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非高考班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5192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非高考班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非高考班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非高考班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非高考班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非高考班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非高考班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非高考班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非高考班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非高考班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非高考班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非高考班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非高考班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非高考班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非高考班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非高考班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非高考班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非高考班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非高考班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非高考班,含解析)时量:4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选项正确。共40小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1.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动,是由下列因素中的哪些决定的( )性别构成年龄构成人口迁移自然增长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动,是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状况共同决定的,正确。与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关系不大,错误。故选C。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 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 到期

2、间,人口总数不断减少C. 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D. 与时期相比,时期人口总数更大3. 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 )A. 尼日利亚B. 中国C. 日本D. 菲律宾【答案】2. D 3. C【解析】【2题详解】据图可知,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A错;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零,所以至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总数不断增加,B错;和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人口总数稳定,但时期人口总数最多,时期人口总数最少,两时期不相等,而时期人口负增长,人口总数减少,故C错,D对。故选D。3题详解】选项所列国家中,日本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与时期相符。尼日利亚和菲律宾人口增长

3、模式应为高-低-高,我国虽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但是自然增长率高于0,故选C。读世界某时期四个国家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4. 图中所示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 )A. 高-高-低模式B. 高-低-高模式C. 高-低-低模式D. 低-低-低模式5. 图中代表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符合当前多数非洲国家现状的是( )A. B. C. D. 【答案】4. D 5. C【解析】【4题详解】图中所示国家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属于低-低-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D正确,ABC错误,故先D。【5题详解】大多数非洲国家现在的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图中所示国家

4、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为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C正确。所示国家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属于低-低-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D错误。为过渡型,B错误。为高高低原始型,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解题关键是根据图上的数据进行判断。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6.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我国人口增加7390万人,比19902000年减少了约5600万人,年均增长率降低了0.5个百分点,说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A. “高高低”模式B. “高低高”模式C. “低低低”模式D. “低高低”模式7. 图中反映出,我

5、国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势头过快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性别比失调A. B. C. D. 【答案】6. C 7. D【解析】【分析】考查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面临的人口问题。【6题详解】由题中信息可知,人口增长减少了5600万人,年均增长率下降0.5个百分点,可以从图中注记或计算出我国目前人口年增长率约为0.57%,人口增长幅度不断降低,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C对。A、B、C错。故选C。【7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除表述人口增长速度外,主要反映出人口性别比和人口年龄结构,反映了人口增长势头减慢,错。反映了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出生

6、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对。 并没有表述流动人口状况,错。D对,A、B、C错。故选D。【点睛】根据材料中数值,计算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值,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结合图中数据,判断面临的人口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长势头减慢。8. 人口合理容量A. 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B. 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C. 与环境承载力相同D. 是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解。【详解】人口合理容量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是人口最大容量,B对,A、C、D错。故选B。【点睛】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

7、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指在可预见的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也就是最大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强调环境的承受能力,反应出环境人口容量体现的是可以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9. 下列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A. 资源丰富程度B. 科技发展水平C. 人均消费水平D.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答案】C【解析】【详解】人均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消耗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C对。其他均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ABD错。故选C。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

8、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完成下面小题。10. 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5000、6000、8500,则该地的人口容量为( )A. 8000B. 5000C. 6000D. 850011. 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最主要原因是( )A. 气候适宜B. 本国自然资源丰富C. 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D. 人口素质较高【答案】10. B 11. C【解析】【10题详解】桶板代表资源,资源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且两者呈正相关,木桶的桶板越短,则环境承载力越小,人口容量以“木

9、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即以所能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的那类要素为评估依据。四类要素中数量最小的为5000,B正确。故选B。【11题详解】“最主要原因”是关键词,日本、荷兰大量利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提高本国的人口容量,C正确。故选C。【点睛】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包括资源状况、地区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状况是首要因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 有关制约图示四地环境人口容量关键性因素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地区气候寒冷,生态脆弱B. 乙地区的深居内陆,交通不便C. 丙地区的土壤贫瘠D. 丁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低13. 甲、乙、丙、丁四地区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是(

