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建议17赤壁之战_人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8903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建议17赤壁之战_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建议17赤壁之战_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建议-17赤壁之战人教版【学习目标】1.学会本文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遣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教学建议】1.课前准备。可让学生搜集有关赤壁之战背景资料,并通过预习,自学生字新词,大致了解课文内容。2.课上可让学生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通过交流,学生能对三国时代、课文来历、课文中的一些人物、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有所了解,为阅读课文扫清障碍,做好准备。3.可把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和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结合起来进行。在学生大体了解

2、课文内容后,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但不要死套起因、经过、结果各成一段的模式。要引导学生做具体的分析。比如,文章第一自然段(第一部分)交待了战争起因后,并没有立即叙述战争过程,而是写了战前的准备,因此要单独成一部分。从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开始,已经是在描写周瑜一方对敌军展开进攻的第一步行动了。全文最后一段交待赤壁之战的结局是曹操带着残兵剩将从华容道逃回北方。战争的结局与过程,作者并没有明显分开来写,所以经过和结果可合为一部分。这样,可按照“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的经过及结果”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进行理清课文顺序的训练,还要抓住火攻全过程这一重点,引导学

3、生具体分析火攻是分哪几步实施的,每一步主要做了什么。在学生认真理解思考的基础上,可以让他们用比较概括的语言按顺序说一说,使学生明确,无论是全文,还是各部分,都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言之有序,是写好文章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探讨双方取胜失败的原因。可设计以下一些问题,如:黄盖认识到了敌我双方的哪些优势和劣势?为什么要建议用火攻?曹操为什么会连续两次上了黄盖的当而没有起疑心?赤壁之战中双方胜败的原因各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教师仅作点拨及小结即可。“思考练习”2和“思考练习”3可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火攻可分为四步:黄盖写信,向曹操假投降;选择刮东南风的一天,船上装上引火的材料,驶向曹营;船接近曹营时,黄盖命人点火,火船冲进曹营,曹营火光冲天;周瑜带兵追杀曹军,曹操从华容道逃跑。第3题要求学生找出写东南风的句子,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这也是实施火攻的关键条件。说明东吴的将领善于利用天时和地利等自然条件。如果没有这一关键条件,火攻就不可能实施。如果东南风不急,船行便不快,火攻也有可能因对方有了防备而失败。所以,火攻计策之所以能取胜,归根结底是东吴的将领知己知彼又懂得利用天时之利的结果。4.课后拓展。可让学生课外搜集和阅读三国故事,召开故事会,评出讲得好的同学。也可以办一个展览,把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三国人物的故事、资料等展出,交流一下阅读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