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探索新形势下“小自考”学生的管理模式.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5863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新形势下“小自考”学生的管理模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探索新形势下“小自考”学生的管理模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探索新形势下“小自考”学生的管理模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探索新形势下“小自考”学生的管理模式.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探索新形势下“小自考”学生的管理模式.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探索新形势下“小自考”学生的管理模式摘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新的形势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的来源和课程的设置都面临新的变化,应用科学发展的思想指导教学工作,以寻求适合新时期自考生的管理模式。本文就“小自考”学生的现状、改革自考学生管理方式等内容进行探讨。关键词:小自考;管理模式;课程班级作者简介:黄鸣(1981-),男,台湾淡水人,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福建 厦门 36102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创举,自 1981 年开考以来,全国累计参加自考的考生达 1 亿多人次,本、专科毕业生达 290 多万人,中专毕业生 40 多万人,为我国的改革

2、开放、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人才资源保障。近年来,由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不断扩招,导致自考生源的萎缩和生源质量的下降,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困难。笔者根据近年来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自学考试专修班一线工作掌握的情况,从多个方面总结改革创新自考生的管理模式,探索符合社会需求的新途径。一、“小自考”概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社会助学为辅,通过国家统一考试而获得相应学历的一种教育制度。现在的自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国统考”,俗称“大自考”,考生完全采取自学的方式,通过率比较低;另一种则是“独立办班”,由主考院校选择社会声誉较好的社会助学机构,组织教学辅导班,实施全面系统的教学辅导

3、,学员必须参加面授辅导方可参加考试,故俗称“小自考”。“小自考”涵盖部分热点专业,通过率高。“小自考”只是相对普通高教自考(俗称“大自考”)而言的,是社会上对从普通高教自考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学历认定形式的俗称。二、“小自考”学生的现状1.生源情况复杂,基础参差不齐自考助学班的学生大多数为应届或历届高考落榜生,少部分为中专、职高毕业生,还有少量的辞职或待业人员,且未经入学考试,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思想素质相差悬殊。2.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律意识不强自考学生中很多考生是为了圆大学梦来到校园的,有些甚至是依父母的意愿,自身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近年来,学生又多以独生子女居多,因此,他们大多生活自理能力差

4、、自我约束能力差、环境适应能力差。尽管他们初来时也有许多美好的愿望,但在独立生活时,其表现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计划性、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是非判断能力不强、要求不严等等。3.容易自卑,思想波动较大很多自考学生始终没有走出高考落榜的阴影,加上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使他们往往缺乏自信。特别是在普通高校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更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弱势群体。他们既为自己头上的大学生光环而自喜,又为自己是自考生而自卑,既为自己能受到高校名师的指点而庆幸,又为自己得不到社会的认同而叹息,因此思想矛盾,波动性大,情绪不稳定。4.人员流动性大自考学生因没有很高的入学门槛,又不转粮户关系和个人档案,单科考试均有合格证书,

5、因此对学生的约束力不够,进出相对自由,造成人员不稳定。三、改革自考学生的管理方式经过在一线工作的亲身经历,笔者认为应通过考试设置相应的“门槛”。筛选生源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只有了解入学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情况,方可针对每个学生的状况“对症下药”,加强管理。1.设置准入门槛,增设入学指导目前诚毅学院自考招生没有任何门槛,只要学生来报名,全部录取,这样导致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教学和管理。尤其是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对报考专业不甚了解,在入学报名时学校又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完全凭感觉报考,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对所报专业并不了解。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对数学基础和理科思维要求比较高。但是 2007 级学

6、生当中有大部分学生是文科生、体育特长生,这些学生大多高考数学成绩低于 50 分。按照学院规划,经过了两年的学习,本应有大部分同学修完课程,但由于基础较差,许多同学未能达到此目标,只好退学回家,只有少数同学还在苦苦支撑。相反,那些已经完成全部考试和基本完成学业的学生则清一色是理科生。由此不难看出高中文理科的背景对于选择专业的重要性。针对这种情况,学院在招生时应从两个方面入手。(1)设置入学门槛。报考“小自考”的学生是高考的失意者,因此成绩不会很好,以高考分数线作为入学的参考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比较接近专科线的学生可以直接录取;对那些离专科线有一定差距的,可设置一次校内的入学测试,成绩合格者录取;而

7、对那些只有一两百分的学生,应不予录取。这样将提高入学生源的质量,减轻老师上课时的压力(分数限制拉近了同专业同学的文化水平差距,老师上课时不用因基础过差同学的牵制而一直重复一些很基础的知识),也可以节约很多教学资源(由于一些同学成绩不太好,平时又不来上课,造成 100 人的教室只坐几十人)。(2)报名时适当引导。大部分“小自考”的学生对自己所报的专业了解很少,报名往往是根据感觉来决定,脱离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数控专业一个同学,他本身是学美术的,按理说应该选择动漫设计这样的专业,但是学生的家长经过多方面打听,听说工科专业好找工作,于是毅然选择了数控专业,结果可想而知两年下来他一门专业课都没及格,白

