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知道,懂得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耻辱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攻:学习,研究第三单元 师说刷文言基础知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耻:以为耻。C 第三单元 师说刷文言基础知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介词,相当于“于”/句末语气词。B项,均为连词,表转折。C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介词,表比较,比/介词,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第三单元 师说刷文言基础知识3下列对
2、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
3、项,“士大夫”不仅指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还指官吏。C第三单元 师说刷文言基础知识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第1段正面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B第2段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其子”习句读从师与“其身”惑而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相师分别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C第3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道理。D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
4、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引用孔子的范例,阐明的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C 第三单元 师说刷文言基础知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不齿:看不起。乃:竟。(2)是故:因此。攻:学习,研究。答案(1)巫医乐师以及各行各业的工匠这些人,君子们是看不起的,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2)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知道道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
5、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第三单元 师说刷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子是“_,_”。(2)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之后,提出的择师的标准是“_,_”。(3)韩愈师说中,表明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_,_”。(4)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一致的。(5)韩愈在师说中阐述师生关系时,以“_,_”两句来说明学识有早晚、能力各有所长的师生观。第三单元 师说刷名篇名句默写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受,惑;(3)羞,谀;(4)贤;(5)攻。答案(1)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5)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必修3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