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解题 1、劝学 “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什么意思? 明确:劝勉。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作者与作品 (1)荀子 :约313 前238 )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做大成者。 (2)荀子二十卷。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 二、全文录音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爱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
2、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三、重点与难点提示1、重点实词释义 劝学 木直中绳
3、善假于物 风雨兴焉 不积跬步 功在不舍 解析:劝:勉励 中:符合 假:借助 兴:起 跬:半步 功:成功2、通假字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輮”通“揉”,使弯曲。 “有”通“又”。 “知”通“智”zh,智慧。“生”通“性”,资质,禀赋。3、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饮”前,作状语,当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讲。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作游水讲。能愿动词应与动词搭配,水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四、全文翻译君子说,学习不
4、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冻而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
5、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五、背诵技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6、学不可以已。) 2、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作者用了哪些比喻? A、提高自己: 青出于蓝 (比喻) 冰寒于水 知明行无过 (比喻) B、改变自己:輮以为轮 3、学习的作用是什么? 弥补自己:登高博见顺风而呼善假于物也假舆马、(反复设喻)假舟楫4、学习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应该持什么态度?要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不积水流正反要坚持:骐骥一跃,驽马十驾对照朽木不折,金石可镂反复要专一:蚓用心一也设喻蟹用心躁也六、体验高考掌握文言文中实词活用现象,是学习文言文重要的一环。文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日”即名词作状语现象。高考中作过考查。例1、1998年上海卷22题与“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日
7、”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束氏日市肉啖之A、则群聚而笑之B、吾得兄事之C、令两个蹲踞而背倚之D、则直前诟虏帅失信解析:例句中“日”与A、B、C中加点字用法都是名词作状语,D项中的“前”是名词作动词,所以答案是D。例2、1993年上海卷35题下列各项与“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B、使吏召诸民当偿者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而诸侯敢救者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例句是定语后置句,“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作“士”的定语。A、B、D也都是定语后置句,A的定语是“读兹编”,B的定语是“当偿”,D的定语是“敢救”,而C句中的“者”是“的原因”的意思,与后文可构成一个表因果判断的句子。所以答案是C。六、布置作业1、巩固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2、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第三题。3、背诵并默写全文,抄全文并逐段翻译全文于抄写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