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轻巧夺冠315-16人教版新课标(无)一、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横线。 (3分)掺和(chn h chn huo)奇葩(qb qp)风筝(fng zheng fng zhng)招徕(zho li zho li )贮藏(zh cng z cng)土馕(t nng t nng)二、 比一比,再组词。(6分)钱( )浅( )熬( )遨( )栗( )粟( )缰( )僵( )醋( )酸( )僻( )辟(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6分)( )灯( )彩( )天( )地( )歌( )舞七( )八( )行( )积( )横( )直( )( )山( )岭千( )万( )天( )海( )( )不
2、( )收( )( )起敬( )( )而至( )的容貌( )的舞姿( )的唱腔( )的建筑( )的花灯( )的沙漠四、按要求写词语。(8分)意思相反的词:夸大( )和睦( )热闹( )茂密( ) 丰富( )宽敞( )简单( )意思相近的词:安静( )踪迹( )遮掩( )诚恳( )繁盛( )单调( )敦厚( )柔顺( )五、按要求写句子。(3分)1、姑娘在微笑。扩句;_。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锁桥。缩句;_。3、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用加点的词造句)令人惊叹_。六、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1、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在腊月的下旬就开始。
3、 ( )2、在藏戏里,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 )3、客家居民是圆围成土楼,傣族的是吊脚楼,蒙古的是蒙古包。( )4、维吾尔族的人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 ( )七、填空。(15分)1、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_。这是用花生、胶枣、_、栗子等干果和_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_儿。第二件大事是_,特别是男孩子们。 第三件才是买各种玩意儿 、空竹、口琴等。2、藏戏艺人的唱腔、动作 ,_。观众在吃喝玩耍中看戏,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_,大家_、优哉游哉,毫无倦意。3、客家人在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_, 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
4、子孙_、_的愿望。4和田的维吾尔一文让我们感受到和田的维吾尔人特有的性格:_。5“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了解了一些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像云南傣族的泼水节,_的雪顿节,_的那达慕6、“_一岁除,_入屠苏。”选自宋朝_写的元日,写的是_时的情景。你还知道我国哪些传统节日?以及描写这些节日的诗句?_。八、阅读理解。(15分)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
5、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1、“不久,布谷鸟也来了。”这句话可以放在第_句和第_句之间。(1分)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2分)销声匿迹:_。3、第句“风雪载途”中的“载”应念_音,其另一个读音是_。(1分)4、这段文字以_为顺序,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年四季丰富的_。(1分)5、这段文字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其作用是_。(1分)6、第句中的“年年如是”的“是”的意思是_。(1分)天窗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
6、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似的。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孩子们非常喜欢在雨里跑呀跳呀,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不许,“到屋里来呀!”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唯一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点在那里卜落卜落地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亮得刺眼;你可以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的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敏锐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你也许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下小的天窗又
7、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形形色色奇幻的云;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点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昼伏夜出的猫头鹰总之夜晚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变得无比美丽神奇。 啊!这小小的天窗是这样的奇妙!它会使你看见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不到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物!1、摘录两个文中的比喻句,并填空。(3分)第一句:把_比作_第二句:把_比作_2、用“ ”画出短文第五自然段中作者看到的景色,用“-”画出作者想象到的景色。(1分)3、扩充句子,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2分)闪电刺眼;_。孩子们跑;_。4、用“”把短文分成三段,并写出各段的意思。(3分)九、习作。(30分)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未来社会一定可以实现人类的许多梦想,请大胆想象未来人类的学习、生活等,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