10、)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2. A 13. A【解析】【12题详解】甲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A正确;乙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光照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关键因素是水资源,B错误;丙地位于东北平原,黑土肥沃,C错误;丁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四地中甲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生态脆弱,社会发展水平低,人口容量最小,A正确。故选A。小明的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是长沙市某中学老师。小学时每年暑假,小明都随妈妈去上海度假;2012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上海市某中学任教,小明随妈妈去上海上中学,201

11、8年小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小明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青藏高原考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小明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 小学去上海度假B. 到上海上中学C. 到复旦上大学D. 去青藏考察15. 上述小明经历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 )A. 自然环境因素B. 经济因素C. 政治因素D. 社会文化因素【答案】14. B 15. D【解析】【14题详解】度假和考察由于时间短,且住所不变更,不属于人口迁移,AD错误;小明随妈妈从长沙市去上海上中学时间较长,且跨越了行政区界线,居住地有变更,属于人口迁移,B正确;中学之后在上海本地上复旦大学,没有跨越行政区界线,不

12、属于人口迁移,C错误。故选B。【15题详解】小明随妈妈迁移,是为了实现家庭团聚,属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D正确,ABC错误。故选D。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外来人口居多。统计数据显示,深圳目前常住人口超过1400万,但户籍人口却只有200多万,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比例呈现严重“倒挂”的局面。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 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A. 桂、湘、赣、闽B. 云、贵、湘、赣C. 闽、赣、湘、贵D. 桂、闽、湘、吉17. 大规模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是( )A. 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进程B. 缩小了

13、地区间的经济差异C. 缓解了就业压力D. 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答案】16. A 17. B【解析】【16题详解】根据第二圈层省级行政区的图例,排除重庆、四川、海南三省后,剩下的省区即是题目所要求的,包括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其简称分别是桂、湘、赣、闽,A正确。故选A。【17题详解】大规模人口迁移,往往以劳动力迁移为主,对迁入区而言,缓解了人口老龄化,但迁出地则老龄化更加严重,A错;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异,B对;对迁出区而言,缓解就业压力,但迁入区往往面临更大就业压力,C错;人口迁移会加大交通运输的压力,D错。故选B。下图为“粤、苏、贵、桂四省区2010年和2050年

14、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 导致图中老年人口变化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A. 人口寿命的延长B. 人口出生率降低C. 经济、医疗水平的提高D. 省际人口的迁移19. 据图判断,今后我国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农村 城镇 经济欠发达省份 经济发达省份A. B. C. D. 【答案】18. D 19. A【解析】【18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老年人口变化趋势是经济发达的江苏和广东老年人口比重口明显下降,经济落后的广西和贵州老年人口比重明显上升,造成这种巨大变化不是因为人口寿命的延长、人口出生率降低和经济、医疗水平的提高,而是因为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由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

15、达地区迁移造成的,D对。【19题详解】读图可知,我国经济落后地区老年人口比重明显上升,因此今后我国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农村和经济欠发达省份,A对。针对“早婚早育”“早生贵子”等传统生育观对我国现代人口发展的不利影响,婚姻法规定了结婚的法定年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古代中国早婚早育的主要原因是( )A. 古代农业社会劳动力需求大B. 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C. 崇尚早生贵子D. 风俗习惯21. 我国婚姻法对初婚年龄的规定,意义在于( )A. 稳定婚姻关系B. 延长生育时间C. 缩短代际更替周期D. 加大亲子年龄差距【答案】20. A 21. D【解析】【详解】1.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

16、,生产力水平低下,增加劳动力的数量成为增加家庭财富的重要手段,早婚早育使得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长,世代更替加快,有利于劳动力增殖,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A符合题意;古代中国早婚早育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有限,排除B;崇尚早生贵子、风俗习惯等文化观念对古代中国早婚早育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根本的主要原因,排除C、D。故选A。2.我国婚姻法对初婚年龄的规定,禁止早婚早育,有利于缩短生育时间,加大亲子间年龄的差距,延长代际更替周期,从而降低了出生率,有利于我国人口健康增长,因此D正确,B、C错误;婚姻法初婚年龄规定,对于婚姻关系稳定影响不大,A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人口增长的快慢,受到生物

