物所需的费用,但是刻上名字后的建筑物是属于他私人的,不再属于雅典人民。雅典人非常满意伯里克利的答复,告诉他可以动用公库的财产。这一事件表明A. 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B. 雅

21、典公民具有强烈的城邦意识C. 权力监督推动雅典民主制完善D. 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的局限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将支付营造建筑物所需的费用,但是刻上名字后的建筑物是属于他私人的告诉他可以动用公库的财产”可知,雅典公民具有强烈的城邦意识,故选择B选项;材料只是提出公民在公民大会上提出问题,并不能说明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故排除A选项;保守派并不是权力监督的主体,故排除C选项;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的主要局限性是行使公民权的只有少数自由人,重要官职没有掌握在普通公民手中,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选项。20.据学者研究,尽管至少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雅典就有档案记录,但只是从公元前4世纪前半期开

22、始,文件、书写证据与口头证据在公民陪审法庭上才具有同等的价值。这说明A. 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严密B. 伯里克利改革追求公平C. 公民陪审法庭的主观性强D. 雅典城邦重视口述证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文件、书写证据与口头证据在公民陪审法庭上才具有同等的价值”可知,在此之前,证人的口头证据一直是陪审员审理案件的主要证据,从公元前4世纪前半期开始,文件、书写证据才获得与口头证据同等的价值,说明雅典城邦重视口头证据,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公民陪审法庭上不同形式的证据问题,没有涉及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法庭上不同形式的证据,没有体现伯里克利改革,并且伯里克利改

23、革主要进行于公元前5世纪,与材料强调的时间不符,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公民法庭上不同形式的证据,说明公民陪审法庭客观性较强,而不是主观性,C项错误。21.共和国早期,罗马虽然推翻了王政统治,但罗马贵族依然保留了专制的权力,只是这种专制由个人变成了集体,对法律的垄断就是贵族专权的一种表现。由此可知,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意义在于A. 实现了罗马公民内部的平等B. 推动了罗马共和制的发展C. 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D. 汇编了以往的罗马习惯法【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打破了贵族专权,促进了罗马共和制的进一步发展,故B正确;贵族和平民之间始终处于不平等状

24、态,故A不正确;CD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22.钱乘旦认为:1415年起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在政府有关部门委派、支持下进行的。15世纪开始的探险队领导人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据此,新航路开辟A. 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B. 是新旧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C. 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D. 促进了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的推动者中存在新旧势力,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故B正确;材料强调

25、的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而不是影响,ACD都属于影响,排除。23.有学者指出,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从中央到地方,从枢密院、内阁、议会两院到军队,把持权力的主要是各级贵族和他们的子弟。这反映了,英国当时A. 封建色彩异常浓厚B. 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C. 民主改革需要深化D 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1689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可知英国的政权被土地贵族把持,说明英国的民主改革需要深化,C选项符合题意。光荣革命后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A选项排

26、除。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了现代民主制度,B选项排除。材料与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无关,D选项排除。24.在英国可以以“光荣”不伤面子的和平方式解决的问题,在法国非用暴力方式才行。在这个意义上讲,英国需要洛克,法国需要卢梭。出现该差异取决于A. 启蒙运动的发展程度B. 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C. 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D. 理性主义思想的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呈现不同的方式是:英国主要是妥协,法国是暴力革命,这主要和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有关,B正确;ACD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故选B。25.本杰明富兰克林曾形象地说:“如果我们要做张大桌子,

27、可是发现相拼的两块木板边缘不相配,通常匠人就得在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此话可以用来说明A. 制度设计要按既定模板B. 要善于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C. 妥协也是一种政治智慧D. 改革更有益于社会的发展进步【答案】C【解析】【详解】富兰克林用生活中做桌子来比喻,要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需要有所放弃,要学会相互妥协,故选C;A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BD表述正确,但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6.瓦特负责研究工作,企业家博尔顿负责提供新厂房、研究设备、优秀的工匠及样机的试销。随着新型蒸汽机被制成样机并不断改进,大量资金不断涌入,形成研发生产一研发的良性循环。这反映了A. 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使工厂应

28、运而生B. 蒸汽机发明起源于自然科学的发现C. 研发与生产相结合推动了技术变革D. 机器的应用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开端【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大量资金不断涌入,形成研发生产一研发的良性循环”等信息可以看出,对新型蒸汽机的研发与生产,推动了技术变革,故答案为C项;改良蒸汽机发明前工厂制已经产生,排除A项;蒸汽机发明起源于生产技术的积累,排除B项;工场手工业也属于资本主义工业,排除D项。27.18世纪初,英国首都伦敦和各大城市出售的棉纺织品。成为英国社会非常时髦的东西。有人这样描述:上自宫廷贵族,下至城市贫民,所有衣衫、围裙、桌布,褥垫、窗帘等等,几乎都是印花布。这种状况对英国社会发展的深

