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资料 知识归纳-成语俗语梳理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7203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资料 知识归纳-成语俗语梳理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资料 知识归纳-成语俗语梳理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资料 知识归纳-成语俗语梳理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资料 知识归纳-成语俗语梳理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小学生应掌握的成语【描写人的品质的成语】平易近人宽宏大度冰清玉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废寝忘食大义凛然临危不惧光明磊落不屈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描写人的智慧的成语】 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融会贯通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才华横溢出类拔萃举一反三【描写人物仪态、风貌的成语】 憨态可掬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相貌堂堂落落大方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威风凛凛容光焕发神采奕奕【描写人物神情、情绪的成语】 悠然自得眉飞色舞喜笑颜开欣喜若狂呆若木鸡喜出望外垂头丧气无动于衷勃然大怒【描写人的口才的成语】能说会道巧舌如簧能言善辩滔滔不绝伶牙俐齿出口成章语惊四座娓娓而谈妙语连珠口若悬河【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三顾茅庐铁杵成针望梅止渴完璧归赵四

2、面楚歌负荆请罪精忠报国手不释卷悬梁刺股凿壁偷光【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叶公好龙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买椟还珠【描写山水美景的成语】 锦绣河山高耸入云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湖光山色重峦叠嶂山明水秀白练腾空烟波浩渺【描写花草树木的成语】 繁花似锦绿草如茵郁郁葱葱万木争荣百花齐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桃红柳绿绿树成荫【带有近义词的成语】 兴国安邦翻山越岭百依百顺背井离乡长吁短叹来源:ZXXK道听途说丢盔弃甲调兵遣将甜言蜜语眼疾手快【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东倒西歪南辕北辙前仆后继承前启后舍近求远扬长避短优胜劣汰【AABB式成语】 鬼鬼祟祟熙熙攘攘战战兢兢兢兢业业沸沸扬扬林林

3、总总支支吾吾吞吞吐吐浩浩荡荡影影绰绰【AABC式成语】 芸芸众生咄咄逼人头头是道津津有味奄奄一息念念不忘空空如也姗姗来迟【ABCC式成语】虎视眈眈饥肠辘辘小心翼翼得意扬扬忧心忡忡众目睽睽逃之夭夭仪表堂堂文质彬彬人才济济【ABAC式成语】绘声绘色今生今世自由自在患得患失不卑不亢无法无天人山人海无影无踪十全十美古色古香【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鹤立鸡群鸡鸣狗盗蚕食鲸吞蛛丝马迹龙争虎斗龙飞凤舞车水马龙指鹿为马兔死狐悲鸡犬不宁【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胸无点墨头重脚轻口是心非手疾眼快耳闻目睹头破血流眉清目秀袖手旁观【含比喻的成语】来源:ZXXK 日月如梭栩栩如生心乱如麻宾至如归家贫如洗从善如流

4、料事如神铁证如山挥汗如雨胆小如鼠【含夸张的成语】来源:ZXXK日理万机寸步难行天衣无缝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天翻地覆弹丸之地闻风丧胆惊天动地人山人海二、诗词名句集锦【描写春天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 【描写夏天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描写秋天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

5、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描写冬天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描写爱国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描写送别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来源:学&科&网Z&X&X&K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描写友情的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描写思乡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来源: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富含哲理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

7、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托物言志的诗句】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不

8、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