17、学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等因素,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丁克是英文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的音译,意思是双收入却主动不要孩子。近年来,丁克家庭在我国城市青年尤其是白领夫妇中的比例有逐渐增加之势。丁克家庭不要孩子的主要理由是不愿意一辈子为子女操劳、奉献一切,想尽情地享受二人世界。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2. 丁克家庭的出现反映的现象有()家庭观念的转变生活态度的转变社会文明的退化生育观念的转变A. B. C. D. 23. 丁克家庭的出现造成的主要影响是()A. 人口文化素质降低B. 人口身体素质降低C.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D. 社会财富积累增加【答案】2

18、2. B 23. C【解析】该题考查人口知识。【22题详解】我国传统生育观念是多子多福、老少子孙大家庭;现代丁克家庭的出现反映生育观念的转变、家庭观念的转变及生活态度的转变;与社会文明无关。选B正确。【23题详解】丁克家庭的出现,新生人口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与人口素质、社会财富无关。选C正确。24. 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聚落即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聚落是一种地表上的人文景观,不受地理环境影响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的活动中心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而聚居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

19、聚居地的总称。它不仅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故错、对。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聚落的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无不深深地打上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的活动中心故。错、对。D正确,故选D。某地理研究小组对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进行了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25. 该地理研究小组在某地考察发现该地传统聚落的特征为“多为双坡屋顶,临水而建,临水面为街面和水巷,水巷两边是优美的石拱桥相连”,该聚落为()A. 晋陕豫黄土聚落B. 青藏高原典型佛教文化聚落C. 江浙水乡聚落D. 黑吉辽林海雪原聚落26. 该传

20、统聚落“临水而建”的原因不包括()A. 河流提供用水B. 利用河流发展交通C. 自然条件适宜农业发展D 便于排水,减少洪涝灾害【答案】25. C 26. D【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25题详解】从特征里“水”这个信息点多次出现,即可判断为水乡聚落。所以选C。【26题详解】河流可以给聚落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河流是便利的交通通道;河流沿岸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发展农业。传统聚落“临水而建”,不利于排水,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所以选D。27. 读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分布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意指古代的四川交通落后,

21、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气候B. 植被C. 河流D. 地形【答案】D【解析】【详解】读图可知,四川边缘为大巴山、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脉、南部的贵州高原,地势起伏大,是影响古代四川交通落后的主要因素,D正确,ABC错误。故选D。在下图所示的区域内,准备修建从A城(1205E,28N)到B城的铁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 在上图所示的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最佳的是A. B. C. D. 29. 一般来说,影响现代铁路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因素B. 水文因素C. 气候因素D. 经济因素【答案】28. C 29. D【解析】【28题详解】线虽然距离较近,但临近海岸陡崖,受风浪影响较大,A错误。

22、线垂直穿过等高线,坡度陡,通行不安全,B错误。线从鞍部经过,坡度较缓,距离适中,C正确。线虽然从平原经过,坡度小,但路程过远,增加了通行时间,D错误。故选C。29题详解】一般来说,随着科技进步,自然因素对交通建设的障碍越来越小,地形因素、水文因素和气候因素不再是影响现代铁路布局的主导因素,经济实力及经济发展需求等成为现代交通建设的主导因素,D正确,ABC错误。故选D。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下列小题。30. 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A. 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 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C. 冷暖、干湿交替D. 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31. 图中时段()A. 气候由暖湿转为干冷B. 冰川

23、面积减小C. 雪线高度不变D. 海平面在上升【答案】30. C 31. 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和读图能力,学生要能够根据图中的气温变化和降水量的变化判断全球气候的变化特点。【30题详解】从图中曲线变化看,全球气温波动性变化,不是逐渐升高,A错误;全球降水量波动性变化,不是逐渐增加,B错误;气温和降水时高时低,冷暖、干湿交替出现,C对;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不同,D错误。故选C。【31题详解】从图中曲线变化看,在阶段降水量变小,气温变低,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A对;气候变冷,冰川面积增大,B错误;气候变冷,雪线高度变低,C错误;陆地冰川增大,海水减少,海平面不断下降,D错误。故选A。