29、远影响是A. 改变了英国的社会习俗B.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C. 英国经济丧失了独立性D. 导致英国贫富差距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18世纪英国棉纺织行业的发展,后来由于市场的需求,棉纺织品难以供应,所以要求在生产领域进行革新,材料中的现象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故选B。这种状况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习俗发生改变的表现,排除A;CD两项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背景特征来分析,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28.“与中国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的桃花源、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相类似它是一种批判现实的思想力量,是人们的理想寄托,有助于推

30、动人们改变现实不合理的社会。”这种描述最有可能是A. 空想社会主义B. 科学社会主义C. 进化论D. 启蒙思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题眼是“是人们的理想寄托”。材料的意思是这种理论是一种空想,但是有利于推动人们改变现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时对未来理想社会提出各种设想,是无法实现的,但为后来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29.马克思曾告诫巴黎工人,在敌人敲打城门的时候贸然进行武装起义,只能是绝望的蠢举。可是,巴黎工人在普鲁士军队围困,“国防政府”又以工人为首要敌人的情况下,忍无可忍,还是举行了起义。这反映了巴黎

31、公社A.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B. 缺乏前人的经验借鉴C. 斗争具有自发性D. 属于无产阶级性质政权【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在敌人敲打城门的时候贸然进行武装起义,只能是绝望的蠢举”体现的是巴黎工人起义没有经过充分的组织准备,其斗争具有自发性,也暗示了运动必将走向失败,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斗争的自发性,与AB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巴黎公社的性质,D排除。故选C。30.历史性的转折: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勒的事变。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

32、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A. 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B. 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C. 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D. 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答案】D【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说明地方革命非常顺利,说明此时的沙皇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31.1958 年苏联作家的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美国用俄文大量印刷该书籍并偷运到东欧及苏联,以让这里的人民读到该作品。美国的做法旨在A. 利用名著效应获得商业利益B. 推动与苏联的思想文化交流C. 以文化冷战为武器对抗苏联D. 借助民间力量缓和美苏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日内瓦医生是一部对布

33、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进行反思和质疑的小说。题干中美国的做法“大量印刷该书籍并偷运到东欧即苏联”体现了美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对苏联的渗透,宣扬“思想自由”,是“冷战”的表现之一,属于文化对抗,故C正确;题干中美国的做法与商业利益无关,故A错误;题干中美国的做法对苏联来讲是“文化对抗”而非“文化交流”,故B错误;题干中美国的做法属于政府行为而非民间力量,故D错误。故选C。32.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美国政府在大西洋的国际主义和“美国堡垒”的孤立主义之间摇摆不定。虽然不是所有的西欧领导人都对美国的国际角色不满,但是绝大多数的领导人都认为欧洲应该更加努力发展欧洲自己的共同政策。这表明欧洲联合A. 促使

34、国际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B. 改变了两极对抗的世界格局C. 使世界多极政治格局得到了加强D. 使欧洲重回国际政治的中心【答案】A【解析】【详解】题目主旨是欧洲联合后美国对欧洲的矛盾心理,欧洲领导人普遍要求摆脱美国控制,体现了国际政治力量重新组合后国际关系的变化,故A项正确;欧洲联合未改变两极格局,故排除BD两项;多极化尚未形成,故排除C项。故选A。二、材料解析题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朝前期实行海禁政策,不许百姓私自下海,只允许官方控制的朝贡贸易。从国外看,海外各国普遍希望获得更多的中国丝绸、瓷器和其他商品。沿海闽粤地区,人多地少,百姓以海为生,为了生计和谋求财富,便走上了下海走私

35、的道路。同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都御史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在此之前,明朝政府已允许外国商人以私人身份到广东贸易。但,明朝的开海贸易仅限于漳州月港,而真正适于开展对外贸易的地区并未开放。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通史材料二 在“地理大发现”的所有航行中,西欧的君主都给予大力支持。君主支持远洋探险,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许多国家的君主直接参加探险中的商业活动,比如,直接投资参股,从中分红。重商主义是1618世纪许多西欧王朝的基本国策,该理论认为国家的富强与其积累金银的多少成正比,在贸易活动中卖多买少,由贸易顺差而产生金银的积累。重商主义逐渐从“重商”转向“重工”,

36、人们意识到商业的基础是生产,没有本国的生产基础,重商主义本身就不牢靠。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政府是否始终实行海禁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前期到隆庆元年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带来了哪些问题?(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明朝与西欧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外贸政策的异同点。(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不同的对外政策导致的结局。【答案】(1)否。问题: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造成沿海地区民众生活困难;海上走私活动增多,影响政府财政收入。(2)同:政府重视外贸政策的制定。异:中国是官方控制的朝贡贸易,严格控制对外贸易;西欧实行重商主义,支持海外扩张和海外贸易。(3)影响:中国:不利于中国海外

