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字与民俗与汉字有关的民俗灯谜花鸟龙凤字民俗字谜春联倒贴福倒贴福灯谜春联民俗字谜花鸟龙凤字营销部门五年级八班倒贴福目录壹倒贴福是什么?贰倒贴福的来历叁关于倒贴福的图片和视频倒贴福是什么?倒倒音音到到,谐意到来的意思。,谐意到来的意思。福福字现今的解释是指字现今的解释是指幸福幸福、福气福气、福运福运。春节贴春节贴福福字,无论是现今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字,无论是现今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中国民间为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中国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福字倒过来字倒过来贴,表示贴,表示幸福
2、已倒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气已到。中国中国民间还有将民间还有将福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中国民间有过去中国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的说法,福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今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字以前多为手写,现今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倒贴福的来历春节,在许多家庭院落的门窗上,往往会看到一些倒贴着的大红福字,这可算得上是中国人民的一个传统习俗了。据梦粱录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
3、。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福字倒贴在中国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老百姓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这就是倒贴福的
4、来历。关于倒贴福的图片和视频春 联春联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传统春联是用毛笔书写,但亦有印制的春联。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字数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词组词性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每联都是
5、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和“高”都是形容词。结构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平仄关系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弊忌所谓“合掌”,语义重复,浪费笔墨。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发祥光”对“腾瑞气”,也都属于“语义重复”的毛病。横披横披,又叫横批,
6、横额,横联,横幅。横披除挽联、寿联之外,大部分都要用。横披与对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披,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换句话说,一句横披,就是一副对联的内容的升华,是对联的主题,更是点睛之笔。贴春联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贴春联时注意:上联某一处用了某一类词,下联同一处也要用同一类词。但词语门类有大小之分,如名词,有表示天文、地理、自然、动物、植物、器具等的,上下联相对的
7、词性只用一个大门类的,叫“宽对”,难度就小;用小门类的,如上句用花卉名,下句也要用同一花卉名的,这样用对叫“工对”。贴春联小故事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漳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 联。朱元漳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漳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关于
8、春联的诗词名句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谢谢大家!灯谜,也称文义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顾名思义,就是将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的谜语流行于口头说猜,三国时期有人把谜语写在纸上贴出来令人猜对。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的那些有趣的灯谜和故事,了解一下古代先人的智慧吧!准备好了吗?宋代,游乐场所“瓦舍”兴起,给灯谜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这就促进了灯谜的发展。当时不少的文学家都是制谜高手,一些文人学士为了显示才学,常在元宵花灯之夜,将谜条贴在纱灯上,吸引过往行人,
