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诗两首默读两遍,朗诵三遍,读通、读顺课文。背诵这两首诗。点拨:课文范读请扫“课文解读”栏目内二维码。1.给下列生字和多音字注音。生字:莫()腊()浑()疑() 多音字:横()看重()复 2.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加点的词语重点理解。岭峰面目缘莫腊酒豚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点拨:见“字词详解析”。搜集有关“花”的古诗词。点拨:见“学考拓展”。1.题西林壁这首诗中作者抓住了庐山的姿态谈感受,赞美了庐山的景象,于写景之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游山西村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展现了,赞扬了,表现了。2.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点拨:1.见“概括主题”。2.见“文段分析”。1.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2、缘身在此山中”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并和大家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2.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各蕴含了怎样的生活、人生哲理?点拨:1.见“教材习题解答”。2.见“重难讲解”。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1.。2.。6.爬山虎的脚默读两遍,朗诵三遍,读通、读顺课文。背诵课文。点拨:课文范读请扫“课文解读”栏目内二维码。来源:ZXXK1.给下列生字和多音字注音。生字:虎()占()铺()均()匀()叠()茎()柄()触()痕()逐() 多音字:铺()得均匀触着()墙空()隙 2.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加点的词语重点理解。引人注意叶柄痕迹蜗牛蛟龙均匀重叠空隙触角逐渐
3、休想点拨:见“字词详解析”。搜集有关“花”的美文片段。点拨:见“学考拓展”。1.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表达了作者。使我们读后也产生了,激起。2.叶圣陶爷爷观察爬山虎的时候,先观察了什么,后观察了什么?点拨:1.见“概括主题”。2.见“文段分析”。1.我有些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2.读第段,说说“爬山虎的脚”指的是什么。来源:学+科+网点拨:1.见“教材习题解答”。2.见“重难讲解”。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1.。2.。7.蟋蟀的住宅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
4、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
5、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
6、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默读两遍,朗诵三遍,读通、读顺课文。“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
7、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点拨:课文范读请扫“课文解读”栏目内二维码。1.给下列生字和多音字注音。生字:宅()蔽()弃()毫()遇()择()址()穴()掘()搜()倾()扒
8、()来源:ZXXK抛() 多音字:弹()琴钻()在土底下扒()土 2.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加点的词语重点理解。隐蔽随遇而安触须隧道耙布置简朴毫不可惜选择搜索点拨:见“字词详解析”。搜集有关蟋蟀的诗词。点拨:见“学考拓展”。1.本文通过描写,表现了作者。2.作者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点拨:1.见“概括主题”。2.见“文段分析”。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点拨:来源:学,科,网Z,X,X,K1.见“教材习题解答”。2.见“重难讲解”。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
9、写吧。1.。2.。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来源:学+科+网默读两遍,朗诵三遍,读通、读顺课文。点拨:课文范读请扫“课文解读”栏目内二维码。1.给下列生字和多音字注音。生字:谧()振()枉()浩()资()召()源() 多音字:宁()静也曾() 2.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加点的词语重点理解。豪放软禁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漂移枉费心机浩如烟海点拨:见“字词详解析”。搜集表现科学探索的名言。点拨:见“学考拓展”。1.本文生动地讲述了,赞扬了。2.魏格纳从世界地图中发现了什么?点拨:1.见“概括主题”。2.见“文段分析”。1.理解“大陆漂移说”的内容,并说说魏格纳是怎样发现这一假想的。2.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魏格纳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点拨:1.见“重难讲解”。2.见“重难讲解”。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