37、市场的开拓和资本扩张,错失工业化契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使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之一。西方:加速了欧洲殖民扩张活动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领先世界。【解析】【详解】(1)根据“明朝政府已允许外国商人以私人身份到广东贸易”可知,明朝政府并非始终实行海禁政策。问题:根据“从国外看,海外各国普遍希望获得更多的中国丝绸、瓷器和其他商品”得出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根据“沿海闽粤地区,人多地少,百姓以海为生,为了生计和谋求财富,便走上了下海走私的道路”得出造成沿海地区民众生活困难,海上走私活动增多,根据“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得出影响政府财政收入。(2)同:根据“明朝前期实行海禁政策”“重商主义是1618世纪许

38、多西欧王朝的基本国策”得出政府重视外贸政策的制定。异:根据“只允许官方控制的朝贡贸易”“明朝的开海贸易仅限于漳州月港,而真正适于开展对外贸易的地区并未开放”得出中国是官方控制的朝贡贸易,严格控制对外贸易;根据“君主支持远洋探险,政府投入大量资金”“重商主义是1618世纪许多西欧王朝的基本国策”得出西欧实行重商主义,支持海外扩张和海外贸易。(3)影响:中国:结合所学,可从不利于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扩张,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使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之一等角度分析总结。西方:可从促进了欧洲殖民扩张活动、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领先世界分析回答。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某西方学者指出,“民主”“

39、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犹如四个长条黑匣子,是构建西方文明所需的四大支柱。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黑匣子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公元1500年后西方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1900年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有人据此图示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结构图(见下图)。据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摘编结合图示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该学者的任一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所选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并阐述理由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答案】示例(肯定意见):观点:该学者所提

40、的四个要素推动了公元1500年后的西方世界的兴起。论证:政治:近代西方国家普遍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如英德的君主立宪制、美法的民主共和制等,以民主取代了专制,通过议会立法等手段,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近代西方国家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近代西方国家普遍建立起自由市场制度,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法律:近代西方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宪法和法令,如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拿破仑法典等,以法治取代了人治,通过法律保障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社会:在近代西方国家建立起的公民社会中,公民取代了臣民,人

41、民拥有人身自由和民主权利,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速了文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总结:综上所述,上述四个要素推动了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法治、社会的现代化,使西方在公元1500年后处于世界领导地位。【解析】试题分析:观点方面,根据材料中“某西方学者指出,民主 资本主义 法治和 公民社会犹如四个长条黑匣子,是构建西方文明所需的四大支柱”可知,该作者的观点为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是构建西方文明的四大要素。论证方面,结合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观念的转变分析作答,政治上以英、美、法、德所建立的代议制政体为史实依据,经济上以工业革命为史实依据,法律上以英美法德所制定

42、的宪法法案为依据,社会观念上以公民意识的觉醒和人民民主权力的确立为依据。最后小结结论即可。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工业革命35.材料 1901年,清政府下诏进行军制改革,命各省在年内裁汰绿营、防勇十分之二三,在原有各营中精选士兵成立常备、续备、巡警等军。1902年,清政府以北洋、湖北训练新军颇具规模,自应逐渐推广,因令各省选派将弁赴北洋、湖北学习新军操练,学成后,发回原地管带新军。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总理练兵事务;各省设督练处。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常备学堂办法以及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正式划定军制。1905年,统一全国新军编制为三十六镇,按省分配

43、,限年完成。与新军编练相适应,1895年前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武汉等重镇设立武备学堂和随营学堂。军制改革不仅使中国出现近代化军队的崭新建制和兵种的分类,而且由于军队成分的变化和知识化程度的提高,使中国向来鄙视军人的传统观念发生改变。但是,新军的产生和扩充并不意味着清王朝的重新巩固,而是其内在矛盾的继续扩大。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军制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军制改革的特点。【答案】(1)背景:辛丑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的影响;旧式军制不适合发展需要;清末新政的推动等。(2)特点:迫于外力;效法西方军制;军制

44、改革与军校教育配套进行;渐进性;成效有限等【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信息“1901年,清政府下诏进行军制改革,命各省在年内裁汰绿营、防勇十分之二三,在原有各营中精选士兵成立常备、续备、巡警等军”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辛丑条约后民族危机加深、旧式军制不适合发展需要、清末新政的推动;结合所学知识从西学东渐的影响角度补充。 (2)“特点”,根据材料信息“1901年,清政府下诏进行军制改革1902年,清政府以北洋、湖北训练新军颇具规模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常备学堂办法以及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1905年,统一全国新军编制为三十六镇”得出:渐进性;依据材料信息“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常备学堂办法以及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正式划定军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效法西方军制;由材料信息“与新军编练相适应,1895年前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武汉等重镇设立武备学堂和随营学堂”得出:军制改革与军校教育配套进行;结合所学知识从迫于外力、成效有限等角度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