9、至此,灯谜才真正称得上灯谜了。灯谜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到了元明清时代,灯谜更是鼎盛发展,每逢元宵佳节之时,各城各镇俱都张灯悬谜,盛况空前。清中叶以后,谜风更是大盛,还涌现出了许多专职谜师。到底有多精辟?浙江上虞有一古石碑,名叫“曹娥碑”,是东汉年间人们为歌颂孝女曹娥所立,碑文生动感人,令人嗟叹不暇。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曾对碑文评价为“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这八个字被人补刻在碑文的背面,却无人懂得它的意思有一日,曹操杨修二人一起到曹娥庙祭拜,被杨修破解了此谜,杨修对曹操解释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绸,合成为“绝”字;“幼妇”是少女,即“妙”字;外孙是女之子,那就
10、是是“好”字;“齑”是捣碎的姜蒜,而“齑臼”是指捣烂姜蒜的容器,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受辛之器”,“受”旁加“辛”就是“辞”的 繁 体 字。所 以“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谜底便是“绝妙好辞”。到底有多简单呢?乾隆皇帝对于猜谜对句颇有研究,满朝文武大臣出的灯谜几乎难不到他,直到走到了大学士纪晓岚的彩灯前,只见上面挂着一副灯谜对联,各猜一字。上写:最后,纪晓岚揭示谜底,这幅谜联的上联是“猜”、下联为“谜”,合起来就是说“猜谜”。“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彷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一时间,满朝文武和乾隆皇帝都被难住了,猜来猜
11、去也不知所云挑战一下自己吧!(提示:文房四宝)头头是道毛笔蚊子成语类:爱好旅游(打一成语)盲人摸象(打一成语)蜜饯黄连(打一成语)会计(打一成语)喜出望外不识大体同甘共苦足智多谋字类:早不说晚不说(打一字)进水行不成(打一字)上下一体(打一字)半导体(打一字)许衍卡付灯谜与民俗文化与汉字到底什么关系?汉字与民俗民俗字字迷民俗字迷的来历民俗字迷的来历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主要根据方块汉字笔画繁复、偏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主要根据方块汉字笔画繁复、偏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运用离合、增损、象形、会意等多种方式创造设制的
12、。字谜,有广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运用离合、增损、象形、会意等多种方式创造设制的。字谜,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字谜,指所有的文字词语谜,如字类谜、词类谜、句类谜等。狭义的字谜,指单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字谜,指所有的文字词语谜,如字类谜、词类谜、句类谜等。狭义的字谜,指单个汉字的谜语。后者注重文字形体的组合及偏旁部首搭配,要从形态、功用和意义上对谜底汉字各个组个汉字的谜语。后者注重文字形体的组合及偏旁部首搭配,要从形态、功用和意义上对谜底汉字各个组成部分作多角度描绘,词句简短,行文措词和谜面修辞技巧也比较高。本书主要讨论的是狭义字谜,即成部分作多角度描绘,词句简短,行文措词和谜面修辞
13、技巧也比较高。本书主要讨论的是狭义字谜,即字类谜。字类谜。字谜,在我国有悠长历史,流传面广,种类繁多,变化无穷。它在文人雅士中流行,也曾被政治斗争和字谜,在我国有悠长历史,流传面广,种类繁多,变化无穷。它在文人雅士中流行,也曾被政治斗争和图谶术数所利用。到了现代,字谜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层次较高的娱乐活动在民间流行,受到广大群众喜图谶术数所利用。到了现代,字谜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层次较高的娱乐活动在民间流行,受到广大群众喜爱。人们通过字谜这种形式,对楷体汉字进行了种种不依文字学原则的拆分离合,在这种变幻莫测的形爱。人们通过字谜这种形式,对楷体汉字进行了种种不依文字学原则的拆分离合,在这种变幻莫测的形体
14、离析过程中,不仅突现了汉字本身所蕴含的形体结特点,也充分表现了人们对汉字形体结构的直观认体离析过程中,不仅突现了汉字本身所蕴含的形体结特点,也充分表现了人们对汉字形体结构的直观认识。研究字谜,可以显示字谜内部蕴含着的编创设计规律,有利于整理民族传统文化,揭示游离于正统识。研究字谜,可以显示字谜内部蕴含着的编创设计规律,有利于整理民族传统文化,揭示游离于正统文字理论之外的楷体汉字民俗阐释特点。这件事传开之后,曹操的制谜之巧,杨修的辨谜之捷,都被当文字理论之外的楷体汉字民俗阐释特点。这件事传开之后,曹操的制谜之巧,杨修的辨谜之捷,都被当时人们传为美谈。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字谜就已经流行了。不少文人
15、名士都嗜好字谜,引为雅乐。晋时人们传为美谈。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字谜就已经流行了。不少文人名士都嗜好字谜,引为雅乐。晋朝的潘岳、南朝宋国的谢灵运、谢惠连、鲍照,齐国的王融,梁国的萧巡之、陈沈炯等人,都制作了许朝的潘岳、南朝宋国的谢灵运、谢惠连、鲍照,齐国的王融,梁国的萧巡之、陈沈炯等人,都制作了许多类似孔融的离合体字谜。当然,从这一时期的制谜技巧来看,有了很大发展。在离合文字偏旁之处,多类似孔融的离合体字谜。当然,从这一时期的制谜技巧来看,有了很大发展。在离合文字偏旁之处,还揉和了象形、比说、会意以及名物文化等许多方法,对后世字谜产生了积极影响。还揉和了象形、比说、会意以及名物文化等许多方法,
