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10十六年前的回忆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3789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10十六年前的回忆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六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10十六年前的回忆人教新课标 原教育部长周济曾经说过,课本课本一课之本。我以为这句朴实的话语是希望我们能够从人性的角度去解读文本,让学生在咀嚼涵咏中感受人性光辉。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残酷迫害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教学这样的课文教者首先自己要感动,然后才是如何让学生感动。孙老师做到了。孙老师的课非常沉着从容,因为她被李大钊的人性光辉感动着。她从亲情、父亲这个角度提醒学生去解读李大钊,这个定位告诉孩子李大钊是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很好地把握了人性的特点

2、。这是一堂原生态的课。学生批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表面看来是打断学生的思维,实际上却表现了教学智慧,因为教师发现学生的批注都是口号式的大话。孙老师是在真正为学生导学导法,引路引航。既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又鼓励了一部分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本篇课文篇幅长、远离学生的生活背景,教学时必须选准着力点,抓住单元的主题和主要训练点,长文短教。孙老师选择的切入点是:人物言行。在具体交流时寻找相应的联系点,辐射点,上挂下联、有取有舍,重锤敲打的是和段,弱处理其他段落,目的是“把房间打开,让孩子们先进去,触摸自己的感受”。长文短教要把握作者情感的凝聚点、表达情感的载体点和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三点统一才是切入点

3、,点与点之间是有联系的,现场要作出准确的调控,比如学生会了不要讲,教师自己不懂的不要讲,讲了后学生也听不懂的不要讲。孙老师灵活运用文本,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合理延伸,用李大钊同志的话帮助学生感悟课文,用李大钊同志的诗句口占一绝帮助学生更好地触摸人物形象,用英雄人物的图片和爱国名言激发学生的情感,等等,孙老师的教学设计是颇具匠心的!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也有如下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果把课后的6句名言渗透到课文研读之中去就更自然了。口占一绝是一首送别诗,表现了李大钊同志的革命壮志豪情,并以此相互勉励,增强为革命理想奋斗到底的坚强意志,坚定对革命前途的胜利信心。这是他笑对敌人屠刀的思想基础。我们在渗透经典时要多研究经典在课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引入课堂的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这才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初衷。不然,那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另外,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这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共性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