8、白浪费了大好时光。因此,学院在学生报名时应适当地对考生进行引导,避免学生盲目地报名和报错专业。2.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赏罚分明由于自学考试专修班只是一个助学单位,学生的学籍不归学校管理,因此在学生管理上存在很多困难。而很多管理者又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自考的学生本身基础和素质比较差,对他们不能要求太高,因此放松了对自考学生的约束。这些自考的学生除少数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以外,其他大多数人基础较差,因此必须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用制度来管理。在管理上,应该对学生施以小学式的关心、中学式的管理、大学式的教育。即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体贴他们;课余时间的自习要像高中阶段那样强制;授课时按照大学模式进行教

9、育。在课堂和自习时一定要点名,对于那些经常旷课并达到一定次数的学生应取消该课程的报考资格,而对那些旷课次数比较多的学生有必要“请家长”过来共同帮扶,对屡教不改的学生要坚决劝退。在严格处罚的同时,要对那些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奖励,如目前学院每学年都会对那些成绩比较优异的同学给予奖学金奖励,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同学被授予“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称号等。3.施行“双证教育”,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双证教育”即学生在拿到毕业证的同时,鼓励他们学习与本专业相关或相近的职业技能,以增强学生的竞争力。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大都停留在理论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甚至比一些中专、技校的学生还要差,因此很多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由

10、于动手能力差,所以在一些没有严格限制学历的岗位竞争中往往会处于下风。自学的学生单凭毕业证书很难在社会上立足。针对此种情况,应积极鼓励学生考证。此外,在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动手能力却较强,因此,在这方面要多加鼓励,适当引导,使他们扬长避短,增强自信心。4.将传统的学期教学转变为课程教学自学考试每年 1、4、7、10 月有四次统一考试机会,而每个专业每年的循环都会涵盖该专业所有统考课程(实践课考试学校另外安排,不占用统考时间)。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专科阶段学生需要通过 17 门课程考试,其中计算机一级考试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5 门为校内实践课程考试,其

11、余的 11 门课程需要在每年 4 个时间段参加全国统考,而 11 门中有 2 门公共课(每年 4 次均可报考),其他9 门专业课平均分布在 4 次考试中,每次 23 门不等。如果学生有能力,理论上一年就可以修完全部的专科课程。考试安排见表 1。由于自考的学生大多基础较差,绝大多数课程学生没办法一次通过考试,所以没有哪所学校把学制限定在 1 年。目前开办自学考试专修班的学校学制大多采用的是 3+1 的模式,而诚毅学院“小自考”的学制是 2+2 模式,即 2 年修专科课程、2 年修本科课程,这在厦门市乃至福建省都是不多见的。因为理论上 1 年可以修完的所有课程在实际学习中很难实现,甚至 2 年都很

12、难完成。以本专业为例,目前诚毅学院将 17 门课程的教学平均分布在 2 年 4 个学期来完成(课程分布见表 2)。这就造成了第一年学习的课程最多可以参加 7 次考试,至少都可以参加 2次考试,如果第一次没通过,后面还有机会补考通过;而第二年学习的课程全部只有 1 次考试机会,如果没有一次通过就无法在 2 年内完成学业,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学校将专科课程学习时间延长到 3 年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更加合理地安排课程,使学生有尽可能多的考试机会呢?经过仔细研究本专业的教学大纲、各次的考试课程安排以及 2007 级学生的课学习情况,大多数无法按时毕业的学生多受到第二年统考课程的限制,因为这些课程只有一

13、次考试机会,一旦不及格就没办法按时毕业,所以关键在于尽可能将更多的每年只开考一次的专业课程提前到一年级,而那些每年开考 24 次的公共课程可安排在大二考试,同时适当增加校内实践课程的考试次数,这样可以使部分课程的考试分布更加平均。5.淡化“年级班级”概念,强化“课程班级”意识由于自考学生本身流动性比较大。例如,以笔者所带的数控 2007 级为例,在2007 年 9 月入学时学生总共 127 人,四个班平均每个班都有 3132 人,但是经过一年学习,已经有 1/3 学生退学或转专业。2008 年 9 月在校人数只有 86 人,而且班级分布不均,最多的班级人数有 26 人,最少的只有 19 人。而

14、且很多人要到 2008 级去听他们之前没有通过的课程。基于此种情况,完全可以淡化现在的“年级班级”(如数控 07D1 班),取而代之的是“课程班级”(如电工电子班)。该班级的学生是第一次修该门课程的新生以及之前没有通过该门课程的老生。而学校排课也要根据“课程班级”安排,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老生上课冲突的现象发生,也能有效地节约教学资源。高等自学考试已经走过了近 30 年的历程,在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同时,要在新时期对这一形式进行变革,注入新的元素,使其经久不衰,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参考文献:1芦庆梅,刘红,罗遂洪.全日制自考学生的基本特征及管理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2,(8).2邹伟农.“双认证”制度J.中国档案,2008,(3).3杨四海.高教自考学生管理浅议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2,(4).(责任编辑:王祝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