16、对后世字谜产生了积极影响。唐宋元明时期,制谜和猜谜的风气非常盛行。字谜也不再局限于文士之中,而是浸透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唐宋元明时期,制谜和猜谜的风气非常盛行。字谜也不再局限于文士之中,而是浸透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童谣歌赋、符瑞图谶、碑额书题、印章绘画、小说笔记、百戏技艺、酒令暗语中,都可以看到字角落。童谣歌赋、符瑞图谶、碑额书题、印章绘画、小说笔记、百戏技艺、酒令暗语中,都可以看到字谜留下的种种痕迹。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民百姓,皆以谜为乐,以谜为戏,竞相猜测,蔚为一时风气。谜留下的种种痕迹。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民百姓,皆以谜为乐,以谜为戏,竞相猜测,蔚为一时风气。宋元时代,编字谜与猜字谜还被当
17、作一种技艺,有人竟能以此为业,赚钱谋生。其中的佼佼者,竞能名宋元时代,编字谜与猜字谜还被当作一种技艺,有人竟能以此为业,赚钱谋生。其中的佼佼者,竞能名播四方,流芳百世。宋播四方,流芳百世。宋吴自牧吴自牧梦粱录梦粱录小说讲经史小说讲经史记:记:商谜者,先用鼓儿贺之。然后聚人猜诗谜、商谜者,先用鼓儿贺之。然后聚人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本是隐语。字谜、戾谜、社谜,本是隐语。杭之猜谜者,且言一二,如有归和尚及马定斋,记问博洽,厥名传久杭之猜谜者,且言一二,如有归和尚及马定斋,记问博洽,厥名传久矣。矣。正说明了当时字谜流行的盛况以及人们对能制谜、猜谜者的尊崇。正说明了当时字谜流行的盛况以及人们对能制
18、谜、猜谜者的尊崇。字谜一则九辆车九辆车,猜一字猜一字九点九点,猜一字猜一字二八佳人二八佳人,猜一字猜一字二小姐二小姐,猜一字猜一字二兄弟二兄弟,各自立各自立,猜一字猜一字人不在其位人不在其位,猜一字猜一字人有他则变大人有他则变大,猜一字猜一字人我不分人我不分,猜一字猜一字人都到了人都到了,猜一字猜一字人无寸铁人无寸铁,猜一字猜一字一只狗四个口一只狗四个口,猜一字猜一字一箭穿心一箭穿心,猜一字猜一字一点一横长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只有一寸长,猜一字,猜一字一边是水一边是水,一边是山一边是山,猜一个字猜一个字一边是红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是绿,一边喜风一
19、边喜风,一边一边喜雨喜雨,猜一字,猜一字七人八只眼七人八只眼,猜一字猜一字七人头上长了草七人头上长了草,猜一字猜一字七十二小时七十二小时,猜一字猜一字九十九九十九,猜一字猜一字九只鸟九只鸟,猜一字猜一字九号九号,猜一字猜一字答案是答案是:器器答案是答案是:必必答案是答案是:府府答案是答案是:汕汕答案是答案是:秋秋答案是答案是:货货答案是答案是:花花答案是答案是:晶晶答案是答案是:白白答案是答案是:鸠鸠答案是答案是:旭旭答案是答案是:轨轨答案是答案是:丸丸答案是答案是:妙妙答案是答案是:姿姿答案是答案是:竞竞答案是答案是:立立答案是答案是:一一答案是答案是:俄俄答案是答案是:倒倒答案是答案是:控
20、控字谜二则一百减一一百减一,猜一字猜一字一夜又一夜一夜又一夜,猜一字猜一字一个人搬两个土一个人搬两个土,猜一字猜一字一个礼拜一个礼拜,猜一字猜一字一口咬定一口咬定,猜一字猜一字一大二小一大二小,猜一字猜一字一斗米一斗米,猜一个字猜一个字一月七日一月七日,猜一字猜一字一加一一加一,猜一字猜一字一半儿一半儿,猜一字猜一字答案是答案是:交交答案是答案是:奈奈答案是答案是:料料答案是答案是:脂脂答案是答案是:王王答案是答案是:臼臼答案是答案是:白白答案是答案是:多多答案是答案是:佳佳答案是答案是:旨旨谢谢观看2018龙凤花鸟文字五年级八班 王雪原花鸟字 在国内,只有在春节庙会中,和一些节日集会中才可以
21、看到。花鸟字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也成为一种街头艺术。早期的鸟字画大多写的是一些吉祥话语,以祈求吉利,现在在庙会见到的鸟字画则以书写顾客的姓名为主,购买者的目的也由祈求吉祥逐渐变为猎奇。民间花鸟字,又叫龙凤字、多彩花鸟虫鱼组合书法、藏字画、字谜语、飞帛板书、意匠文字,又因为常常用于书写某个人的姓名,故也有叫做名字作画,等等。它利用特制的多彩画笔,一气呵成,能快速绘出简洁的物形、螺线等代替文字的笔画,利用字里藏画的结构形式,巧妙地融字、画于一体,表达出吉祥喜庆等多种效果,同时又增强文字的意趣及视觉的吸引力。既有传统国画的干净利落,又有西洋画的鲜艳色彩。飞龙、舞凤、花草、小鸟、蝴蝶、鱼儿相映成趣,令人百
22、看不厌,有“书法家难起笔,画家难润色”之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花鸟字的由来传说在汉灵帝熹平年间,皇帝命大学者蔡邑作圣皇篇以颂先帝功业。文出后,皇帝下令把它篆写在鸿都门上。用什么样的的所有字体,皇帝都不满意。蔡邑也很着急,他知道皇帝肯定会问到自己,但自己也没想出有什么更为别致的书体让皇帝满意。若是推辞了,又显得自己没本事。好为难噢!正在这时。一个在宫中打扫卫生的役人扫地扫到了蔡邑的身边。那役人想是一天的活将完,心中高兴,挥动着大竹扫帚在地上左扭右转,写出了一个硕大的好字。竹帚掠过尘埃的每一个笔画,都丝丝缕缕清晰可见,就像一条长帛飘然欲飞,却落在地上,凝成一个灵动自如的文字。蔡邑心里有了谱,不由笑出声来。皇上问蔡笑什么。蔡说自己想出了一种书体,可彰圣皇的龙虎之势,但从未有人书写过,自己愿意一试.回到书房,蔡便特制了板笔,轻醮浓墨,在纸上若竹帚扫尘,奋笔疾书,写出了从未有过的“飞白书”,灵帝为之大悦。自蔡邑创出飞白书后,学习这种书体的人很多,甚至皇上也津津乐道。后来有人以鸟书与飞白书相结合,创作了一种飞白鸟书,现在在西安碑林的“升仙太子之碑”便是女皇武则天书写的。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