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四)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建议用时:30分钟)1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国君纷纷信奉法家思想,推行变法,其初衷是()A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社会生产B实现富国强兵,避免成为别国的兼并对象C压制其他派别,实现思想统一D顺应历史潮流,适应社会制度变革要求B法家主张以法治国,追求功利。践行法家思想,能够实现富国强兵,避免在争霸战争中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这是各诸侯国国君推行变法的出发点。2春秋战国时期,“初税亩”“相地而衰征”等制度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合法化。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的进步B争霸战争需要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战乱A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2、,所有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因素都是生产力的发展,故选A项。3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 ()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遭到破坏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A公元前481年是春秋末期,旧的分封制遭到破坏,不但诸侯不再听命于周王,而且从史料中可以看出,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了士大夫夺权的现象,故选A项。4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起云涌,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变法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富国强兵 B建立地主阶级专政C发展封建经济 D推动社会转型AB项表述错误,
3、管仲改革只是维持原统治阶级的统治;C、D两项只是客观效果,错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是有很强实力的诸侯国,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所以A项正确。5“围剿公田”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土地制度的瓦解,吕氏春秋曾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据此判断“围剿公田”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争夺土地的斗争B解读材料信息可知“围剿公田”反映的是井田制的瓦解。春秋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公田之外开垦大量荒地,逐步导致“公田不治”,井田制逐步瓦解
4、。6诗经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A政治清明B经济发达C民风强悍D矛盾重重C本题属于史料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抓住史料中的“兴师”“修我戈矛”,体现出民风强悍、尚武的精神。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春秋时期以车兵为主、步兵为辅,到战国时期逐渐变成以步兵为主、车兵为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征兵范围的扩大,大批原来居于鄙野的农民被征入伍,他们身份较低,宜于编为步兵;二是车兵受地形条件限制,不能在山林险峻的地区作战;三是坚韧锋利的铁兵器和远射有力的机弩广泛使用,往往使排列整齐的车兵受到巨大损失。骑兵是战国时期兴起的新兵种,赵武灵王胡
5、服骑射,使骑兵在对外作战中大显神通。许多使用机弩的战士集合在一起组成弩兵,威力无穷,马陵之战中齐军“万弩俱发”而使敌人一败涂地。由于步兵、骑兵和弩兵的出现,战争的场所就从广阔的平原迅速扩展到山林、江河和险要之地,战争方式更加灵活多变。摘编自李学勤主编战国史与战国文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变革有哪些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变革的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逐渐变成以步兵为主、车兵为辅”“农民被征入伍”“坚韧锋利的铁兵器和远射有力的机弩广泛使用”“步兵、骑兵和弩兵的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兵种、兵员主体、武器等方面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变革有哪些表现。第(2)问,根据材料“战争的场所就从广阔的平原迅速扩展到山林、江河和险要之地,战争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战争规模方式、社会阶层的流动、君主权力加强、统一的进程等方面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变革的影响。答案(1)表现:从春秋时期的车兵为主、步兵为辅逐渐演变为战国时期的步兵为主、车兵为辅,骑兵和弩兵出现;兵员主体从贵族为主逐渐变为以农民为主;铁兵器和机弩的广泛使用。(2)影响:战争规模扩大,战争方式更加灵活,战争更加残酷;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君主权力加强;加速了统一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