24、【点睛】在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发生过显著的变化。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因此,这类气体有类似温室的效应,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这就是温室效应。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其中二氧化碳起重要的作用,甲烷、氟利昂和氧化亚氮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从长期气候数据比较来看,在气温和二氧化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下图为一张北

25、极冰盖融化时的照片,它酷似“哭泣的人脸”。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2. 该照片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 海洋环境污染B. 生物多样性减少C. 臭氧层破坏D. 全球气候变暖33. 针对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人类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植树造林控制酸性气体排放开发新能源减少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A. B. C. D. 【答案】32. D 33. B【解析】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及应对措施。【32题详解】北极冰盖融化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D正确。【33题详解】针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人类应采取措施主要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开发新能源等。控制酸性气体排放是减少酸

26、雨威胁,减少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不是针对全球变暖的措施,所以B正确。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我国部分地区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4. 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东海出现黄海的鱼种华北树枝提前发芽灾害性天气更频繁A. B. C. D. 35. 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风化加速导致石崩现象加剧青藏高原地震增多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降低A. B. C. D. 【答案】34. A 35. D【解析】【34题详解】气温越高,雪线越

27、高,全球气候变暖,使天山博格达峰雪线升高,错误;气候变暖,使得纬度较高的黄海海域水温升高,可能出现东海的鱼种,错误;华北地区气温升高,树枝发芽时间提前,正确;气候变暖使得中纬度地区温度升高,蒸发旺盛,干旱加剧,赤道附近降水更多,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正确。故选A。【35题详解】积雪面积减小,会造成岩石裸露,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正确;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风化速度加快,程度加剧,可能导致雪崩现象加剧,正确;积雪面积减小反映了气候变暖,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升高,不会影响青藏高原地震增多,错误。故选D。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读图回答下列小题。36. 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

28、规模使用的方式是A. B. C. D. 37. 用煤来发电与水力发电的主要不同是A. 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B. 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C. 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D. 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38. 综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实际情况,下列利用方式中,具有战略前景的是A. B. C. D. 煤变油【答案】36. B 37. C 38. D【解析】【36题详解】结合所学地理知识,阅读分析图示可知,这种通过消费地直接燃烧煤炭的方式,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不属于清洁使用。A项错误。通过洗净、气化输往消费地的数量相对较小,C、D项错误。目前,对于消费地而言,输入火电是一种

29、清洁使用煤炭能源的方式,且这种使用方式规模较大。由此分析可知,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正确。【37题详解】用煤发电会污染空气,且成本高。水电站虽然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但运转时投资少、无污染,综合效益高。故本题选C。【38题详解】本题考查能源发展前景。煤炭资源直接使用,易造成大气污染和其它生态问题;电能是消费地大规模使用且为清洁能源,煤洗净对消费地的生态破坏较小,但依旧会造成大气污染,而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而石油资源较为紧张,故发展煤炭的油化,是一种很好的利用方式。故选D项。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9. 左图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 夏季

30、风进退的快慢B. 海陆位置不同C. 台风影响时间的先后D. 用水季节变化40. 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大多是( )A. 人口稀少地区B. 经济落后地区C. 平原地区D. 高原地区【答案】39. A 40. C【解析】【39题详解】读图,P地主要指我国华北地区,Q地主要指我国江淮地区。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这与夏季风的进退有关。夏季风强的年份,东南季风迅速到达北方,北方地区夏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雨季长,降水量偏大,多形成涝灾。由于锋面雨带长期停留于北方,导致南方雨季短,降水偏少,形成旱灾。夏季风弱的年份,东南季风很难到达北方,锋面雨带长期滞留于南方,导致南方多雨北方干旱,A对。和两地的海陆位置、台风影响、用水季节无关,由此分析可知,故选A。【40题详解】据图可以看出中西部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的地区出现的旱涝灾害较少,A、B项错误。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雨季排水不畅,易出现涝灾;与山地地区相比较,大气运动不活跃难以形成有效降水,易出现旱灾,C正确。和平原地区相比,高原地区排水条件较好,不易出现涝灾,D错。故选C。【点睛】我国旱涝灾害都较严重的地区多是平原地形。我国东部为季风区,夏季风的进退和强弱的变化引起降水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