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走遍天下书为侣1.看拼音,写汉字。bnlylyuysndchngshhzi2.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令()()尚()()某()()3.根据要求填空。“编”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再查音节()。“编”的几种解释:用细条或带子形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按一定的次序或条理来组织或排列;创作。在“编故事”一词中,“编”应选择第()种解释。4.选词填空。继续持续陆续连续(1)我会在脑子里()把这个故事编下去。(2)早上,同学们()来到了学校。(3)小红()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4)中俄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多年了。1.给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选择用
2、法。A.表示列举省略B.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C.表示语意未尽(1)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2)最后, 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2.说一说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气。肯定惊奇疑问反问(1)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2)“我会选择一本书。”()(3)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4)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3.仿写句子。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3、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1.“走遍天下书为侣”作者把书比作,这样写可以让语言表达更加()(在括号内填写序号)A.复杂深刻,观点含蓄B.活泼形象,思想深刻2.“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是因为()A.闲得无聊,无所事事B.总会从书中发现新东西3.读了课文,你是否受到启发,也决定反复阅读一本书呢?请你判断一下,什么样的书应该反复阅读,什么样的书不必反复阅读。(应该的画“”,不必的画“”)(1)流行的、热门的小说。()(2)思想深邃(su)、文笔优美的名著。()(3)卡通漫画。()(一)课内阅读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4、。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下列对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是说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是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B.这句话是说,作者读书的时候就会想起以往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所以说就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C.这句话是说作者读书的时候由于十分投入而忘记孤单,所以说就像与
5、另一个人同船而行。3.把正确顺序的序号填在下面横线上。A.品味欣赏B.积累所得C.寻找新知D.思考内容“我”的读书过程是: (二)读书再读书(节选)艾克马戴夫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因为: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大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初春,我在晨光中吟诵泰戈尔的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我感觉有花瓣儿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读书使我们美丽。书一本一本地读,时光一年一年
6、地溜走,蓦然抬头,那份书卷气已从内心悄然映在脸上。是啊,还有什么比书卷气更让人赏心悦目的呢?读书使我们思想深邃。它帮助我们在别人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思想,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多好!我们本来天生只有一个头脑,是读书让我们又多了一个头脑。更为重要的是,读书能使我们多活几度生命。不读书的人,只有一次生命,他充其量只能过一辈子;读书,使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过去、现在和将来。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所以,亲爱的小读者,请你务必从看电视、看卡通漫画、玩游戏机的时间中抽出时间来读书。别忘了,“书是奇迹”。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生命发生奇迹的话,那就去读书再读书。(有删改)1.
7、读书的好处是()(多选)A.使我们视野开阔B.使我们情趣高雅C.使我们多活几度生命D.使我们思想深邃E.使我们美丽F.使我们受益无穷2.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的表达形式相同,第一句(),接下来()。A.分述B.总写3.“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这个“偷”指通过获得智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偷。4.你喜欢读书,还有别的原因吗?快来写一写。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
8、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
9、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10、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班级开展“读书访谈录”综合实践活动,首期活动围绕“读名著”展开,将邀请诗人、作家作为活动嘉宾。假如你是活动主持人,主持本次访谈,请你围绕这个话题设计两个问题,向嘉宾提问。要求紧扣话题
11、,表达简明扼要。(1) (2) 3走遍天下书为侣字词训练营1.伴侣娱乐犹豫诵读充实盒子2.冷寒冷零零分淌流淌趟赶趟谋谋士煤煤球3.纟九Bbin4.(1)继续(2)陆续(3)连续(4)持续句子闯关岛1.(1)A(2)C2.(1)疑问(2)肯定(3)反问(4)惊奇3.示例:一位恩师一处旅游胜地重点突破吧1.伴侣B2.B3.(1)(2)(3)阅读小长廊(一)1.首先然后最后2.A3.DACB(二)1.ABCDEF2.BA3.阅读书籍4.示例:读书还可以帮助那些没有办法读书的朋友。我可以把从书中得到的启示讲给他们听。素养提升屋示例:(1)请问什么样的名著最适合小学生阅读?(2)如果请你们为小学生推荐名著,你们会推荐哪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